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鄭版商戰:清除荷蘭商館改變柬埔寨外貿局面,只需一中國軍官?

冷兵器研究所 2024-03-20 14:21:08

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楠木

字數:9772,閱讀時間:約25分鍾

編者按: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開辟了通往東方的海上新航線,人類社會從此進入波瀾壯闊的地理大發現時代。歐洲人也在此時開始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大規模的殖民活動,歐洲人憑借高出幾個世代的科技水平,相繼滅亡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但在廣大的亞洲地區沒有了跨時代的技術領先後,卻頻頻挨錘,明末以來各歐洲國家到中國來,也沒有不挨打,甚至在中國本土以外也一度暴打歐洲人,這就是本文將要講述的內容。

引子

1600年和1602年英國和荷蘭兩國相繼成立自己的東印度公司,期望打破西葡兩國對東方香料貿易的壟斷,此時只要將東方香料運抵西方就能獲取暴利,西方人就相信肉豆蔻可以治療恐怖的“黑色病”,在香料群島10磅肉豆蔻購價僅1便士,在倫敦可賣50先令,利潤率達到驚人的600%。

▲17世紀荷蘭人繪制的東印度地區地圖,盛産香料的香料群島,是西方人前往東方的主要目的地。

有位偉人曾經曰過“當利潤達到10%時,便有人蠢蠢欲動;當利潤達到50%的時候,有人敢于铤而走險;當利潤達到100%時,他們敢于踐踏人間一切法律;而當利潤達到300%時,甚至連上絞刑架都毫不畏懼。”

在暴利下,英荷兩國能做出什麽也就不難想象了,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合作,將西葡兩國勢力逐出香料群島後,就大打出手,同時雙方大量競購香料,這導致其在歐洲售價下跌,而在亞洲的采購價卻大漲。荷蘭雖然實力更強,但1609年和西班牙簽訂的十二年停戰條約即將到期,三十年戰爭已在德國爆發,荷蘭深受影響。國際環境惡劣的荷蘭于1619年7月和英國在歐洲締結協議,停止敵對行動,同時兩國東印度公司簽署合並協約,並規定雙方在香料群島按照2:1的比例收購香料。

▲荷蘭東印度公司攻占盛産肉豆蔻的班達群島,島上95%以上土著被殺或逃亡,日本浪人扮演了劊子手的角色。

一心要壟斷香料貿易的荷蘭人顯然沒有打算認真執行協約,特別是荷蘭駐東印度群島的總督揚·皮特松·庫恩,一直在用包括訴諸武力在內的各種手段試圖將英國東印度公司排擠出香料群島。

1623年2月10日晚,香料群島安汶島維多利亞堡,一名荷蘭人雇傭的日本浪人七藏,向一名荷蘭哨兵詢問巡查情況,又問了幾句城堡防禦力量的問題。這個信息很快傳到了島上荷蘭總督的耳中,浪人立刻被逮捕訊問,七藏表示了解巡查情況是爲了知道自己要站崗多久,問防禦力量純屬好奇,這顯然無法讓總督滿意,經過長時間大記憶恢複術後,七藏“招供”日本人密謀武力攻占城堡。隨後另外29名受雇于荷蘭人的日本浪人悉數被捕,經過56小時的酷刑後,日本人只得“承認”他們受島上英國東印度公司人員唆使准備發起暴亂。

隨後島上的英國東印度公司雇員全部被捕,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殘酷折磨,英國人也都“招供”,但求速死。2月27日,9名日本人、10名英國人、1名葡萄牙人被判預謀奪取荷蘭要塞的罪名,全部被斬首,爲首的加布裏埃爾·托爾森被斬首分屍,並懸首示衆,這就是對英荷關系造成深遠影響的安汶島慘案。荷蘭人徹底將英國人擠出香料群島,從此壟斷香料貿易。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浪人一直充當荷蘭在東南亞侵略擴張的急先鋒,期間大肆屠戮土著,現在荷蘭人需要借口整治英國人,就被棄之如敝履,也算是一種因果循環了。

▲爲了獲得想要的口供,荷蘭人窮盡了各種的酷刑。

“殘暴的歡愉,終將以殘暴收場。”荷蘭人用暴力手段獲得的利益,哪一天被還諸彼身也就沒什麽好奇怪的了。

柬埔寨亂局

1660年代荷蘭人在台灣,吃了大癟,在暹羅和鄭氏集團爲了鹿皮貿易進行了激烈的鬥爭。鑒于暹羅政權的強大,以及與荷蘭人力量對比,鄭氏集團只能在暹羅采取是比較和平的外交和商業手段,最終荷蘭人用武力扳回了一局,詳見《日本鹿皮生意引發血案?鄭成功收複台灣後,爲何與荷蘭爭奪東南亞》一文。鄭氏集團的商人不得不將鹿皮貿易的重心轉移到臨近的柬埔寨,雙方的角鬥場也轉移到了這裏。

此時的柬埔寨早已不複當年高棉帝國的風光了,曾經下屬的泰人建立起強大的暹羅國,反過來攻擊高棉,幾度攻陷其都城,高棉被迫稱臣納貢。統治集團爲了爭奪最高權力,也各自引入外部勢力,以致內憂外患,國勢衰頹。

到17世紀時,柬埔寨東面的越南分裂成南北兩股勢力,南方的廣南統治者阮主將觸角伸到了湄公河流域,在其默許鼓勵之下,大批以罪犯和士兵爲主的廣南移民蜂擁進入柬埔寨東部的湄公河三角洲。爲了平衡暹羅勢力,柬埔寨也玩起來以夷制夷這一套,引入廣南的力量,不料還是前門拒虎後門進狼,各個勢力都扶持自己的代理人,柬埔寨徹底淪爲各個強權相互角力的競技場,內讧政變不斷。

柬埔寨這時的政局一片混亂,老國王駕崩後,王弟烏叠親王出任攝政王。執掌大權12年先後弄死一任國王,熬死一任國王,後來索性不裝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了國王。老國王的兒子匿翁禛在1642年聯合國內的馬來人和占婆人發起政變刺殺了攝政王,處死國王,登上了國王寶座,他皈依伊斯蘭教,史稱蘇丹易蔔拉欣一世,上位後在國內大力推進伊斯蘭化。

蘇丹在位期間一度還驅逐國內的荷蘭人,並擊退荷蘭報複,迫使荷蘭人求和。但激進的伊斯蘭化,在以佛教徒爲主的國家激起了衆怒,以烏叠親王僥幸逃脫的兒子安索在1658年起兵反叛。借得3000廣南軍隨其攻入柬埔寨,俘虜了蘇丹,被擁立爲新國王,史稱巴龍列謝八世。不料請神容易送神難,廣南軍賴著不走,還在境內大肆劫掠,逼得新國王不得不帶著宮廷逃到都城附近的山區躲避。

廣南軍在湄公河口劫掠了一艘從日本到暹羅的商船,這等于直接搶了暹羅那萊王的錢,大爲光火的那萊王,宣稱要親率10萬大軍驅逐廣南人。在迫使新王向廣南稱臣進貢,承認廣南人在柬埔寨的土地所有權後,廣南軍在1659年滿意地撤退了。

柬埔寨的鄭荷商業紛爭

柬埔寨政局終于恢複了穩定,包括鄭氏商人在內的華商紛紛來柬埔寨貿易。到1663年經濟開始複蘇,當年僅一位名爲魏九官的華商,就從柬埔寨運出39350張鹿皮。此時新的情況開始出現,一位有繼承權的柬埔寨王子在廣南阮主的暗中資助開始崛起,在柬埔寨的廣南移民都聚集在他的周圍形成了一股獨立勢力,這對巴龍列謝八世的地位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但實力孱弱的國王,暫時沒法采取強硬措施,只得先想方設法壯大自身實力,乃至引進新的力量來平衡廣南人的勢力。爲此國王主動邀請被蘇丹驅逐的荷蘭人再到柬埔寨貿易,雙方于1665年展開貿易談判,荷蘭人提出要壟斷柬埔寨的鹿皮貿易,同時可以在柬埔寨所屬的海域自由地攻擊鄭氏集團旗下的船只。這讓國王非常爲難,畢竟鄭氏商人帶來的稅收對王國非常寶貴。參照日本幕府和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先例,國王提出在關鍵的湄公河三角洲外海設置一個安全水域,在這裏所有的船只受國王權威保護,荷蘭人不得攻擊,作爲補償,荷蘭人獲得了爲期20年鹿皮貿易壟斷權,雙方于當年2月達成協議。

▲國王指定的安全區由北到越南的頭頓省的海岬,東到今天的越南的昆山島,南到今天越南金瓯省的薯形島構成。

當年3月8日,VOC和柬埔寨官員宣布:國王已經授予VOC鹿皮貿易的壟斷權,皮貨商們不得將鹿皮售予華商,否則將會被沒收。這立刻引發了在柬華商的強烈抗議,他們在給國王的請願書中爭辯到他們已經爲今年的貿易投入了相當數量的定金,至少要允許他們獲得今年鹿皮貿易額的三分之一,同時商人們主張應該將荷蘭人20年的貿易壟斷權縮短到10年。結果,國王確實准許將每年鹿皮貿易額的三分之一交由中國人輸出。荷蘭商人當時並未表示反對,因爲柬埔寨官方告訴他們,這道命令只是權宜之計,專爲在那一年安撫中國商人。

▲曆史上毛皮貿易一直是暴利的生意,英法商人爲了爭奪北美的皮毛也曾打得頭破血流。

當年3-4月間有兩艘滿載白銀、銅和瓷器的中國船從日本到柬埔寨,4月底又從鄭氏地盤開來另一艘船在柬埔寨大肆收購鹿皮。荷蘭人立刻行動起來捍衛自己的貿易壟斷權,VOC的商務員觐見國王,要求國王強迫華商將手中的鹿皮賣給荷蘭人,國王則含糊其辭地答複:由于銅錢短缺,華商沒有買到幾張鹿皮。這樣的搪塞,荷蘭人當然不買賬,再次強烈要求國王下令華商不管手中有多少鹿皮,都要立即送到荷蘭商館,國王不得不下令發布一份布告,華商必須滿足荷蘭人的要求,將持有的鹿皮交出。

到6月一艘中國船即將從金邊出航,得信的荷蘭人商務員和幾名柬埔寨稽查官前去調查。不過中國人拒不受檢,稽查官還放任船只離開了,荷蘭人大爲惱怒,但隨行的柬方官員告知荷蘭人稽查官此舉是明智地,因爲國王另外頒布了一道命令,不得傷害該船。後來才知道國王向那艘船購銅以供鑄炮,並用鹿皮付賬。東印度公司在柬埔寨竭盡全力查禁華商的鹿皮,在紙面上壟斷了鹿皮貿易,而華商則在柬埔寨官方的偏袒下仍能大量獲取鹿皮,那年稍晚的西南風季節裏,又有三艘華商的船滿載著鹿皮離開柬埔寨前往日本。與此同時,荷蘭在國王劃定的安全區外,肆意攻擊攻擊前往柬埔寨的鄭氏船只。

柬埔寨國王成功同時獲得了華商的稅收,以及和鄭荷雙方貿易的利益。鄭氏海商集團和東印度公司雖然都對現狀不滿,但都不能鹿皮貿易中占據主導地位,只有柬埔寨國王從中得利,一點點的壯大自己的實力,柬埔寨的局勢就保持了這樣一種危險而微妙的三角平衡,不過這種默契僅僅保持了兩年。

▲柬埔寨在吳哥時期是東南亞最富庶強大的國家,現在卻不得不爲一點稅收,在兩撥商人間,小心翼翼地玩平衡。

擺脫軍事威脅的明鄭政權

1664年清鄭雙方連連大戰,雖然清軍福建提督馬得功都被逼投水自盡,但在荷蘭人的幫助下還是將明鄭集團驅逐到了台灣。又授福建水師提督施琅爲靖海將軍,大肆招降納叛,連鄭軍督理五軍戎務的周全斌都降清了,一時間清軍水上力量的實力大大壓過鄭軍,開始籌劃攻擊台灣,打算一舉剿滅明鄭政權。當年12月25日施琅統帶大軍彙合VOC海軍,總計大小戰艦400余艘從金門料羅灣出發攻台。艦隊航行到澎湖外海時,海面起了風暴,盡管荷蘭人強烈反對,施琅還是命令艦隊返航,氣得荷蘭人轉頭回了巴達維亞。

▲巴爾薩·博特,中方記載爲出海王,他率領荷蘭艦隊幫清軍在廈門擊敗了鄭軍水師。

在清廷的一再嚴令下,1665年5月10日,施琅再次率領艦隊出發攻台,艦隊在海上航行3晝夜後,因風向不利,只能返回料羅灣。不過有嚴令在前施琅不敢糊弄,待風向轉變後,在30日再次率軍出發。31日中午在澎湖群島,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海面上波濤洶湧,居然還起了一片茫茫白霧,施琅急忙下令返航。但爲時已晚,狂風卷過,清軍瞬間人仰馬翻,龐大的艦隊被吹得七零八落,連施琅自己的坐船在海面掙紮一晝夜,到第二天時已被吹到潮州潮陽附近,到6月9日才回到廈門。

這場災難清軍雖然沒有損失多少船只,不過船只損壞極其嚴重,直到第二年7月才修好。福建水師絕大部分船是包括靖南王在內,福建地方高官的私人財産。清廷實行遷界禁海,又將明鄭政權驅逐到台灣,中國對日的絲銀貿易幾乎斷絕,福建高官們利用這個機會,瘋狂走私生絲到日本,大發橫財。原以爲集中艦隊能輕易消滅鄭氏集團,現在接連爲風暴所阻,一時間根本奈何不了對方,還耽誤了生意,紛紛轉成了主和派。清廷中央以鳌拜爲首的保守派也因戰事不利,和不信任南人,也力主招撫。

一意主戰的施琅則在1668年裁撤水師提督,福建水師也一道被裁撤,戰艦焚毀,降清鄭軍被安置內地屯墾,本人被召到北京,改任內大臣,隸屬鑲黃旗漢軍,進攻台灣的戰略就此被擱置。

▲二戰期間美國第三艦隊在菲律賓海域遭遇台風被重創,圖爲在台風中掙紮的美軍蘭利號航母。

明鄭政權撤退至台灣之後,因爲台灣 “遠隔汪洋 ,貨物難周 ,以致興販維艱”加之清廷遷界禁海政策 ,以致“外給不至 ;而軍需迫切 ,民苦征役”,對鄭氏的打擊極大。接連兩次“神風”後,清軍的一系列變化,特別是清廷內部主和派系占據上風的關鍵情報都被鄭軍的細作一一偵知,明鄭政權擺脫了清廷的直接軍事威脅,軍隊和船只也得以從無利可圖的守島任務中解放出來。

于是明鄭政權迅速調整政策,一方面采取“勿得騷擾沿邊百姓 ,善與內地邊將交”的方式 ,到廈門大搞走私貿易,另一方面全力投入到海上貿易,確保日本市場的需求,同時加大對東南亞地區的力量投入,特別是要驅逐荷蘭人在中南半島的勢力,保證前往這裏貿易的航路安全。

▲台灣明鄭時期的實際開拓區域狹小,物資匮乏,因此對外貿易一直是明鄭的生命線。

冼彪的“奮鬥”

1666年2月,柬埔寨海域來了一只由8-9艘船組成船隊,爲首者叫冼彪鄭軍軍官,冼彪的身份很複雜,據地方志記載,此公是今湛江吳川人,早年經曆已不可考。1650年代清軍南下廣東,激起了大規模的抗清運動,冼彪可能是此時走私商人楊彥迪、鄧耀的下屬,他們在雷州半島,依托沿海的島嶼起兵抗清,不久遭到清軍的殘酷鎮壓,不得不越過邊境逃到越南,托庇于越南北部的權臣—鄭主政權,並在越南將舊部和逃來的中國難民收攏成軍隊。爲了供養隊伍,就在北部灣海域幹起來走私商兼海盜的勾當,還在海南島上攻占了幾個據點。

明末福建、兩廣海面一直都存在大股的海上勢力,這些人商人、海盜、漁民兼而有之,有時還會搖身一變成爲官軍,視情況的變化,在幾種身份間靈活切換。清軍南下後,收降了相當一部分,隨後又通過剃發易服、遷界禁海等一系列神操作,成功地將大部分逼到了對立面,明鄭政權主要組成力量就是福建的海上力量。廣東反清的海上力量在鄭成功時間就和鄭氏有一定的合作,鄭經主政後,就大力整合廣東地區的海上力量,廣東地區還在堅持抗清的勢力紛紛聚集到了鄭氏旗下。

▲從元末開始中國東南一直存在一股強大在商人、海盜、漁民身份間切換,遊離于官方之外的勢力。

冼彪在北部灣地區的大肆活動,遭到了清越雙方的聯合鎮壓,荷蘭人作爲清軍的盟友,也參與了鎮壓,冼彪的船只被扣押,隊伍被打散,就此和荷蘭人結下了梁子。此時正值鄭經整合海上力量,冼彪就帶著部分追隨者,逃到了台灣,投靠鄭經,被整編進鄭軍中。明鄭政權擺脫了清軍的直接軍事威脅後,鄭經決定要經略東南亞。鑒于冼彪的背景和相關經驗,就被授命經略北部灣到湄公河三角洲的廣大地區,驅逐荷蘭勢力,保證商路安全。

1666年他在湄公河三角洲劫掠了數艘馬來船,滿載著戰利品回了台灣,並聲稱要在下一個東北風季節帶更多兵力到柬埔寨。

1667年2月25日,冼彪從台灣帶了約600名士兵到了當時柬埔寨的首都烏棟。此時荷蘭東印度公司駐柬埔寨的商館是由首席商務員彼得·凱丁領導的一個小組,基本上沒啥可靠的防禦措施,荷蘭人對此十分緊張。但冼彪受到了巴龍列謝八世的熱烈歡迎,冼彪和他手下幾個幹將,被國王任命爲有數千之衆的柬埔寨華人社區的頭領。國王的想法很簡單,自己實力不足,冼彪和他手下的精銳士兵正好可以拉攏來樹立自己在國內外的權威。

果然,當年春季,冼彪在國王的授意下,幾乎將聚集在受阮主暗中支持的柬埔寨王子周圍,在湄公河下遊墾殖的廣南人殺光,據荷蘭人的記載,死者包括婦女、兒童在內有1千余人。國王借此一舉斬斷了廣南人伸到柬埔寨的手,同時還剪除自己競爭對手的羽翼,坐穩了自己的寶座,冼彪在柬埔寨的實力也大幅增長,他手裏掌握了8艘船只,還在柬埔寨額外建造5艘船。

▲曾經強大的吳哥王朝,經過左右兩個鄰居的輪番暴打,只得靠幾百外來軍隊來削平內部山頭。

國王的算盤顯然太過如意,冼彪並不受他控制,而是有自己驅逐荷蘭人的任務。在正式行動前,他十分謹慎,一直在耐心地試探荷蘭人的實力。感到局勢危在旦夕的荷蘭人,害怕起來,希望能給冼彪一些賄賂以緩和局勢,保證商館的安全。柬埔寨官方也有意當和事佬,提議彼得·凱丁給冼彪2千兩白銀,但荷蘭人要錢不要命的小商人本性發作,一下來了個攔腰斬,只願意給1千兩。

冼彪大爲不滿,張口就要6千兩,並解釋說巴達維亞有一個華商欠他這麽多錢,荷蘭人給冼彪這筆錢,債務就轉移給他們了,可以再去找華商要錢。荷蘭人認爲這純屬一派胡言,果斷拒絕了,轉而希望柬埔寨官方能給他們保護,不過柬埔寨官方明顯對冼彪缺乏約束力。荷蘭人只得向巴達維亞緊急求援,冼彪的船只也在同時進入湄公河巡邏。

6月20日,冼彪帶著170-180名士兵來到柬埔寨首都烏棟的荷蘭商館,進入柵欄內,遞上一封葡萄牙文信函,要求交出凱丁。隨後綁架了這位首席商務員和他的一些部下,並命令其他荷蘭人湊出4873兩白銀的贖金,並聲稱這原來就是巴達維亞那位華人欠他的債務,他的要求完全是合理的,拿到這筆錢後,形勢稍微緩和了一點。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柬埔寨的貿商館,可見幾乎沒什麽像樣的防禦措施。

6月25日一艘荷蘭快船“黑線鳕”號,抵達烏棟的河港,船上裝備的火炮使得軍事平衡向荷蘭人傾斜。7月9日,兩名“黑線鳕”號的荷蘭船員,上岸去西班牙人去訪友,在途中被冼彪的人捕獲,兩名俘虜和之前幾名被冼彪收買的VOC雇員,詳細交代了荷蘭商館和快船的情況。爲防夜長夢多,冼彪決定在當晚攻打荷蘭商館。

▲在當時有能力發動夜襲的部隊,都是軍中精銳中的精銳,可見爲鏟除荷蘭人在柬埔寨的勢力,鄭經是下了血本。

當晚80名冼彪的士兵突破柵欄,奇襲了荷蘭商館,盡管快船就停泊在附近,但河流水位很低,商館又位于高地,火炮仰角有限,根本無法給與火力支援,船員又不敢上岸,只能眼睜睜看著商館陷入一片火海。冼彪的士兵將商館焚掠一空,搶走了大量生絲和銀兩,殺死凱丁和三名仆人,另一名公司雇員和一名外科醫生因傷勢過重死亡。商館幸存的職員,包括後來對此事做了詳細報告的雅各布·馮·威克斯洛特,逃到附近的叢林中,在裏面提心吊膽地藏了數天後,逃到相對安全的“黑線鳕”號上直接扯帆,逃到了長崎。

▲歐洲人早期的殖民活動並不是那麽順利,被毒打也是常事,如麥哲倫之流搭上性命也非常多。

尾聲

這次襲擊對柬埔寨國王來說,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利潤可觀的貿易被切斷了,同時也鼓動了國內的不安定分子。爲了安撫巴達維亞,國王極力推卸責任,並試圖說服VOC回到他的土地上。

在襲擊事件後的幾個月,10月28日國王發了一份不同尋常的函件給巴達維亞。痛心疾首的表示:對于商館被攻擊“我無法強調我的心是多麽痛”。他發誓說,除非他把襲擊者繩之以法,否則他不會休息。爲了證明這種誠意,柬埔寨士兵逮捕了三名被認爲背叛了VOC的雇員,他們在襲擊前叛逃到冼彪一邊。

與此同時,國王聲稱,他逮捕並處決了冼彪和他的六名主要追隨者,從而“伸張了正義”。他堅稱這些行動的動機是,希望讓荷蘭人把國王當成“好朋友”,並重新建立因冼彪的行爲而被暴力切斷的貿易關系。

不過荷蘭人不爲所動,根本不相信國王和此事件無關,連續兩任國王在位期間都把荷蘭商館給端了,荷蘭人大爲惱火。只是此時荷蘭人的處境大爲不妙,在歐洲本土,第二次英荷戰爭,從1665年6月開始,已經打了2年,雙方都精疲力盡了。西面的法國屢次暴打西班牙,已是歐陸第一強國,路易十四對荷蘭所在的富庶的尼德蘭地區垂涎三尺,而且惱怒于荷蘭之前背盟,早已是磨刀霍霍,荷蘭不得不集中兵力保衛本土。

荷蘭東印度公司手中所掌握的軍事資源,根本無法發起陸上行動,因此既奈何不了冼彪,也不能對柬埔寨怎麽樣。只能是在1670年關閉了柬埔寨的最後一個貿易點了事。

▲1667年6月19日-22日荷蘭海軍突入泰晤士河口,一舉焚毀英軍主力艦隊,甚至炮轟倫敦。

至于冼彪,國王清洗國內的反對勢力,還要借助他的武力,顯然拿他沒有任何辦法,有證據表明,冼彪和他的隊伍在多年後在柬埔寨政治中,仍然是舉足輕重的。

1672年巴龍列謝八世被自己的女婿兼侄兒謀殺,柬埔寨再次陷入一片大亂,冼彪的隊伍就支持國王的兒子和受廣南人扶持的王弟爭奪王位。這一時期冼彪以柬埔寨爲基地在南海定期巡邏,他們爲鄭氏的商船在廣東、台灣和東南亞的貿易,提供安全的航道,而冼彪本人此後十余年都極爲活躍,《吳川縣志》就記載,三藩之亂爆發後他引導鄭軍和其他海上勢力,大肆襲擊兩廣沿海,攪得兩廣清軍不得安甯。

稱霸東亞水域的鄭氏

▲三藩之亂時鄭經調動所有力量,取得的最大成果。‍

經過一系列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措施,鄭經牢牢地控制了前往東南亞的航道,鞏固了自己在東南亞的權益。盡管鄭經的船只不能像鄭成功時代那樣航向巴達維亞,和馬來西亞半島南面這些東印度公司勢力範圍的港口貿易(荷蘭人會攔截和劫掠每一艘嘗試這麽做的船只)。但是1663年-1673年期間鄭經平均每年都能從東南亞地區都能獲利約1640574.57兩白銀。已經超過了對日本貿易的利潤。

清廷的遷界禁海政策,以及裁撤水師,又相當于將整個中國沿海的制海權拱手讓給鄭經。遷界禁海政策一開始給鄭氏制造了重大困難,但不久鄭氏就想出了應對之策。1666年,鄭經派江勝重新開拓清廷放棄的廈門、又招攬達濠(潮州)邱輝等人,大做走私貿易,史載當時:

勝距廈門,斬茅爲市,禁止擄掠,平價交易。凡沿海內地窮民乘夜竊負貨物入界,雖兒童無欺。自是,內地相安,邊疆無釁,其達濠貨物,聚而流通台灣。因此而物價平,洋販愈興。

爲了保證走私貿易的安全,鄭軍在廈門等沿海據點,也不挑事,老實搞走私,又重金收買清軍守衛,被餵飽的清軍,甚至還保護這些走私者,此舉使得遷界禁海政策形同虛設,史載:

江勝據廈門,以不騷擾爲事,輯和邊界,守將亦以甯靜是安,雖汛地謹防,而透越不時可通。有佩鞍穿甲追趕者,明是護送。即巡哨屢行,有耀武揚威才出者,明使回避。故台灣貨物船料,不乏于用。

鄭經水師的戰船還在北到普陀山,南到兩廣的海面巡邏,打擊清廷治下的走私者。這樣又相當于鄭氏政權重新掌握了整個東南沿海的對外貿易主導權,利潤豐厚的對日絲銀貿易再次回到了鄭氏手中。

鄭經在台灣繼續奉永曆正朔,整頓內政,發展外貿,積聚抗清力量,經過幾年的悉心治理,取得了不小的成績。史載“分諸將土地,課耕種、征租賦、稅丁庸、興學校、通魚鹽,安撫土民,貿易外國,俨然別一乾坤”,“上通日本……下販暹羅、交趾、東京各處富國。從此台灣日盛,田疇市肆不讓內地”。

參考資料:

(1)《從征實錄》——楊英

(2)《海上見聞錄》——阮旻錫

(3)《閩海紀要》——夏琳

(4)《台灣外記》——江日升

(5)A World at Sea Maritime Practices and Global History ——Lauren Benton (Editor)

(6)Conflict and Commerce in Maritime East Asia The Zheng Family and the Shaping of the Modern World, c.1620-1720 ——Xing Hang

(7)Reconceptualizing Southern Vietnamese History from the 15th to the 18th Centuries: Competition along the Coasts from Guangdong to Cambodia

(8)《海上傭兵:十七世紀東亞海域的戰爭、貿易與海上劫掠》—鄭維中

(9)《改變曆史的香料商人》—賈爾斯·米爾頓

(10)《1661,決戰熱蘭遮,中國對西方的第一次勝利》——歐陽泰

(11)17世紀英荷東印度公司比較探析—方紅霞

(12)《柬埔寨兩千年史》—陳顯泗

(13)東印度公司-巨額商業資本之興衰—淺田實

(14)《越南史略》—陳重金

(15)《柬埔寨史》—(法)A·多凡·默涅

(16)《柬埔寨通史》—段立生

(17)三藩之亂期間鄭經在東南沿海的軍事活動—葉高樹

(18)施琅對清朝統一台灣的貢獻—吳伯娅

(19)泉州曆史網:泉州名人錄—施琅

(20)《康熙統一台灣檔案史料選輯》:施琅,〈福建水師提督施琅題爲舟師進攻台灣途次被風飄散擬克期複征事本(康熙四年五月初六日)〉

(21)《康熙統一台灣檔案史料選輯》:耿繼茂,〈耿繼茂題爲密報進攻台灣舟師被風事本(康熙四年五月初七日)〉

(22)17世紀下半葉北部灣的中國“海盜”—李慶新

(23)17 世紀末期明鄭殘部之南海移殖*——以“唐船風說書”的記載爲中心—陳 波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楠木,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

6 阅读:244
评论列表

冷兵器研究所

簡介: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