中國第一次和英國交戰不是鴉片戰爭,而是一場發生在明朝的海戰

民間傳奇人物 2024-04-11 23:48:46

說到鴉片戰爭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英國依靠堅船利炮打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朝,使中國開始並逐步淪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與此同時,鴉片戰爭也打開了中西方交流的大門,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認識到了傳統“天朝”範圍以外的世界

但鮮爲人知的是鴉片戰爭並不是中國和英國的首次戰爭,早在近代之前中國就和天各一方的英國爆發過戰爭,時間是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交戰雙方是即將走向覆滅的中國明朝和剛剛完成新航路開辟的英國,史稱“明英海戰”

17世紀歐洲人繪制的明朝

當時歐洲在中國東南沿海占有貿易主導的國家是荷蘭與葡萄牙,成立不久的英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也想分一杯羹;當時東印度公司的高級官員威德爾率領英國貿易船隊抵達澳門,遭到了在澳門取得居住權的葡萄牙人阻撓

無奈之下威德爾率領船隊改赴廣州,並于同年7月抵達廣州。爲了防止英國人和明朝展開貿易從而影響自己的利益,葡萄牙人在明朝官員面前拼命诋毀英國人,使得明朝官員對威德爾和他的船隊有很大的戒備

明朝官員的態度讓威德爾認爲和平的貿易已經不可能,威德爾便想通過武力從明朝手中奪得一塊土地,然後和葡萄牙人一樣以那塊土地爲根據地和東方各國貿易

17世紀的英軍

17世紀的明軍

崇祯九年(1636年)8月,威德爾下令扯下船隊上的聖佐治貿易旗換上英國國王的軍旗,然後他們蓄意挑起事端、炮轟少數民兵駐紮的虎門炮台,並于當月8日攻占虎門炮台。

威德爾率領船隊中的英軍將虎門炮台上的35門小型火炮搬走,然後扯下了虎門炮台上的明軍旗幟,換上了英國國王的旗幟。威德爾的侵略行爲引起了明朝的憤怒,廣州衙門派遣三艘小型戰艦朝威德爾的船隊發射火炮和火箭

嚇壞了的威德爾率領他的船隊灰溜溜逃走,並放棄了他們盜竊的35門小型火炮。同年9月19日,威德爾率領船隊和麾下英軍無恥偷襲,不僅燒毀了廣州碼頭附近的中式帆船,還燒毀了一個村鎮,擄掠30頭豬

明朝和英國海戰

明朝時期的火炮

9月21日威德爾又率英軍攻占並摧毀了同樣是少數民兵駐紮的亞娘鞋炮台,焚毀大帆船一艘,但當威德爾得知明朝官兵逼近時,他又率軍迅速撤離。

事後威德爾深知他已經得罪了明朝官府,爲了能夠安全的返回英國,威德爾率領船隊來到澳門,請求葡萄牙人出面替他跟明朝官府媾和;由于決心離去的威德爾已經不會對葡萄牙的貿易利益構成威脅,葡萄牙人答應了他的請求

在澳門的葡萄牙人多次往返于廣州,終于在當年的11月22日明朝方面同意媾和並開出了媾和條件:威德爾賠償明朝2800兩白銀,並向廣州衙門上交一份道歉信。對于明朝的條件威德爾只得全部接受

明朝時期的火箭

11月30日威德爾將道歉信送到了廣州衙門,明朝方面信守承諾沒有爲難威德爾,下令讓他離境回國,就這樣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軍事沖突畫上了句號。由于明英海戰沒有寫入曆史教科書,且距離我們年代較遠,知道這件事的人少之又少

那麽作爲中國和英國的第一次戰爭,明英海戰爲什麽沒有被寫入教科書呢?三個原因:首先是明朝已經走向了沒落,明英海戰的勝與敗都不會影響後面曆史的走向;其次是這場戰爭的規模不大

最重要的一點是明朝時期的中國並不落後于西方列強,英國也沒有成爲後來不可一世的“日不落帝國”,這樣的情況下明朝打敗英國可以說得上是不值一提,因此明英海戰沒有被寫入曆史教科書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