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爲何要在北京拷饷

無心鏡 2024-02-21 13:13:33

01

李自成打下北京之後,進行了大規模的拷饷,據說最終從北京的達官貴人們手中總共搜出了7000萬兩之多,但這次拷饷規模太大,最終連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遭受到了波及。原本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原本已經同意投降了李自成,把山海關交給已經投降李自成的唐通,在路途之上,碰到了從北京城來報信的仆人,得知了北京城的情況。吳三桂火速殺回山海關,重新占據了這一座雄關,並與滿清聯系,對抗李自成。

李自成見吳三桂不肯投降,興大軍討伐,卻在山海關之戰中,被滿清和吳三桂的聯軍打得一敗塗地。從此,李自成就開始走下坡路,最終兵敗身亡。

縱觀李自成的一生,不得不說在北京拷饷是一個重大的錯誤。那這裏就有一個疑問了,李自成已經占據北京,已經在爭奪天下的局勢中爭得了先機,他爲何安撫北京城中的官員,不收攏人心,卻要在北京進行大規模的拷饷呢?

其實,我們看看李自成的征戰生涯,就會明白,他率領的農民軍在北京拷饷是一個必然會發生的時事情。

02

大量的窮苦農民之所以在陝西起事,就是因爲沒飯吃,活不下去了。起義爆發之後,大量的明軍到陝西來進行鎮壓。農民軍都由一些破産農民、逃兵組成,戰鬥力也不強,哪裏是明朝正規軍的對手,被打得東躲西藏,從陝西逃到山西,又從山西跑到河南。

農民軍也不是沒有想過建立一個根據地,可天飛等農民軍率領10萬人在環縣、慶陽一帶的山區長期駐紮,設置堡壘,開展農業耕種,說白了,就是建了一個根據地,但洪承疇帶領軍隊來平叛,農民軍幾乎全軍覆沒。

農民軍也占領過縣城,但明軍到來,一圍城,農民軍根本守不住,所以,最終就只能是不斷地流動作戰,這也是明軍稱他們爲“流寇”的原因。

農民軍流動作戰,那靠什麽補給呢?農民軍當時有數十支隊伍之多,超過10萬人的隊伍就有數支之多,這麽多人要吃飯,怎麽辦?

其實只有一個辦法,就是打地主和富紳。農民軍每到一地,都將城中的地主和富紳拉出拷打,將他們的財産全數沒收,充作糧饷。

03

李自成和張獻忠實力的暴漲,就是在李自成占領洛陽和張獻忠占領襄陽之後。以前,打的都是一些縣城,州府,現在占據了兩大核心城市,並且城中有藩王,都是富甲一方的大土豪,他們的財富足以讓李自成和張獻忠不再爲軍隊給養而擔憂。

張獻忠攻下襄陽,不僅把部隊養肥了,還拿出10多萬兩白銀出來赈災,所以只要能打下城鎮,部隊的給養問題就能解決。有了給養,兵員問題就好辦了,遍地是饑民,其中的精壯者都可以加入農民軍,兵員問題解決了。

李自成打下洛陽,打開福王的倉庫,發現裏面的糧食和穿銅錢的繩子都腐爛,農民軍把這些物資用來赈災。遠近的饑民聽說這件事之後,都扛著起義軍的旗幟往洛陽而來。來的人多達百萬之衆,像流水一般湧來,日夜不絕,李自成振臂一呼而百萬人響應,他的勢力已經如燎原之火再也無法撲滅了。

04

李自成進入西安,並在此稱帝。

他還在西安幹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拷饷。此時的李自成麾下已經是近百萬之衆,這麽多張嘴,每天的消耗都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錢從哪裏來?當然是找有錢人。李自成和很多部下都是陝西人,誰有錢他們是知道的,把這些地主和富紳叫到一起,讓部下將刀提在手上,這些嚇破了膽的富豪們都只有趕緊掏錢。

賊大宴關中缙紳,出秦府金銀器皿分與之,謂曰:饷乏,公等皆墨吏多金,宜各出之以助軍需。”且令左右露刃脅之。皆戰栗署諾惟謹。

在北京的時候,李自成按照官員的等級來要求他們交錢,其實在西安的時候早就是這樣了。不給錢的,或者沒有按照標准交錢的明朝官員,當然就是死路一條了。

責渭南南氏饷一百六十萬,禮部尚書南企仲遇害,南家的兒子、侄子都被炮烙而死。

05

我們在看待問題的時候,需要看到問題的連貫性。李自成在北京的拷饷,是農民軍在多年作戰過程中的一貫方法,已經成爲了一種習慣,絕非偶然爲之。甚至我們可以說,李自成在北京的拷饷是一種必然。

李自成的強大是因爲拷饷,失敗也是因爲拷饷。也正應了那句成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0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