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進美關稅升至100%,老美究竟在害怕什麽?

試車場 2024-05-18 19:29:16

衆所周知,自“川普”執政時期掀起對華貿易爭端開始,至今已有近六年的時間了。這段時間裏,美數次對中國輸美産品加征關稅,以提升出口成本的方式來遏制中國對外貿易企業的發展,進而延緩中國的崛起。而今,老美故技重施,再一次將加征稅率的把戲用到了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上。

當地時間5月14日,比亞迪旗下新能源皮卡車型SHARK,在墨西哥舉行全球首發儀式。而恰好就在當天,美國白宮發布最新聲明,來自中國的電動汽車關稅稅率將從25%提升至100%。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墨西哥當地建廠生産的電動汽車,只要是中國車企,無一例外都需要征收高額關稅(之前零關稅待遇取消)。

按照美國的說法,中國經濟的崛起打破了全球供應鏈上下遊關系,讓以美爲中心的歐美經濟聯盟吃了虧,說白了就是,美不想失去全球經濟老大的地位。沒了這個頭銜,他還怎麽以原有的“龌龊”手段收割全球呢?好日子過慣了,再讓他過回苦日子他怎麽能甘心呢?要知道,他的好日子可是建立在衆多其他國家的痛苦之上的啊!

說回到汽車行業,在全世界汽車都燒油的時代,只要是占據了石油資源,那跟坐在金山上無異。于是,美國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在全球上演了多起”獻石油“的戲碼,進而讓歐美汽車在全球的地位居高不下。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後,以節能精致著稱的日本小型省油轎車迅速占領美國市場,與之相對應的是美國三大汽車公司經營業績直線下降,眼瞅著就要瀕臨崩盤,美肯定不會坐以待斃,致使美日貿易戰進一步激化。通過限制日本汽車進口,最終阻擊日本汽車在美出口規模,美國汽車行業扭轉盈虧。而自願讓步的日本,迎來了“失落的二十年”,如今依然被美元霸權收割。

30年全球大周期輪回,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迅速崛起,美國汽車工業擔心曆史再次重演,不得不故技重施。因爲這次的競爭對手變成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在這條全新的賽道裏,其似乎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壓力。

來看CleanTechnica(國際清潔能源研究機構)發布的今年一季度全球電動車TOP20銷量數據,可以看到比亞迪以58.47萬輛銷量排名全球第一,拉開了和特斯拉之間的距離,雙方銷量差有20萬輛左右。

考慮到特斯拉剛剛經曆近乎“災難”的第一季度,全球銷量“閃崩”、股價大跌,又大量裁員,反觀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尤其是上圖顯示多達8家中國品牌進入TOP20榜單,而美國品牌僅特斯拉、Jeep和福特三家入圍,使得中國新能源汽車成爲美國的“眼中釘”和“肉中刺”。

與此同時,美聯社前段時間刊發了一則關于比亞迪Seagull(海鷗)的視頻,當中提到海鷗的駕駛性能很好,組裝工藝堪比美國制造的電動車,但是美國制造的電動車售價是其3倍,讓美國怕了,築起關稅壁壘“高牆”,不得不說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承受了太多委屈和不公平。實際上,比亞迪高管也明確講過,其乘用車業務就沒打算進入美國市場,可美國還是一如既往的宣揚“比亞迪威脅論”,把比亞迪視爲洪水猛獸,可謂完全是一廂情願,想多了!

無論如何,美國的關稅“大棒”已經揮了下去,而新能源汽車作爲我國汽車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也將堅定不移的貫徹下去,這意味著後續“刺刀見紅”式的爭奪戰無法避免。圍繞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將成爲中美對于全球領先行業的主導、技術標准的制定中關鍵的一環。

隨著我們的新能源汽車持續加大全領域的話語權,勝利的天平無疑持續偏向我們這邊,而接下來就需要中國車企繼續努力,用汗水拼得屬于中國汽車品牌以及中國制造的榮耀。

對于我們來講,必然要放棄把希望寄托于美國後續會自行降低關稅這一幻想,因爲就現在的民調結果來看,更偏激、更左的特朗普有望今年年底重返白宮,信奉貿易孤立和美國優先的他,屆時或許會把關稅的“大棒”揮舞的更高。但准備妥當的我們,已經做好了見招拆招,這場全球汽車行業百年未有之變局時刻,相信我們一定會成爲最後的勝利者。

關注我們

ID:試車場

選車|用車|改車|賽車

0 阅读:104

試車場

簡介:一個專注于汽車視頻創作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