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唯一!山西霍州窯入圍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

太原日報 2024-02-22 09:18:53

明代細白瓷礬紅彩雲龍紋碗

發掘區航拍

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2月20日揭曉。根據投票結果,22個項目入圍終評,山西霍州陳村瓷窯址在列,爲山西唯一。

霍州窯,位于山西省臨汾市霍州白龍鎮陳村,地處汾河西岸台地邊緣。2022年至2023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學、複旦大學及霍州市文物部門聯合對陳村瓷窯址開展了首次考古發掘,選擇8個地點發掘,發掘面積600平方米。揭露出金元時期窯爐5座、明清時期窯爐4座,各時期的作坊、灰坑等多處窯業遺迹,出土了大量瓷片和窯具,取得了重要收獲。

霍州窯約在北宋後期開始燒造,金代達到成熟,形成了以細白瓷産品爲主流特色産品,“擦澀圈”疊燒爲主要裝燒技術和細凸線紋印花爲裝飾特征的瓷業面貌。細白瓷産品胎體潔白堅致,器類小巧多樣,釉層稀薄光亮,釉色潔淨明快。常見器形有淺盤、小碗、小盞、玉壺春瓶等。器物內壁中下部,常有細凸線紋印花裝飾,不用邊飾。紋樣題材富有生活情趣,藝術風格活潑靈動,常見紋樣有水波禽鳥、纏枝花卉、蝴蝶花卉、蓮花童子及奔鹿、兔子等動物紋樣。

霍州窯元代産品仍以細白瓷産品爲大宗,元代霍州窯的産品在元大都、元中都、哈剌和林古城及集甯路等地均有出土,表明霍州窯産品曾銷往高端市場,很可能已進入宮廷消費。“五粒泥漿粘釘支燒技術”爲霍州窯獨特支燒技術,也是霍州窯的核心尖端技術。元代是霍州窯燒造曆史中最爲閃耀的時刻,在北方地區白瓷窯場生産普遍衰落的形勢下,霍州窯以工藝精湛、造型薄俏的細白瓷産品一騎絕塵,成爲全國唯一生産精細白瓷的窯場,成就了中國古代北方地區細白瓷生産的最後高峰。

霍州窯在明代生産規模擴大,産品以化妝白瓷爲主,主流裝飾技法爲白地褐花和黑花,紋樣多樣。明代霍州窯還因其持久的細白瓷生産技術積累,一度爲山西地區明代藩王府燒制細白瓷礬紅彩五爪龍紋碗、盤、杯等高檔用瓷。清代地層中出土了“堂內供缽順治十三年十一月內做造”的紀年殘器,表明霍州窯一直延續至清代。

霍州窯明代窯業遺存的發掘,在北方地區明代陶瓷考古中具有開創性意義,這是第一次對北方地區明代窯址開展的一定規模的系統性考古發掘,對于北方地區明代陶瓷生産編年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可深入推動南北方明代制瓷業生産對比研究等課題。

在建築考古的理念下,大規模揭露出一組由1座窯爐和3組磚券窯洞式作坊構成的相對完整的明代窯業建築遺存,這是明代北方地區一種全新的窯業生産布局形態,是系統、完整展示明代瓷業生産格局的重要實物資料。

霍州陳村瓷窯址的系統考古,第一次從考古學上厘清了霍州窯宋、金、元、明和清時期産品的面貌和技術特點,建立起了霍州窯業曆史分期標尺。霍州窯的考古新發現,填補了北方地區白瓷瓷業,特別是精細白瓷發展的缺環。

霍州窯階段性的演變軌迹,是山西汾河流域宋元時期窯業發展史的一個縮影。霍州窯的考古新發現說明,處于北方陶瓷手工業主要生産區域——冀、豫、陝等之間的山西地區,憑借其連接東西、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彰顯出在中國古代陶瓷發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記者 陳辛華 太原晚報

1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