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劉備手握衆多猛將,爲何還是輸了?這裏有你不知道的原因!

台台君說史 2024-04-21 16:04:58

插科打诨說曆史,有趣有料有態度。歡迎來到台台君說史。

說起三國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咱中國人裏差不多有一大半都爲劉備不能統一天下覺得可惜。爲啥會這樣呢?因爲熟悉《三國演義》的都曉得,劉備仁義,還以匡扶漢室爲使命,這種承擔大義的人當然能得到更多人的喜愛。

所以曹操跟劉備一對比,就成了一代奸臣,像什麽“挾天子以令諸侯”“休教天下人負我”之類的,其實就是在醜化曹操。當然,放到今天來看三國,就會發現劉備好像挺厲害的,可怎麽最後就沒能統一天下呢?

你瞧,劉備手底下的大將有多少?有能溫酒斬華雄的關羽,有在長板橋吼死曹軍大將的張飛,有在長坂坡殺個七進七出的趙雲,後來還有殺得曹操割須棄袍的馬超,還有魏延、張任、李嚴、嚴顔等等,簡直可以說是猛將如雲。

那謀士呢?司馬徽不是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嘛,結果劉備把臥龍鳳雛都收了,還有後來的法正等等。當然,最厲害的自然就是諸葛亮了,諸葛亮幾乎是靠他一個人在演義裏撐起了蜀漢的國運。

那有頂級謀士諸葛亮,還有衆多猛將的劉備爲啥就不能統一天下呢?要知道在演義裏,曹魏真正能打的猛將也就夏侯惇和許褚,孫權那邊就只有甘甯和太史慈。而且看上去劉備的地盤也不弱,有荊州和益州兩地。

其實這主要還是我們被《三國演義》誤導産生的錯覺。劉備很強大嗎?其實他一點都不強。古代兩國交戰可不像演義裏說的那樣,派兩員大將單挑,然後哪邊單挑贏了就感覺贏了一場戰爭。

在古代的戰爭,拼的其實是人和綜合國力。就算在《三國演義》裏,劉備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被吹得神乎其神,也改變不了他綜合國力弱小的實際情況,比如關羽死後,劉備發動的夷陵之戰。

當時劉備那是東拼西湊,把能鼓動的益州兒郎都鼓動起來了,可就算這樣,也才湊出五萬到七萬的兵馬。所以他當時戰敗後就直接待在白帝城了,爲啥呢?沒臉回益州了呗。

這種發動全國力量的一戰跟曹魏動不動就十萬大軍相比,從綜合國力來說,那根本就沒得比。

所以,我們不能光從文學作品《三國演義》裏去看蜀漢的“強大”,而更應該從整體去看待一個國家的實力。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