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是怎麽一步步把孩子教育成窮二代的?紀錄片《父親》給出答案

優米MaMa 2024-04-27 16:45:20

“我們這麽辛苦都是爲了你呀”“你只管好好學習,其他不用管,你是家裏唯一的希望”

“這些賬都是爲了供你上學借的”“你以後一定要有出息啊”

……

看到父母這些肺腑之言,你是什麽感覺?

相信一定會有人覺得很感動,有被激勵到。但如果父母每天都在你耳邊念叨類似的話,你會不會感到亞曆山大?

有人說,父母的三觀裏藏著孩子的未來,“窮”是會遺傳的!

以前對此不以爲意,直到這幾天看了一部紀實紀錄片——《父親》,才理解了這句話背後的深意!

刷完這部紀錄片後,一股深深的無力感油然而生。一位貧困家庭的孩子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學,但因爲認知局限,大學4年裏一次次錯過提升自己的機會,畢業後甚至連一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

這部紀錄片讓我開始反思,窮人家的孩子會繼續窮下去到底是爲什麽?只是簡單地沒有機會嗎?好像也不全是。

1

2002年,一位名叫韓勝利的孩子,寒窗苦讀十余載,終于考上了西安石油大學。

當年的大學生含金量還是很高的,而韓勝利作爲全村第1個大學生,讓父母感到無比光榮。

錄取通知書寄到的那一天,村民紛紛祝賀:“老韓家,這回真的要揚眉吐氣了!”“人家的孩子真有出息”。

父親老韓更是笑得合不攏嘴,雖然7、8千的學費對于當時的韓勝利一家是個天文數字,但老韓表示即便砸鍋賣鐵也要讓兒子去上學。

他深知只有上大學,才是窮人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爲了不讓兒子放棄上大學,老韓賣了家裏的牛和糧食,走遍所有的親戚、朋友,借夠了勝利上學的學費。

不僅如此,老韓也跟著兒子一起去了西安,兒子去學校上學,老韓就找了個工地打工賺錢,給兒子賺生活費。

韓勝利每個月都會去父親工地上找老韓領錢,但老韓的收入不穩定,有時工地上項目資金周轉不過來,就會拖欠工資。無奈之下,老韓只能厚著臉皮找工友借。

有次韓勝利說要交700書本費,老韓反複確認這個錢是不是必須要交?一直強調不用買的資料可以不買,韓勝利也反複解釋規定一定要買,無奈之下老韓又得去找工友借錢。

但大部分工友經濟條件也不好,當老韓開口後,要麽直白地拒絕,要麽默默鑽進被窩不回應。

老韓也只能尴尬地退出房間,不過好在老韓平時樂于助人,也總有那麽幾個關系好的工友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每次兒子來,老韓總會帶兒子去吃一碗最便宜的面,還會拿出他的賬本,讓韓勝利看看這個月又找誰借錢了。老韓希望看到這些欠款,兒子明白上大學多麽不容易,希望他能好好努力。

“你覺得這一個月200元夠不得?”“差不多”“反正我一個月150夠了”這是父子間最常出現的對話。

不僅如此,他還勸告兒子:在學校裏就好好學習,錢要省著花,不要吃得太差,也不要吃得太好,更不要拿錢去上網。

每次聽到父親的這些叮囑,韓勝利都默默的點頭,相比父親殷切的希望,他的壓力其實更大。

事實上,如果老韓知道兒子在學校的生活,或許就不會老生常談地說這些了吧。

在學校的韓勝利,深知自己家庭條件困難。他謹記父親的叮囑,每頓飯不超過2塊錢。一碗米飯,一個青菜,再配上一碗免費的綠豆湯,就是這個男大學生一頓全部的夥食。

不僅如此,爲了減輕父親的負擔,韓勝利還瞞著老韓在學校偷偷撿瓶子,翻起了學校的垃圾桶。運氣好的話,一天能賺6、7塊,就能覆蓋他當天的生活費。

這個本就內向的孩子,因爲生活所迫,不得不接受同學們異樣的眼光,從而變得更加自卑。

困難的家庭條件讓他很難融入同齡人,2002年大學宿舍裏已經有人帶電腦、手機,然而學習通信專業的韓勝利,被父親叮囑要遠離網路,所以從來沒碰過這些東西。

當別人已經開始通過網絡查資料、學習專業知識時,網絡在老韓和兒子眼裏還是洪水猛獸。

2

在老韓耳提命面下,韓勝利大學沒購買任何電子産品,有空就去撿瓶子,無形中,韓勝利也掐斷了自己連接外界的所有渠道,

終于熬到了大學畢業,畢業前夕,老韓對兒子美好的未來做了展望。

他相信兒子一定會找一個有空調、有電腦,高收入、坐辦公室的高管工作,自己就可以回家享清福了。然而現實的巴掌永遠那麽讓人措手不及。

大學畢業的韓勝利由于性格內向、不自信,在招聘會上逛了半天,愣是沒敢投出去一份簡曆。

雖然有著不錯的學曆、學的也是熱門專業,但韓勝利卻連一個保安工作都找不到!

父親緊箍咒式的教育,讓韓勝利骨子裏充滿了自卑,與時代脫軌的他第一次感覺到了茫然。

父親老韓更是失望,自己拼死拼活供出來的大學生,竟然找不到工作!

老韓不明白,爲什麽兒子念了這麽多年書白念了,一份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反而成了十裏八鄉的笑話?

面對父母殷切的目光和村裏的議論,韓勝利壓力越來越大,期望也越來越低。

一開始他說找個5、6百的工作就行,漸漸300也願意給人家幹,後來服務員、導購、保安他也願意去試,但父親老韓對此卻難以接受。

一年後,韓勝利終于在青島找到了一個和通訊相關的工作,一個月有600塊。

但老韓對此卻高興不起來,掙得不多還要跑野外,完全和他預想的工作南轅北轍。自己傾其所有供兒子上學,學成歸來卻只找了一份不盡如人意的工作。

這個紀錄片看完讓人最無力的,並非孩子能力不行,或父親不愛孩子。

恰恰相反,他們父子之間深深的羁絆讓人感動,但由于父親眼界的局限性,讓兒子喪失了很多發展的機會。

他不知道那些被他視爲洪水猛獸的網絡,其實是未來每個人都要掌握的核心技能;

更不知道自己一次次強調的欠債,眼裏沉重的期盼,反而成了兒子厚重的枷鎖。

3

看完紀錄片終于明白張雪峰說的:不要過于聽話,不是說所有人跟你說的都是對的,他雖然口口聲聲爲你好,但不一定真的能爲你好。

回顧韓勝利的悲劇,真的應驗了這句話。因爲過于聽話,他喪失了獲取最新專業知識的機會。也因爲父親一次次哭窮,他選擇了最簡單但又最沒技術含量,短時間來錢最快的方法——撿瓶子。

再加上家庭的困境讓他極度自卑,完全不敢突破自己。父親期望改變家庭命運的執念,成了加注在他身上的枷鎖,讓孩子絲毫不敢試錯。

這是大部分窮人家孩子的困境,他們不敢改變,因爲他們個人的失敗不僅僅代表自己,更有可能是整個家庭希望的破滅,所以窮人家孩子只好小心翼翼、畏畏縮縮。

今日話題:你覺得窮人家庭會一直窮下去的最根本原因是什麽呢?

16 阅读:3608
评论列表
  • 2024-05-05 14:04

    在一個靠字,靠天靠地,靠領袖,靠政府,靠朋友,靠家人,靠孩子…認知局限,以爲上了大學就怎麽樣了,可以靠孩子了,而孩子以爲上了大學可以靠文憑了,死在一個靠字,終究還是要清醒的活在當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才是根本

    2-20個字符 回覆:
    錢都花在刀把上了。曆來上學時候都是,要什麽都給你買,結果買回來都是些沒用的,有用的東西都說不好。這種心態之下,學到的知識也都是無用知識。所以畢業之後別人近水樓台先得月,先得月,而自己卻是學了一堆知識卻用不上。
  • 2024-05-05 06:57

    打破壁壘哪有那麽容易[無奈吐舌]

  • 2024-05-03 17:29

    解決了溫飽才有余力提升自己,如果把自己都消耗在解決溫飽上,那就只能解決溫飽了,關鍵還是窮!

  • 夏夏 18
    2024-05-03 17:47

    好工作都是繼承傳播的,怎麽可能讓一個外人鑽進來,

  • 2024-05-03 10:35

    能怎麽樣呢?沒有錢,啥也不是,父子倆錯了嘛?這是普遍現象,是廣大農民群衆貧困家庭的無奈!

  • 2024-05-03 15:13

    富養,連艱苦樸素這個最優良的傳統都沒有了

  • 2024-05-05 23:05

    我03年上大學,每個月生活費兩百,農學專業學校補貼70。每天夥食費不超過五元,每次買衣服都是直奔28元專賣店。同寢室的都是農村窮兄弟,長期窮開心。那個時候就業形勢好,能畢業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

  • 2024-05-05 15:34

    這種狀態下,就跟信佛沒區別了。

  • 2024-05-05 15:27

    沒錢讀什麽大學

  • 2024-05-06 09:23

    他父親有什麽錯?你沒窮過就不要批評窮人。當吃不上飯的時候,王健林眼裏也只有先把飯吃飽。更不要居高臨下去指責一個連學都沒上過的老農民。他已經盡力提供他能給的一切了。

優米MaMa

簡介:與千萬媽媽一起成長,探討科學育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