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P70也要用,15EV高動態範圍傳感器真的這麽香?

熱點科技 2024-04-01 13:36:14

動態範圍,近期手機發布會上常常聽到的一個名詞,尤其是榮耀Magic6至臻版/RSR保時捷設計發布會上,榮耀強調手機采用了首發LOFIC技術定制傳感器H9800,達到15EV超高動態範圍,堪比索尼旗艦相機A7S3。跟相機比個高低已是手機發布會常態,動態範圍這參數重要麽,榮耀15EV這個數字又有沒有水分呢?

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即圖像傳感器所能捕捉並顯示出的圖像最大明暗範圍,很多人把它與膠片時代的寬容度理念作比較,但現在都2024年,直接把動態範圍等同寬容度即可。在手機、相機、電影機上衡量動態範圍常用單位是EV、Stops,每增加1EV或1Stops,圖像光比增加一倍,8EV代表能夠顯示256:1光比(二八次方比一),15EV增加到32768:1,爲了方便理解,大家可以直接把EV等同于Stops。

動態範圍測試卡

很顯然,動態範圍數值越高,越能捕捉大光比場景中的細節,在十多年前相機評測中已經加入了動態範圍專項測試,比如說著名評測機構Dxomark就是以Color Depth、Dynamic Range、Low-Light ISO三項指標來衡量畫質的高低,在單反時代佳能也因爲動態範圍得分低于尼康、索尼,一直被指綜合畫質不如後面二者。

在Dxomark測試數據庫中,我們能看到許多相機、手機的測試數據,包括榮耀對比對象索尼A7S3,不過在Dxomark的測試中A7S3最大動態只有13.91EV,比榮耀給出的15EV足足低了一檔有多。如果我們繼續翻翻A7S3測試數據,會發現在CineD(原cinema5D)視頻動態範圍測試中,A7S3在ISA12800 SLOG3 UHD 25p設置下,動態範圍數值甚至可以達到15.5EV,視頻下比靜態照片還“高”。

相信看到這裏大家會對A7S3動態範圍感到疑惑,這相機動態範圍到底是多少,動態範圍測試是有貓膩麽,榮耀所示15EV動態範圍是瞎編的麽?其實細節在魔鬼當中,動態範圍不僅要捕捉還涉及顯示,其中噪點(Noise,對應中文是噪聲,但是習慣稱爲噪點)的多少直接影響到顯示效果,CineD在制定測試標准時曾表示,電影機動態範圍沒有一個行業標准,因此在制定測量方式時參考了針對數碼相機噪聲測量標准ISO-15739:2003,而且給出了基于Patch range、1.0(Low)、0.5(Medium)、0.25(Med-High)、0.5(High)多個不同信噪比的動態範圍值,其中Patch range相當于極限值,0.5(Medium)算是動態範圍與信噪比的平衡點,知名電影機制造商ARRI標稱動態範圍時大概就是以這個值作爲標准的。

看到這裏,相信大家都猜測到榮耀的15EV是如何達到的——取極限值。也許大家會覺得去極限值意義不大,尤其是玩相機的朋友,知道相機動態範圍拉到極限值下,噪點簡直多到起飛,畫面難以接受,但是AI計算智能時代,大家要改變一下想法。

在智能手機中,提升動態範圍最顯著的方法是HDR拍攝,短時間內拍攝多張不同曝光量的照片,然後合成一張高動態範圍照片。但是HDR拍攝問題很多,容易出現蠟像感、畫質變差,破壞光比、照片顯得很不自然,限制了連拍能力,難以拍攝高速運動的物體,照片非所見即所得,等等。

HDR導致運動物體模糊

而采用高動態範圍圖像傳感器後,即可解決上述問題,與此同時會引入一個新問題——噪點太厲害,手機在使用1英寸傳感器後堪比磚頭,難以繼續增大傳感器面積去減少噪點,這時正是AI降噪發揮作用的使用。下圖分別是Magic6至臻版RAW原圖(DNG)、調整曝光但不降噪的RAW、調整曝光同時進行傳統降噪的RAW、調整曝光同時進行AI降噪的RAW對應的轉JPG格式照片。

RAW原圖(DNG),下爲100%裁切

調整曝光但不降噪的RAW,下爲100%裁切

調整曝光同時進行傳統降噪的RAW,下爲100%裁切

調整曝光同時進行AI降噪的RAW,下爲100%裁切

得益于高動態範圍,我們能夠很輕易地保留高光細節的同時調亮暗部細節,但是畫面中噪點非常嚴重,觀感非常差。如果此時采用傳統降噪方法,在減少噪點同時會降低畫面清晰度,而且對飽和度毫無幫助,手表看起來像是黑白一樣。再改用了Lightroom的AI降噪後,噪點大幅度減少,清晰度更好,飽和度有了質的提升——能夠看到表盤反光帶來的彩色紋理。

顯而易見AI降噪是能夠明顯提升高品質傳感器的畫質的,另一方面,手機硬件也做好了准備。相較于相機,手機分辨率、色深更低,在Lightroom進行AI降噪時明顯大幅度少于相機照片耗時,可見所需算力更低,這對于智能手機無疑是一件好事。在硬件部分針對AI降噪優化後,AI降噪照片能做到即拍即有。

而在傳感器方面,去年索尼除了推出1/0.98英寸的LYT900外,還推出了LYT800傳感器,它基于雙層晶體管像素結構,把負責光電轉換的光電二極管與控制信號的像素晶體管分離到不同硅片上,位于第一層硅片的光電二極管得以占據原像素晶體管空間,擴大面積,能夠將更多光子轉換成電子,畫質自然有提升,高感也更好。而第二層硅片放置了除了像素晶體管之外的像素晶體管(包含複位晶體管、選擇晶體管和放大晶體管),能夠實現更強的ADC,用以提升畫質,按照索尼官方說法,LYT800是“采用1/1.43英寸規格的高端型號,擁有接近1英寸傳感器的高畫質輸出”。

榮耀Magic6至臻版所用H9800同樣是一塊“小傳感器”(1/1.3英寸),但是使用LOFIC技術,像素邊上放了一個高密度電容,用來收納因爲飽和而溢出的電子,其結構有點像是園林設計中常見的多層水池,在小水池(像素)的水(電子)溢出後會自動流入的大水桶(高密度電容),有效提升了滿阱電子容納能力FWC(Full well capacity),進而提供動態範圍。照榮耀官方數據,H9800傳感器的FWC電子容量由30K左右提升至9倍的270K/Pixel,動態範圍提升了3檔以上,達到15EV。據說華爲P70也會使用基于LOFIC技術豪威傳感器,但估計規格會與H9800不同。

結語

AI摳圖,AI P路人,這是一些已經出現在智能手機上的AI應用。但是在圖像傳感器技術革新的當下,AI功能更該應用在底層算法中,以釋放傳感器畫質潛力人,讓單幀拍攝變得更強,讓手機實現高畫質的機關槍式連拍。

0 阅读:578
评论列表
  • 2024-04-02 03:18

    吾友,汝所言之有機傳感器乃是一種新興的感光元件。其特點在于使用有機材料制作而成,具備更高的靈敏度和更好的色彩還原能力,能夠提升攝影和攝像的質量。然而,其生産成本較高,若欲推廣至民用相機領域,需待科技進步和成本降低。吾們取經路上,亦是如此,每一次技術突破都需謹慎權衡利弊,方能得益于科技之助。願有機傳感器能夠爲人們帶來更美妙的影像體驗。

  • 2024-04-02 02:18

    暗態噪點才是重要的,那個處理不掉。加電容只是防止溢出。-10到90與-20到80是一回事麽。自己想想

  • 2024-04-01 14:32

    華爲應該沒有那麽多 好的硬件可以用的

  • 2024-04-01 18:51

    華爲現在也是口水戰,吹水吹到爆。爛死一英寸傳感器比得上全畫幅的感動太範圍?

熱點科技

簡介:科技新媒體,關注科技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