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家長群越發普遍,問題出在哪裏?|新京報快評

新京報評論5 2024-03-23 22:30:20
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大學不應該再采取把學生“管起來”的方式。 ▲學生們在大學校園裏。圖/新華社 文 | 蔣理

“各位家長,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成績已發布,我班的成績位列全學院倒數第一。英語關乎未來的考研、就業,請務必提醒學生加強英語學習!”看到父親從家長群轉來的信息,在北京某大學讀大三的苗苗覺得好氣又好笑,“都大學了,怎麽還搞拿成績排名跟家長告狀這一套?”

中國青年報3月23日的這則報道,反映了大學家長群越發普遍的現象。大學家長群甫一出現,就曾遭遇質疑,但質疑聲並沒有減少其擴張的趨勢。

這是因爲,不少大學,面對缺乏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與自主規劃能力的大學生,沒有耐心與精力去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而選擇簡單沿用高中管理方式。

一些大學甚至把這種“高中化”作爲教學管理工作經驗,以解決大學生缺失目標、不懂時間管理、沉迷網絡遊戲等問題。但顯然,大學“高中化”必然會把相關問題一直延續到社會、職場,極不利于大學生們成長。

有調查數據顯示,超過九成的大學生退學原因是沉迷手機遊戲。對于大學生退學,有家長質疑是學校管得不嚴,沒有盡到責任。爲回應家長的這些質疑,有的大學就拉家長群,讓家長一起參與日常管教,給大學生施壓。

除了這一現實原因,近年來考研出現高考化的趨勢,也讓大學普遍建家長群、將日常管理“高中化”有了更充足的理由。

不少大學從學生進大學時起,就像教育高中新生一樣教育大學新生,要把考研進名校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甚至有大學在大三時開設非考研科目課程,教師對學生提出較高的教學要求,還有家長投訴教師影響學生准備考研。

在此情況下,大學基于學生的“能力現狀”與家長的功利訴求,而采取“高中化”管理方式。但是,這樣培養的學生能適應社會需要嗎?面對這些問題,大學不應再采取簡單“管起來”的方式,而應發揮好學業導師對學生的引導、教育作用。

事實上,早在10多年前,我國就有高校探索本科生導師制,尤其近年來,這一步伐在明顯加快。

如2023年,清華大學成立秀鍾書院,實施全員導師制,爲每位學生配備指導教師,制定“一人一策”的培養方案。天津師範大學也宣布,該校自2023級新生開始,全面推行本科生導師制。

但總體來看,當前的本科生導師制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問題。原因在于,大學重視考核教師的學術研究成果,因此教師不願意把更多精力用在本科教學、人才培養之中,導致不少本科導師都只是“挂名導師”。

所以,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就要把導師參與指導學生的過程,作爲考核、評價導師的指標,讓導師意識到對學生進行學業發展規劃指導的重要性。同時還要推進“大高銜接”,積極參與高中學校辦學,推進高中轉變育人模式。

近年來,我國部分大學面向高中生實施“英才計劃”,給入選計劃的高中生配備大學教授當導師,對他們的學業發展、專業選擇與職業規劃進行指導,培養他們的學科、專業興趣。

這就是大高銜接的積極嘗試,既讓大學擺脫“高中化”,又推進高中轉變對學生的管教模式,培養並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如此,大學管理也就不必依賴家長群了。

撰稿 / 蔣理(媒體人)

編輯 / 遲道華

校對 / 劉軍

新京報評論,歡迎讀者朋友投稿。投稿郵箱:xjbpl2009@sina.com 評論選題須是機構媒體當天報道的新聞。來稿將擇優發表,有稿酬。 投稿請在郵件主題欄寫明文章標題,並在文末按照我們的發稿規範,附上作者署名、身份職業、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以及銀行賬戶(包括戶名、開戶行支行名稱)等信息,如用筆名,則需要備注真實姓名,以便發表後支付稿酬。
2 阅读:883
评论列表
  • 2024-03-24 19:51

    只要有家長敢狀告學校,就說明家長還履行著監護人責任,我覺得就有必要建立家長群

  • 2024-03-24 18:20

    最好工作了也整個家長群[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