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前夕醫美“大地震”,愛爾眼科因無證執業遭處罰,屢犯不改?

銀箭財經 2024-02-29 15:12:37

今年的315還沒到,醫美賽道就率先迎來“重擊”。

先是《焦點訪談》在2月23日的節目中,大規模曝光了直播帶貨平台的醫美亂象,矛頭直指虛假宣傳、兜售無相關資質醫美産品等行業亂象。

該節目播出後,多個直播平台立刻跟進,緊急叫停了醫美直播,甚至有用戶反映稱,不少正在觀看的醫美直播間,下一秒就忽然消失了。業內人士也在事後高呼,醫美行業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大地震”。

可以預見到,醫美直播叫停後,針對醫美賽道的監管會越發嚴苛。尤其是隨著315的臨近,哪家企業會首當其沖,被當作“典型”來揭開行業整改的序幕,也成了市場方面重點關注的問題。

目前來看,消費者“呼聲”最高的,莫過于進入2024年2月後,因資質相關問題,連續遭到桂林、濟南兩地衛健委處罰的愛爾眼科。

一、集團管理缺失,愛爾眼科“屢犯難改”?

愛爾眼科違規被罰,其實並不令人意外。

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2月1日,桂林愛爾眼科醫院違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被桂林市衛健委罰款10萬元;2024年2月19日,濟南愛爾眼科醫院違反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被濟南市衛生健康局罰款5萬元。

具體到詳細的處罰緣由,前者是因爲在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備案的情況下,于2023年10月24日、10月2日擅自開展義診診療活動。以及在義診過程中,安排未取得醫師資格的醫學專業畢業生,獨立實施白內障篩查。

而後者,則是因爲作爲一級甲等的民營綜合醫院個體戶,濟南愛爾眼科在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執業。同時據了解,該醫院已經有著超過10年的經營曆史。

簡單概括,2024年開年,愛爾眼科就一連踩中“無備案診療”“無證行醫”“無證執業”三大嚴重違規行爲。

然而這些放到任何一家醫院,都足以令口碑歸零的問題,對愛爾眼科來講卻是“老生常談”。

“無備案診療”的問題上,早在2020年,肇慶愛爾眼科醫院因未經備案,在武壟鎮雙象村開展眼科義診活動,被罰款3000元;2021年,信陽愛爾眼科醫院因未經衛生行政部門備案,擅自開展義診活動,被罰款5萬元。

“無證行醫”方面,除了安排無資質人員行醫外,最嚴重的莫過于2021年被曝出的醫療事故。彼時曾有大V爆料,愛爾眼科挂職“主任”且有4年工作經驗的醫師,在2020年11月拿到醫師資格證。

而且此人在2020年5月剛剛拿到驗光技師證的時候,就違規使用“必須有醫師參與”的角膜塑形鏡相關醫療器械,導致一位年僅12歲的女孩,在接受治療11個月後的2021年4月,左眼視網膜脫落。

至于“無證執業”,就更不陌生了。2023年6月,上海愛爾眼科醫院才剛剛因爲未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擅自執業,被闵行區衛健委罰款5萬元。

不過對于濟南愛爾眼科無證執業的處罰,該公司負責人在近期解釋稱,“公司一直都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被處罰屬于上傳資料錯誤引起的”。真相究竟爲何,我們不予置評。

只是據不完全統計,愛爾眼科醫院集團旗下的衆多醫院,在近年間受到行政處罰的信息已經超過了100條。處罰緣由除了上述三大問題外,還有不正當競爭、發布違法廣告、使用劣質藥品、騙保等等。

除此之外,網絡投訴平台中也充斥著大量關于愛爾眼科的消費者投訴。盡管無法辨別投訴信息的真假,但綜合輿情,如果要在同類醫美機構中選出一個“典型”,愛爾眼科大概率會榜上有名。

對于這一情況,銀箭財觀認爲,站在企業運營角度,如此頻繁地在衛生健康領域出現違法違規問題,直接指向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對各個子公司的管控能力,已然低至令人擔憂的地步。

這份管控能力的缺失,直接體現在各個地區的愛爾眼科醫院,在行醫過程中的不嚴謹,以及對消費者的不尊重。

就像2023年12月19日,那一場震動全網的,愛爾眼科醫生手術台“錘人”事件。

此前曝光愛爾眼科無證醫師違規操作,導致12歲女孩視網膜脫落的大V“急診向日葵艾芬”,在當時爆料稱,廣西貴港愛爾眼科醫院的院長馮某某,在手術台上出拳猛擊患者頭部,使得患者術後左眼失明。

事態發酵後,貴港愛爾眼科在12月21日作出回應,稱“不存在傷害患者動機和行爲。且經醫生與患者和家屬解釋,雙方已消除誤會、達成諒解”。

然而在回應發布後的當天晚上,近乎淩晨時分,愛爾眼科醫院集團發聲,稱“此事發生于2019年12月12日,涉事醫生粗暴對待患者的行爲,已嚴重違反醫療機構從業人員行爲規範”。聲明中,由于事情發生後貴港愛爾眼科並沒有按規定上報,對涉事CEO予以免職,涉事院長也被停職。

連續兩次反轉,明顯能看出貴港愛爾眼科的回應中,急于引導輿情、洗白自身的“糊弄”態度。很難想象,如果不是愛爾眼科醫院集團連夜發布公告,並作出相應處罰,會延伸出怎樣的後果。

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愛爾眼科醫院集團各個子公司遭到的行政處罰中,數量最多的就是虛假宣傳等違反廣告法的行爲。

以蘭州愛爾眼科爲例,從2015年6月至2023年10月,累計受到9次行政處罰中,有5次都是發布違法醫療廣告等違反廣告法的緣由。

不巧的是,此次焦點訪談節目中,主要曝光了虛假宣傳的醫美亂象,釋放了醫美行業強監管時代即將來臨的信號。無論315是否會再度重提醫美相關問題,與醫美相關的企業都可能會迎來一輪自上而下的整改。

哪怕愛爾眼科曾在投資平台聲稱自己不屬于醫美概念,但醫美誕生于皮膚科、整形外科、眼科、口腔科、中醫科五大母科學,專注眼科醫療的愛爾眼科,很難僅憑一句話就置身事外。

尤其是在近些年的高速擴張中,愛爾眼科砸錢做廣告的態度,已然有些瘋狂姿態。

二、高銷售換高增長,愛爾眼科離不開“輸血”?

可以說,愛爾眼科的業績增長,一大部分都來自高成本投入的轉化。

2023年第三季度,愛爾眼科實現總營收160.47億元,同比增長22.95%;實現歸母淨利潤31.81億元,同比增長34.97%。

亮眼的財報數據,使得愛爾眼科自2023年以來震蕩走低的股價得到了短期提振,在已降至16元區間的情況下,一路回升至18元區間。但很快,愛爾眼科就迎來了連續4個月的連續下滑。

甚至在2024年2月2日,愛爾眼科的股價一度跌至12.2元的最低點。所幸隨後兩個交易日,愛爾眼科出現了6.71%、7.87%的連續高漲,才勉強穩定在14元區間之中。

只是在醫美行業“大地震”的消息發酵後,愛爾眼科自2月22日起,股價漲幅已經降至1%之下。截至28日,愛爾眼科更是高開低走,在開盤一度沖上15元區間後快速下跌,最終收盤于14.38元。

之所以如此,在銀箭財觀看來,還是源于愛爾眼科高投入換取高增長的業績模型,正在遭受越來越多投資者的質疑。

綜合財報信息,愛爾眼科的銷售費用從2019年的10.49億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15.56億元,並在2023年第三季度達到了16.07億元。

在A股醫藥服務板塊中,同期內,愛爾眼科的銷售費用占據行業排名第二。與以16.52億元營銷費用排名第一的美年健康相差無幾,同時也遠超以8.87億元排名第三的迪安診斷。

僅是在2023年上半年,愛爾眼科就豪擲5.42億元用于廣告及業務宣傳,占據銷售費用的半壁江山。相較之下,人工費用4.03億元,僅占銷售費用的三分之一,而業務招待費更是只有962萬元,僅占銷售費用的0.9%。

高強度銷售費用支出的同時,愛爾眼科的管理費用在2023年第三季度也增長至20.84億元。由此可以推測,愛爾眼科爲了大範圍推廣業務發展,積攢了大量的人力成本,一旦擴張中止營收有所收縮,這都是難以回避的內耗問題。

而且需要關注的是,在瘋狂砸錢打廣告的同時,愛爾眼科還需要對業務品質多上心一些。畢竟據不完全統計,自2017年至2023年,愛爾眼科因爲醫療糾紛事件的影響,已經背負了638.36萬元左右的負債。

同時隨著擴張節奏的加快,愛爾眼科的業績增長,也越發依賴來自資本市場的“輸血”。

例如在2020年,愛爾眼科爲了進一步收購天津中視信等,旗下30多家眼科醫院,募資高達7.1億元;2022年,愛爾眼科爲了支持長沙、上海、沈陽等市場龍頭醫院的新建及遷址擴建項目,成功完成上市以來最大規模的募資,總額約35.36億元。

根據天眼查顯示,這筆最大規模的募資,還得到了工銀瑞信、廣發基金等多家知名機構的關注。

只是靠增發方式募集資金,究竟難以長久。醫美監管加強後,愛爾眼科很可能會遭到監管部門的重點關注,進而影響資本市場信心,導致股價和募資能力的雙重下滑。

畢竟醫美行業的亂象,已經到了必須重拳出擊才能有所遏制的地步。

目前針對醫美消費環節産生的維權糾紛中,醫療資質問題占比約33.1%、醫療質量問題占比31.1%、營銷問題占比35.3%。消費者持續增長的投訴,正在催促監管部門盡快下場。

這既是挑戰,也是一輪新的機遇。愛爾眼科能否順利渡過這場變革,還是讓我們保持持續關注。

免責聲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開的資料信息,展開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

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0 阅读:6

銀箭財經

簡介:洞察商業邏輯,明悉商業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