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看死守燒稭稈,幹部餐食費花10多萬,最後還是燒了,問題出在哪

老王說的那些事 2024-03-29 14:18:54

近日,有記者爆料,經走訪發現,稭稈焚燒問題讓不少東北的農民犯了難。

爲應對環境汙染問題,近年來我國實行了各項防治措施,包括禁止農民焚燒稭稈,雖然說,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減少環境汙染,但這卻給農民帶來了不少麻煩。

稭稈還田,這是農田禁止焚燒稭稈後的一種處理方式,這種方式的初始用意在于將稭稈堆積腐爛,然後形成天然的有機肥料。

但殊不知,這樣的堆肥需要漫長的過程,隨著現在農耕技術的發展,單位種植數量的增加,稭稈的數量也在瘋狂增加。

堆積在田地的稭稈不能快速分解,導致病蟲害加重,隨之而來的,農民們不得不使用大量農藥去殺蟲。

事實上,這些病蟲害問題可以用農藥解決,但最讓農民擔心的是耕種問題,大量稭稈堆積在田地,導致耕種不便。

一方面,幹部對農民施壓,不讓焚燒,另一方面,農民面臨耕種難的問題,雙方都很爲難。

記者了解到,一些地區爲貫徹執行禁燒稭稈的相關政策,嚴防死守,但有些地方終究還是一燒了之。

黑龍江一些農民表示,雖然是嚴防死守,但有些稭稈過多,實在處理不的,只能在春耕前“找機會”燒了。

有農民表示:“春天燒不如秋天燒,春天稭稈濕度增大,不容易點燃,所以大部分農民選擇在秋天燒”。

有鄉鎮幹部告訴記者,每年秋收後的一段時間,這是農民焚燒稭稈的多發期,不論是從鄉鎮的鎮長,還是村裏的屯長,對焚燒稭稈都很重視。

爲了防止村民焚燒稭稈,他們不得不輪流去田間地頭值班,看守著,如果發現有一個火點,我們都要被問責。

嚴防死守,這需要付出大量人力,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東北部的一個農業大縣農技推廣中心主任告訴記者,他們算了一筆賬,光是秋收後到落雪前這一個月時間。

僅一個月時間,全縣供應值班看守幹部的餐食費就需要支出十多萬,著名幹部歎氣說:“值班到最後還是燒了,你看這錢花的多冤枉。”

這些失敗的動作背後,究竟是農民自身的問題還是政策根本上的問題呢?

其實稭稈焚燒出現的矛盾,已經不止一兩年了,2008年開始實施農民禁止焚燒稭稈政策,就有不少農民反饋,稭稈堆在地頭根本不好處理。

但這些聲音依舊沒有得到多大的回應,專家們始終認爲這項禁止稭稈焚燒的政策是正確的,從理論上來說,這樣的政策實施確實沒有什麽大問題。

但重要的是,它忽略了現實中對農民們耕種以及種植成本的影響,要知道,稭稈堆積腐爛容易導致莊稼出現病蟲,爲防止莊稼受到侵害,農民不得不購買大量的農藥防治。

這就像是一個惡性循環,雙向交替替代,沒有了對空氣的汙染,卻多了對河流水源的汙染,事實上,噴灑農藥對土地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影響來年的産量。

政策的大棒在揮舞,農民和基層幹部在來回打伏擊,這種狀況的確有些心累。到最後,成本上去了,農民和基層幹部也成了對立狀態。

雖說實行了這麽多年的禁止焚燒稭稈政策,但實際上有沒有執行到位,是否存在不妥和缺乏實效的考量,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1 阅读:541
评论列表
  • 2024-03-29 17:31

    10多萬直接給環保局吧

老王說的那些事

簡介:那些事兒,我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