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1個配方被淘汰,新國標重塑嬰幼兒奶粉行業格局

新京報食物鏈 2024-03-25 19:51:01

441個配方未予注冊,20家企業未提出或撤銷注冊申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期公布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標實施一周年“成績單”,指出新國標注冊對重塑行業格局起到積極作用。

數據顯示,2017年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制實施前,國內108家乳粉生産企業共有2300多個配方。經過新兩輪配方注冊和新國標“洗禮”,目前獲批注冊的配方已減少至1127個,降幅達51%。隨著中小品牌陸續退出,市場向頭部品牌進一步集中,國內嬰幼兒奶粉前十家企業市占率已達到70%以上。

眼下,嬰幼兒奶粉市場調整仍在繼續。受出生率下降、競爭加劇、舊國標産品出清等影響,2021年以來,價盤紊亂已成爲困擾行業良性發展的最大問題。在價格戰影響下,各價位段嬰幼兒奶粉售價降幅達百元以上,品牌方和渠道方利潤空間被壓縮,配方高階“內卷”成爲行業新特征。近期,已有部分奶粉企業提出調價意向和控貨手段,業內預計嬰幼兒奶粉市場將在2024年進入秩序恢複階段,而價格戰何時結束仍有待觀察。

441個配方被淘汰

嬰幼兒配方奶粉新國標于2023年2月22日正式實施,對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營養素含量最小、最大限值進行修訂和補充,同時明確限制蔗糖在嬰兒和較大嬰兒配方奶粉中的添加,爲嬰幼兒奶粉二次配方注冊提供了依據。

市場監管總局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新國標實施一周年以來,共批准注冊配方1127個,包括境內926個、境外201個,對441個配方不予注冊或未通過審評。由于新國標對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研發實力較弱或市場競爭力不強的企業主動退出嬰配乳粉行業,目前境內外共有約20家企業未提出或撤銷注冊申請,這也使得行業格局得以重塑。

飛鶴告訴新京報記者,新國標有國內奶粉“史上最嚴標准”稱號,驅動中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回歸配方本質。目前國內嬰幼兒奶粉前十家龍頭企業市占率達到70%以上,二次配方注冊相當于優中選優,龍頭企業的優勢更加明顯。澳優方面也認爲,新國標實施加速了行業洗牌,退出企業爲更有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企業提供了更多市場機會。

“二次配方注冊前,經常有小品牌到門店來溝通,現在很少見了。”湖南母嬰連鎖“爸爸愛”創始人唐利向新京報記者證實,“目前嬰幼兒奶粉市場向大品牌的集中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國産奶粉在下沉市場競爭更加激烈。400多個配方未通過注冊,騰出了一部分市場空間,吸引大品牌投入更多資源搶占市場,小品牌生存空間進一步被擠壓。”

在貝因美看來,新國標對于行業上一輪配方注冊出現的産品、配方不合理現象的緊縮還在持續發酵。配方注冊申請量減少,且有40%不予通過,背後是很多嬰幼兒奶粉工廠並未參與配方注冊,而是在2021年、2022年轉型生産調制乳粉。另一方面,龍頭企業已基本完成主要産品線的配方注冊,行業在縮量競爭的大環境下進入大廠高品質競爭階段。“這些變化必將驅動嬰配市場從配方競賽進入包含研發、産品、渠道、服務等多方面、系統化的競爭階段。”

配方過多過濫走向終結

在新國標開啓二次配方注冊前,我國嬰幼兒奶粉行業已經曆首輪行業洗牌。

2016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産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發布,規定一個工廠最多只能申請注冊3個系列、9個配方,且5年有效期屆滿後續重新申請注冊,終結嬰幼兒奶粉配方過多、過濫的曆史。

依照管理辦法,在注冊有效期爲5年的規定下,2017年首批通過配方注冊的嬰幼兒奶粉要在2022年之前重新遞交申請,即開展“二次配方注冊”。作爲二次配方注冊的重要標准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的嬰幼兒配方食品系列新國標于2023年2月22日正式實施。

爲加強嬰幼兒奶粉配方注冊管理,《嬰幼兒配方乳粉産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修訂版也于2023年10月1日施行。與2016年版本相比,修訂版辦法明確禁止變相分裝,細化了標簽、說明書的禁止性要求,不得使用“進口奶源”“生態牧場”等模糊信息表述,對不正當手段獲得注冊證書等違法行爲加大處罰力度。

公開數據顯示,配方注冊制實施前,國內108家乳粉生産企業有2300多個配方。據乳業專家宋亮估算,第一次配方注冊實施後,國內約70%的嬰幼兒奶粉品牌被淘汰。二次配方注冊開閘後,預計國內市場上的嬰幼兒奶粉配方數量將再減少一半。結合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現階段嬰幼兒奶粉配方數量已較配方注冊制實施前減少約51%。

市場監管總局近期發文提到,嬰配乳粉按新國標注冊後呈現三大特點,除促進行業格局重塑外,還使産品配方更加科學,標簽標識更加規範。比如,嬰兒和較大嬰兒配方中“膽堿”從可選擇成分調爲必需成分;幼兒配方中增加了乳糖含量要求;所有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配方均增加了添加量,配方更科學。爲更好保護消費者知情權,嬰配新國標注冊禁止對0—6月齡嬰配乳粉進行任何營養成分聲稱,禁止對6月齡以上嬰配乳粉進行鐵、鋅等必需成分聲稱;所有標稱嬰配羊奶粉的産品,其生乳、乳粉、乳清粉等乳蛋白全部來自羊;使用“基粉”爲原料幹法工藝生産的嬰配乳粉,不得標注生鮮乳,以防止誤導消費。

據了解,爲符合新國標要求,澳優對現有産品進行了配方優化升級,目前共有13個系列通過新國標注冊,旗下核心産品“佳貝艾特悅白”“海普諾凱1897荷致”等均已通過審核並上市銷售。飛鶴旗下奶粉均已按照新國標要求調整配方,包括下調2段奶粉蛋白質含量,降低兒童肥胖風險等。貝因美現有工廠配方名額也已全部通過新國標注冊。

市場調整仍在繼續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新國標過渡的過程中,嬰幼兒奶粉市場存在一定程度的價盤紊亂,給品牌方和渠道方帶來了經營壓力。

財報顯示,受新生兒減少、行業競爭激烈等影響,幾大嬰幼兒奶粉上市企業自2022年結束高增長,業績持續探底。尼爾森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銷售額進一步下滑,配方牛奶粉、配方羊奶粉分別下滑14%、14.7%。除受外界因素影響外,價格戰、庫存盤整成爲近兩年影響奶粉企業業績的關鍵因素。

據唐利觀察,目前一些嬰幼兒奶粉大流通品的主要問題是價盤不穩,部分品牌竄貨、壓貨,損害了渠道信心。這些品牌渠道覆蓋率高、銷售點位密集,且同一品牌推出多款細分産品,不同系列産品間差異性不大,造成品牌間、渠道間價格戰激烈。此外,沒有通過新國標注冊的品牌在過渡期內加大了産品出清力度,造成價格波動。爲搶奪小品牌退出後留下的市場份額,各大品牌都在加大投入。多種因素疊加在一起,造成過去兩年價格戰加劇,嬰幼兒奶粉各價格帶下降百元左右,渠道售出一罐奶粉獲利有時不足10元。

宋亮認爲,亂價行爲給嬰幼兒奶粉行業帶來的傷害更大。過渡期內市場價盤混亂主要來自三方面,一是退出注冊或未通過注冊的企業加快出清;二是很多區域性奶粉企業爲加快新國標産品注冊瘋狂甩貨;三是龍頭企業將舊配方産品出清的節奏推遲到2023年進行,打亂了小企業新國標産品的價盤。隨著頭部企業舊貨出清完畢,開始著手調整出廠價格和控制終端售價,預計2024年嬰幼兒奶粉市場將進入秩序恢複階段,而價格戰何時結束仍是未知數。

唐利向新京報記者證實,目前已有部分奶粉品牌向渠道傳達了提價意願,但尚未下發具體函件,漲幅據傳在10%到20%左右,以試圖恢複原有零售價格,並通過“電子圍欄”下單等方式實現控貨穩價。“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提價實際執行起來可能較難,會經曆一個陣痛期,因爲消費者已經知道了你的底價,漲價壓力最終可能會傳導到渠道方。”

貝因美認爲,嬰幼兒奶粉新國標過渡期內的最大變化,是對行業的再一次整頓和中小企業的出局。目前市場調整還在繼續,主要體現在大廠競爭進一步加劇,中小廠仍在努力。隨著國內主要廠家新國標注冊基本完成,配方高階“內卷”已成爲行業新特征。

在飛鶴看來,目前國內嬰配乳粉市場增速放緩,市場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正在步入下一輪科學競賽。只有真正做好奶粉的企業才能經得起這場考驗,其中的關鍵就是研發。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陳荻雁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