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客車“出海”記:解碼中通新能源客車的“爆單”秘籍|探“先”山東

新黃河 2024-05-01 13:20:22

外貿是連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橋梁。隨著新能源汽車、锂電池、光伏産品等外貿“新三樣”走俏海外,越來越多的民族企業正走向世界,助力全球綠色轉型,中通客車就是其中之一。

4月29日,“行走先行區 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位于聊城市的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作爲國內最早的客車生産企業和客車上市企業之一,中通客車憑借著産品服務和品牌口碑的深厚積澱,不斷開拓市場。截至目前,公司已生産新能源客車近8萬輛,銷往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家和地區,年減碳量達886萬噸。而隨著自主客車品牌“出海”步伐加快,以中通客車爲代表的中國客車企業,也憑借在新能源領域的深厚積澱以及豐富的海外推廣經驗,大力開拓歐洲市場,爲當地道路交通綠色轉型發展貢獻了中國方案。

△中通客車已生産新能源客車近8萬輛

從無人駕駛客車,看中通客車的研發

“這是一輛無人駕駛的客車,可以實現一鍵啓動,無人操控。”4月29日上午,在聊城市黃河東路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廣場上,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道。

進入客車內部後,工作人員在車載電腦上按下了啓動鍵,客車車門緩緩關閉,車輛啓動,沿規劃好的路線行駛。工作人員雖然坐在駕駛座位上,但全程未觸碰汽車方向盤。車輛行駛途中,有行人突然進入客車行進路線,車輛立馬進行了制動。

循迹行駛、車輛加減速、自動轉彎、AEB緊急停車、進出公交站台停靠並自動開關門、駕駛模式切換、車道保持、避讓移動車輛及禮讓行人……這輛可以自動駕駛的客車“黑科技”滿滿。據介紹,該車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L4級自動駕駛客車,全車安裝著國內具有先進水平的甯德時代電池動力系統、比亞迪電機系統和中通客車自己研發的操控系統,車輛配置有6個激光雷達,8個感知攝像頭,對前方一定距離內的路況能“先知先覺”,會避讓行人、車輛等障礙物,提前調整運行速度或者路線,從而保證車輛安全順利高效地運行。目前,該車已在北京、嘉興等地投入使用,今年下半年有望在濟南開通線路。

△4月29日,中通客車生産車間正在生産的客車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和車輛自動化的發展,駕駛輔助功能對整車産業産生了深遠的影響。有觀點認爲,智能駕駛的終極目標,就是實現無人駕駛。而中通客車實現的無人駕駛,只是其研發水平的“鳳毛麟角”。據了解,早在2016年,中通客車便開始對智能駕駛、輔助駕駛、車聯網等領域技術進行深度研究。2018年,國內首款10米級輪邊電機驅動5G智能駕駛客車下線。2020年8月,中通第二代智能駕駛客車下線,並達到智能駕駛L4級水平。

在科研方面的投入,中通客車從不吝啬。中通客車研究院院長齊洪磊告訴記者,中通客車現有科技人員800余名,累計研發投入達到5.1億元。“我們擁有包括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CANS認可實驗室、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在內的七大技術創新平台,在客車安全、節能及新能源客車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齊洪磊說。

據悉,中通客車還擁有授權專利580余項,參與制定國家標准40余項,承擔國家級和省級重點研發項目25項。

△中通客車在智能駕駛、輔助駕駛、車聯網等技術領域進行深度研究

從出口“爆單”,看民族企業“出海”

2023年,中通客車迎來了一筆特殊訂單——吉爾吉斯斯坦總統紮帕羅夫親自上門“提車”,采購1000輛天然氣公交車,在當時引起熱議。據了解,這批訂單是中通客車針對當地需求定制化開發的,與燃油車相比,碳排放量減少20%~30%,硫化物減少99%。

“目前該訂單已交付700輛公交車,預計今年二季度全部交付完成。”中通客車總經理助理、海外營銷公司總經理朱永虎介紹道。

1022台中通客車出口沙特、與新加坡簽訂120輛中通新能源客車采購協議、100台定制校車正式交付多米尼加……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通客車實現銷量共2514台,同比增長104.4%,銷售收入同比增長82.9%,實現首季開門紅,國外出口數據可謂亮眼。

△運行在保加利亞的中通N系純電動城市客車

“在歐洲的葡萄牙,去年的新車上牌數,92%是中通客車。新加坡的120台純電公交,今年要陸續交付。”朱永虎說,在美洲,北到墨西哥,南到智利,都有中通客車的純電公交在道路上行駛。在阿根廷,從“首條純電動公交線路”到“首條天然氣公交線路”,中通客車已成爲門多薩市民綠色出行的首選。

此外,中通新能源客車還陸續在德國、保加利亞、奧地利等歐洲國家投放運營。從亞非拉到歐洲,中通客車的“出海”之路越走越穩、越走越寬。憑著産品服務和品牌口碑的深厚積澱,中通客車以大客戶、大訂單爲“開路先鋒”,搶占市場高地,也打響了中國客車的海外品牌形象。

△中通客車在多米尼亞使用

在齊洪磊看來,中通客車之所以能取得國外用戶的信賴,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在于“技術”。“包括新能源技術的進步,整車節能技術、一體化集成技術、動力系統匹配、通過整車控制技術來提升整車的節能性等。”齊洪磊說。

以技術創新爲引擎,中通客車也塑造了特有的“中通模式”。企業自身不僅擁有七大創新平台,還與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産學研合作關系,成立新能源專業研發機構,面向新能源核心技術展開攻關。

“同時,中通客車還爲客戶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閉環服務。從車輛交付到使用過程中的監控,以及售後服務,一直到廢舊車、廢舊電池的處理等,我們的服務是貫穿于全方面的。”齊洪磊說。以售往吉爾吉斯斯坦的車輛爲例,針對吉爾吉斯斯坦夏天很熱、冬天很冷的氣候狀況,中通客車專門在車後做了保溫和散熱設計。

據了解,中通客車已累計産銷客車28萬余輛,其中新能源客車近8萬輛,年減碳量達886萬噸。2022年,中通客車研發的氫燃料客車,成功服務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在世界舞台展示了中國制造的風采。

海關護航,從“送菜”到“點菜”

民族企業“揚帆”,想要抵達“星辰大海”,離不開政策的支撐。

據了解,爲全力保障中通客車海外訂單順利交付,聊城海關爲中通客車量身定制了《中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一企一冊”業務辦理指南》,暢通客車出口快速申報、查驗、檢測、放行全流程,爲中通客車順利出口做好護航。

“以前我們屬于‘送菜’,現在是企業自己‘點菜’。企業需要什麽,如何暢通好通道,都是我們需要著重下功夫的地方。”4月29日,聊城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侯健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4月29日,聊城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侯健甯展示“一企一策”指南

據了解,針對企業出口相關問題,聊城海關赴企業開展了“關長送政策”活動。通過了解企業實際困難,從進出境展覽品、加工貿易、進口稅收優惠政策、海外倉等方面針對性進行了政策宣講,爲緩解開拓新能源客車出口新市場、新賽道過程中企業政策儲備不足提供了強力支撐。

爲高效服務“元首外交”,落實中國-中亞峰會成果,聊城海關主動與吐爾尕特海關對接,建立綠色通道,暢通客車出口全流程,爲中通客車創造的2023年我國在“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最大客車訂單順利出口,提供了堅實保障,同時,也爲保障新能源客車出口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此外,聊城海關引導企業全面梳理新能源客車等市場開拓及進出口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和痛點,形成4個業務場景下14個問題並安排專人跟進,爲企業量身定制。

“通過這種量身定制,我們把國家的政策用好,幫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也助力我省‘新三樣’更快走向全球。”侯健甯說。

△在澳門運營的中通H11

技術、創新、政策,這些構成了民族企業“出海”的重要支點,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大勢下,山東新質生産力不斷湧現,搶灘登陸正當其時。值得一提的是,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出口規模曆史同期首次突破10萬億元,增速創6個季度以來新高。

記者:李震 編輯:俞丹 攝影:李震 攝像:馮松豪 攝像:劉美琪 剪輯:劉美琪 校對:楊荷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