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史料】千年碎葉城,一朝歸他國

赫歇爾 2024-04-11 11:28:00

參考資料

Ак-Бешим // Больш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 [в 30 т.] / гл. ред. А. М. Прохоров. — 3-е изд. — М. : Советская энциклопедия, 1969—1978.

Суяб или городище Ак-Бешим // Сайт tokmok.info

碎葉城(波斯語:Suye)是位于楚河谷地的一座早期中世紀城市,位于偉大的絲綢之路上。城市的遺迹在吉爾吉斯斯坦村莊Ak-Beshim附近被發現,位于托克馬克市西南6公裏處。

碎葉城起源于5-6世紀,是絲綢之路上粟特商人最靠東的聚居地之一,“碎葉(Suye)”是5-6世紀波斯語名稱。629年,唐帝國僧人玄奘途經此地,他注意到該城市周邊土壤肥沃,特別有利于種植小米和葡萄,當時此地的粟特商人向突厥可汗進貢。

648年至719年,碎葉城是唐帝國勢力最西端的城市之一。647年,中國文獻提到安西都護府的“四鎮”——唐帝國在中亞西部屬地的主要據點,其中提到了碎葉城。

由于中國人的影響,佛教成爲此地的主要宗教,與景教並存。後世人們發現了碎葉城最古老的景教紀念碑的痕迹——一座7-8世紀的小型景教教堂,摩尼教也曾在碎葉城廣泛傳播。

據中國宋代史料記載,中國偉大詩人李白就出生在碎葉城的一個戍守軍官家庭。碎葉一直是唐帝國安西都護府的重鎮之一,直到719年被西突厥五咄陸部之一的突騎施控制,其首領蘇祿可汗被唐帝國封爲“忠順可汗”。

738年蘇祿可汗被殺後,碎葉城與怛羅斯一起立即被唐軍奪回。在唐朝與吐蕃帝國之間的戰爭中,碎葉城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766 年,碎葉城被與新生的回鹘汗國結盟、反複無常的葛邏祿人攻陷。

詳見文章:【俄國史料】俄國對葛邏祿人後裔的研究

八世紀中葉,中國旅行家杜環途經碎葉城,發現它已成廢墟,但佛教寺院仍在使用。787年,中國勢力向東撤退後,關于這座城市的書面信息很少。

在10世紀波斯文獻《世界境域志(Hudud al-Alam)》中,碎葉城被描述爲一座擁有2萬人口的城市。碎葉城最終在11世紀因八剌沙衮城(Balasagun)的修建而被廢棄。

碎葉城遺址及周邊地區在18世紀曾短暫回歸中國,但在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與巴爾喀什湖一起割讓給俄羅斯帝國,它成爲俄羅斯帝國塞米列奇州的一部分。

1936年蘇聯中亞地區劃界完成後,碎葉城遺址被劃入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世紀,俄國東方學學者瓦西裏·巴托爾德(Vasily Bartold)于1893年訪問碎葉城遺址,錯誤地認爲其認作爲喀喇契丹故都八剌沙衮。

盡管考古挖掘工作于1938年開始,但直到20 世紀50年代,才確定該遺址早在11世紀就已被廢棄,因此與一直繁榮到 14 世紀的八剌沙衮並不相同。

碎葉城考古遺址占地約30公頃,作爲多樣化和充滿活力的文化的見證,該遺址包括中國防禦工事、景教基督教教堂、和突厥建築遺址。

該遺址發現的佛像和石碑特別豐富, 除了幾座佛教寺廟外,還有一座7世紀的景教教堂和墓地,可能還有一座 10 世紀的修道院,有粟特和維吾爾文字的壁畫和銘文。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