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的新冠消失了,卻有5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你注意到了嗎

鐵覽不執著 2024-05-18 05:00:36

衆所周知,我國經曆了3年的新冠疫情。而在這期間,不少人除了被封控在家之外,還要定期做核酸檢查。而到了2023年初,我國終于放開了對疫情的管控,沒過多久新冠疫情也就全面消失了。于是,大家又恢複到了之前的工作和生活狀態之中。現在很多人似乎已經將之前的疫情已經全都忘記了。

不過,疫情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則是深遠的。即使是在疫情過後,之前疫情給居民帶來的影響,卻還一直保留在人們的生活之中。當前,社會上就有5個奇怪的現象發生,不知道你注意到了嗎?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第一,老百姓的聚會變少了

在疫情之前,很多人都喜歡參加各種聚會,比如老同事聚會、老同學聚會、老戰友聚會、親戚聚會等等。而在經曆了3年疫情之後,很多定期舉行的聚會都已經取消了。這裏面的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很多人在經曆了疫情之後,都害怕大家聚在一起,萬一感染各種傳染病毒該怎麽辦?爲此還是少組織這類聚會爲好。另一個是,在疫情過後,人們的收入減少或失業了,消費需求也減少了,也就不想再參加太多的聚會,減少不必要的費用支出。

第二,定期檢查身體的人多了

過去很多中老年人並不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即使社區組織體檢動,也從不參加。而在疫情之後,中老年人對身體的健康是更加重視了。不少人每年都要做二到三次體驗。此外,很多年輕人也開始更加重視鍛煉身體,比如去健身房、室外跑步等,希望通過運動來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以抵禦病毒的入侵。

第三,老百姓消費需求出現萎縮

之前有專家預測,在放開疫情管控之後,將會出現報複性消費。但報複性消費只是發生在餐飲、旅遊等低端消費領域,而像汽車、房子、奢侈品、家電等中高端消費品的需求卻出現萎縮了。老百姓對中高端消費需求下降的原因是,疫情過後,各行各業都不景氣,很多人都收入減少或失業。于是,大家都在減少不必要的生活開支,等待實體經濟全面恢複到疫情之前的狀態。

第四,網購和外賣的人越來越多了

在疫情期間,很多人都養成了網購和叫外賣的習慣。而在放開疫情之後,年輕人也都延續了之前的習慣。所以,現在大街上人流量大不如前,各類實體商店生意慘淡。現在大家之所以還是選擇網購和叫外賣。

主要是網購價格便宜,又能送貨到家。而叫外賣主要是那些不願意燒飯做菜的工薪族的首選,外賣送到家就可以吃,實在太方便了。所以,一場疫情之後,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習慣。

第五,喜歡存錢的人越來越多

疫情之前,銀行存錢的主力軍是老年人群體,而現如今,年輕人也都加入到存錢的隊伍中來了。截止3月底,全國人均存款高達10.8萬元。同時,今年一季度住戶存款增加 8.56 萬億元,按全國 14 億人口來算,人均多存了約 6114 元。

現在存錢的人越來越多,主要是人們意識到存錢的重要性,存錢就是爲了應對失業、疾病等突發事件。此外,現在股市、基金、銀行理財等投資品,都缺乏賺錢效應,弄不好會虧掉本金,很多人都把錢拿出來,存到銀行裏面,更安全一些。

疫情已經過去了,留下了5個奇怪的現象,有些現象還是積極的,但有些現象對社會和實體經濟並不利。不過,好在一些不利的現象只要經濟和投資環境逐步改善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看待這些現象,這些都是疫情期間,所留下的産物。而一些對社會和經濟不利的現象,也需要時間去逐步化解。

0 阅读:0

鐵覽不執著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