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一年淨賺45億!最強“打工妹”,獲1.49億元分紅

侃見財經 2024-05-09 10:40:36

海底撈已經走出谷底,並且營收、淨利創出了新高,但海底撈的股價仍舊還在底部徘徊。

那麽資本市場出現“海底撈現象”,是否代表行業的估值邏輯發生變化?除此以外,是否說明行業已經到了周期的底部呢?

衆所周知,餐飲行業是一個大而不集中的行業,雖然行業規模很大,但是行業內鮮有絕對頭部企業,且企業的護城河也並不算太深。

不僅如此,餐飲行業普遍毛利率都不算太高,且受人流量的影響比較大。

自2023年之後,隨著疫情的影響消除,餐飲企業開始逐步回歸到正常水平,其中部分頭部企業的營收以及淨利潤甚至創出了新高,爲了進一步擴大規模,不少企業在2023年甚至加快了開店的步伐。

但對于一衆港股上市的餐飲企業來說,隨著業績以及營收回正,股價卻並未被“修複”,就連龍頭企業海底撈都還在底部徘徊。

侃見財經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港股整體市場環境依舊還在修複階段;

第二,加息周期的影響;

第三,行業邏輯發生了變化。

早在2018年9月,海底撈登陸港交所,當時由于資本對于消費類公司的追捧,消費加互聯網的模式就會獲得比較高的估值,在市場走牛的情況下,海底撈作爲全國最大的餐飲企業之一,上市之後就遭到了瘋搶,股價一度沖上了85.663港元/股的高位。

在資本的加持下,海底撈的創始人張勇也很快做出了大擴張的決定,有統計顯示,海底撈上市後兩年時間,其門店數量幾乎翻了近兩倍。僅2020年,海底撈就以平均每天開出1.5家門店的速度,創下公司成立以來開店速度的新高。

瘋狂開店很快拉高了企業的營收,但是增收不增利也成了當時海底撈最大的問題。2021年6月,在海底撈的股東大會上,張勇承認了盲目開店的錯誤。海底撈的股價也開始了斷崖式的下跌。

無奈之下,張勇最終將企業的接力棒交給了楊利娟。楊利娟上任之後,立馬開啓了“啄木鳥計劃”,關掉了一些效益較差的門店,最終海底撈在她的帶領下,重新回到了正增長的的軌道。

4月26日,海底撈公布了2023年財報,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14.5億元,同比增長33.6%;實現歸母淨利潤爲45億元,同比增長174.8%。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的營收以及淨利潤均創出了曆史新高。在這份業績的加持下,持股3.68%的楊利娟,將一次性拿到1.49億元的分紅。

通過財報,我們發現海底撈之所以能夠快速走出危機,主要是因爲降本增效的結果,此前海底撈員工以“科目三”舞蹈的形式與顧客互動,也爲門店帶來了巨大的流量。除此以外,菜品價格的調低也是海底撈業績增長以及翻台率上升的重要因素。

根據財報顯示,海底撈的整體人均消費已從2020年的110.1元降至2023年的99.1元,達到近七年最低水平。

根據相關媒體消息,5月1日到5月4日,海底撈全國門店累計接待人次約750萬,同比去年“五一”前四天增長約15%,下沉市場門店增長更加明顯。

侃見財經認爲,隨著行業開始重新進入增長軌道,作爲行業龍頭的海底撈受益將更加明顯,盡管行業的估值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但是我們認爲目前頭部餐飲企業的估值仍處于低估水平,未來大概率將走出修複趨勢。

0 阅读:64

侃見財經

簡介:看見不一樣的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