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級黨報黨端朋友圈丨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新湖南 2024-03-05 07:50:55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晗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相康

福建日報記者 戴敏 馬丹鳳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楊宏斌

通訊員 吳滕钰 付書傑

廣西日報記者 李家健 通訊員 黃劍蓉

新重慶—重慶日報記者 韓毅

陝西日報記者 王姿頤

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是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範圍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征線路爲主,兼顧紅二(紅二、紅六軍團)、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長征途經的線路,涉及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甯夏1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2024年是紅軍長征出發90周年。爲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相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國兩會期間,湖南日報聯合貴州日報、福建日報、湖北日報、廣西日報、重慶日報、陝西日報等,組織記者實地走訪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聚焦建設情況,生動呈現各地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弘揚長征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故事。

湖南 生動演繹“半條被子”故事的新時代內涵

湖南是紅軍長征經過的重要省份之一。三路紅軍長征經過湖南境內,浴血奮戰書寫了壯麗篇章,湧現了“半條被子”“斷腸明志”等感人故事。

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第一站就來到“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人民情懷和爲民本質。今天,我們更要堅定道路自信,兌現黨的誓言和諾言,同人民群衆風雨同舟、血肉相連、命運與共,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近年來,湖南充分利用“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等,傳承紅色基因,生動演繹“半條被子”故事的新時代內涵。

2022年2月,湖南印發《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建設保護規劃》,確定了“兩線七園六帶多點”的規劃布局。包括重點打造建設中央紅軍經過湖南,紅二、紅六軍團(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兩線;通道會議等7個重點展示園;“道縣—全州—城步”等6條集中展示帶,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塔臥舊址等多個特色展示點。

“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辜鵬博 攝

湖南(汝城)長征文化展示傳承館是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南段)的重要標志性工程,該館以“長征永遠在路上”爲主題,生動還原了紅軍長征途中驚心動魄的戰鬥場景、魚水情深的感人故事。

3月4日,汝城縣考古研究和文物保護中心主任、湖南(汝城)長征文化展示傳承館負責人李毓介紹,自2023年9月開展試運行以來,該館已累計接待遊客15萬人次。

“今年春節長假期間,全國各地有近4萬名遊客來我們這裏參觀。”3月2日,通道轉兵紀念館館長鄭湘介紹,自2014年以來,通道轉兵紀念館堅持每天對外開放,先後推出了《鐵律》《公家的銅板一個也不能拿》等50多個紅色故事、《通道紅色故事》等多種紅色普及讀物,每年接待遊客和學員超過100萬人次。當前,通道會議舊址恭城書院遺址項目正在加快建設。

桑植縣是賀龍元帥故鄉、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是我省建設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縣之一。目前,紅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重要遺址建設項目推進迅速,將建設賀龍文物保護利用中心、長征步道、民俗非遺傳承中心等項目,爲追尋紅色足迹、傳承紅色基因提供豐富的平台和載體。

貴州 深耕紅色文化 講好長征故事

早春三月,黔中大地春意盎然,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遵義會議紀念館、標志性工程貴陽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紅飄帶”、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舊址紀念館的觀衆絡繹不絕。

2015年6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指出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曆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2019年,貴州被賦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重任,貴州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挂帥,將建設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段)作爲政治工程、文化工程、民生工程、黨建工程推進,組建了涵蓋40多個部門的6個工作專班,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遵義會議會址。貴州日報 供圖

建設區規劃突出“偉大轉折之地”特色,明確了以遵義爲核心,中央紅軍長征線路爲主線,紅二、紅六軍團長征途經的銅仁、畢節爲兩翼,以及涵蓋其他代表性節點的“一核一線兩翼多點”規劃體系,建設範圍涉及9個市(州)66個縣(市、區),規劃建設14個展示園、10條展示帶、系列展示點,重點推進“1+3+8”標志性項目建設。

在保護傳承層面,貴州大力推進文物保護、價值挖掘,不斷夯實保護傳承基礎;在重點項目建設上,“1+3+8”標志性項目體系四梁八柱基本成型,特別是遵義《偉大轉折》演藝綜合體項目與貴陽長征數字科技藝術館“紅飄帶”的閃耀登場,共同形成貴州長征文化“雙子星”新地標,吸引年輕人注目。

自貴州段建設啓動以來,貴州不斷加強制度建設,全力推進文旅融合,讓紅色文化資源串珠成鏈,煥發時代光彩。僅2023年,遵義會議紀念館接待觀衆就達450多萬人次。

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紅色文化符號,正通過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成爲貴州大地上的耀眼明珠,奮力書寫新時代紅色文化的壯麗篇章。

福建 守護長征路 邁步新征程

福建是革命老區,長汀、甯化是中央紅軍長征的重要出發地,也是中央紅軍長征前東線的最後主戰場。

2021年8月,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正式印發《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福建的長汀縣、甯化縣名列其中。

爲了推動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福建成立了由省領導擔任組長的福建省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工作領導小組,省市聯合、部門協同,合力推進;編制出台《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福建段)建設保護規劃》。該《規劃》以“長征出發 撤離蘇區”爲主題定位開展建設,形成了以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爲主軸,長征出發地長汀、甯化爲主體建設區,長征事件關聯區域爲延伸拓展區的“一軸兩區”格局。

紅軍長征第一村——福建長汀縣南山鎮中複村。福建日報 供圖

截至目前,70個重點項目開工69個,其中15個項目已建設完成,54個在建,1個已開展前期工作,以長征線路串聯起核心展示園、特色展示點、集中展示帶,“三園六帶多點”的空間布局已得到呈現。福建創新推介方式,打造特色旅遊線路,不斷打響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文旅品牌。

近年來,福建省積極開辟教學點,辦好培訓班,組織遊客們參觀革命舊址、聆聽長征故事、感悟長征精神。打造泰甯紅色文化影視基地,組織拍攝電影、電視劇、紀錄片等影視精品;展演《松毛嶺之戀》《風景紅旗如畫》情景劇等;探索推出長征主題網絡遊戲,舉辦全省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烈士親友講烈士故事”活動;組織紅色故事宣講團傳揚長征精神,讓長征故事深入人心,滋養心靈。

湖北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奮進力量

3月初,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英山園區一派火熱景象。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小學生來到這裏,開展“重走長征路 共築中國夢”主題研學活動。該園區自去年11月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觀衆超過2萬人次。

湖北是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誕生地。在紅軍長征的4支隊伍中,紅四方面軍、紅二十五軍都誕生于湖北。2019年12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工作啓動。全省上下大力弘揚長征精神,努力把湖北段建設好、利用好,用長征精神激勵幹部群衆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英山園區之集結廣場。湖北日報 供圖

湖北加強統籌領導,推動形成湖北段建設“一盤棋”工作格局,精心抓好湖北段規劃編制,納入“十四五”規劃。

全省上下圍繞“一核(鄂豫陝核心保護展示區)三區(黃岡文旅融合區、十堰文旅融合區、恩施文旅融合區)五園(英山陶家河長征展示園、隨縣太白頂會議展示園、鄖西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展示園、宣恩兩河口蘇維埃政府舊址展示園、鹹豐紅二、六軍團忠堡戰鬥展示園)”規劃布局,重點建設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4類主體功能分區,逐步形成了層次清晰、重點突出的湖北段建設保護格局。

湖北列出時間表和施工圖,一個一個項目抓,一個一個節點推,以長征精神高質量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目前,英山園區已建成開園,其他項目正加快推進。在推進的同時,湖北各地保護好利用好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衆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

廣西 用好紅色資源 續寫時代榮光

3月2日,廣西全州縣的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裏遊客絡繹不絕,大家觀實物、聽講解,觀看“血戰湘江突重圍”3D電影曆史紀錄片,深入了解長征的曆史。“帶孩子來參觀,就是希望我們的下一代銘記曆史,勇敢面對困難。”來自廣東省肇慶市的遊客張如芳說。

“全州縣依托紀念園、三大渡口等紀念設施,爲全國各地黨員幹部群衆提供黨性教育、紅色研學、現場教學平台,讓紅色資源變成黨史學習教育的‘活教材’。”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館長周運良介紹,自2019年開園以來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860萬人次,2023年成功打造了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園。唐國輝 攝

在紅軍長征湘江戰役中,大坪渡口是中央紅軍最先突破湘江的渡口。如今,大坪渡口和鳳凰嘴渡口、屏山渡口作爲三大渡口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已納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廣西段)項目。目前,全州縣承建的相關項目基本完工。

此外,全州縣創新思路,多元化、多角度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將紅色文化融入旅遊、産業、教育等領域。全州縣委書記朱鵑屏表示,目前全縣正致力于構建“一心·兩帶·三區”的紅色旅遊融合發展格局,整合全縣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旅遊+鄉村振興+文化+生態+工業”紅色旅遊項目26個,讓長征精神得以更生動诠釋,同時激活鄉村旅遊、生態休閑等。

重慶 打造紅色旅遊高地

1932年至1935年,紅軍三大主力先後進入重慶境內的城口、綦江等地,順利完成了各自承擔的重要戰略任務,留下了光輝的戰鬥足迹,成爲紅軍長征史和重慶革命鬥爭史上的輝煌篇章。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啓動建設以來,重慶制定出台了《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實施方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保護規劃》,提出以中央紅軍長征線路爲主,兼顧紅二、紅四方面軍長征線路,著力打造綦江主體建設區、酉陽主體建設區、城口市級拓展延伸區,以及黔江、石柱、秀山、彭水4個拓展區的“3+4”公園建設體系。

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按管控保護、主題展示、文旅融合、傳統利用4類主體功能區進行規劃布局,實施了保護傳承、研究發掘、環境配套、文旅融合、數字再現5大工程。

重慶市綦江區綦江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覃甯波 攝

目前,綦江完成石壕紅軍烈士墓及紀念碑、紅一軍團司令部舊址、紅軍橋等長征文物保護展示,長征主題研學中心、紅軍街、王良同志紀念館建成開放;酉陽完成南腰界紅三軍司令部舊址及南腰界紅三軍舊址文物保護,完成國家文物局重點項目南腰界紅三軍革命舊址片區整體展示方案設計;城口完成紅三十三軍舊址文物保護展示、川陝蘇區城口紀念館提升。黔江、石柱、秀山、彭水4個拓展區完成了保護提升。

接下來,重慶將全力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精心打造彰顯國際範、中國味、巴渝韻的紅色旅遊高地,加快建設文化強市和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陝西 銘記峥嵘歲月 激發不竭動力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行程二萬五千余裏,勝利到達陝北蘇區的北大門——吳起鎮。在這裏,毛澤東親自部署並指揮了著名的吳起鎮“切尾巴”戰役,取得偉大勝利,宣告了長征勝利結束,吳起也成爲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吳起這片光榮的黃土地承載著黨的初心和使命,見證著黨領導人民進行可歌可泣的艱苦鬥爭,孕育著偉大的長征精神,爲我們堅守初心、砥砺奮進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陝西日報記者 王姿頤 攝

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位于吳起縣長征街和平路2號,總占地面積4.5平方公裏,複原和濃縮了長征重要曆史關頭的地點和人物,是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的縮影。紀念園通過多種方式宣傳、展示、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是黨性教育、廉政教育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以保護長征戰場遺址地、回顧長征曆史、弘揚長征精神爲主要內容,是一個集教育、旅遊、休閑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教育主題公園,主要包括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館、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碑、五大廣場(入口廣場、轉移轉折廣場、雪山草地廣場、會師廣場、勝利廣場)、仿遵義會議舊址、彭大將軍橫刀立馬景觀處、吳起鎮“切尾巴”戰役前沿指揮所等。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