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爆!2024年安克營收要超220億元

小熊評科技 2024-04-27 08:55:07

第二季度開啓,多個上市大賣相繼公布2023年一整年具體的財務數據。有人哭有人笑,目前來看,安克仍是跨境圈最大贏家。

預測今年安克會有223億元營收

4月25日,3C超級大賣安克發布了2023年的全年業績報告。

總的來說,去年安克又狠狠吸金了。2023年,安克光是營收方面就做到了175億人民幣,比2022年還要高出將近23個百分點。

淨利潤方面的增長更是喜人,從2022年的11億元到2023年的16億元,增長了41.22%;若按扣非淨利潤來算,則增長了將近72%。

從季度數據來看,安克的營業收入在逐季增長,利潤方面第二季度最高,單季度就能做到5個億人民幣的成績。

這在跨境圈,可以說是一份超級亮眼的成績單,畢竟在多數大賣營收、淨利雙下滑,經濟下行的大背景下,安克還能做到整體數據都增長,當屬是一騎絕塵了。

得益于種種優秀表現,當下多個證券機構對安克的今年及之後的營收成績給予了較高期待。

信達證券的研報指出,作爲消費電子出海龍頭,安克的盈利能力持續優化。根據iFinD一致預期,2024年-2026年安克有望實現歸母淨利潤分別19.2億元、22.7億元、23.9億元。

國元證券在安克財報公布的前一個月預測,2023年安克營收爲178億元,同比增長25%,淨利潤達到16.44億元。營收方面數據有小小差距,但淨利潤的預測幾乎精准。其還預測2024年、2025年,安克的營收將分別達到223億元、260億元。

3C賽道的競爭並不小,但安克卻能在火熱搶奪中站穩腳跟多年,投資研報認爲這歸因于四個方面:

1. 緊綁蘋果,打造差異化競爭;

2. 深耕渠道,借力亞馬遜;

3. 利用國內供應鏈紅利,紮根海外市場;

4. 堅定品牌建設。

安克的成功既是抓住了時代機遇,也與其不斷構築品牌、開發新品類有關,比如先後開發出Anker、eufy、soundcore、Nebula、AnkerWork、AnkerMake六個品牌。

抓穩充電儲能領域,深入智能創新、智能影音領域,立足品牌效應,持續打造新爆款,安克不斷開拓新市場和新渠道。

這也是一衆投資機構和其他業內人員看好其日後發展的主要原因。

只在亞馬遜就賣了100億元

說了一些比較大的數據,再來看看財報中提供的一些具體信息。比如大家最關心的安克在亞馬遜上的表現。

作爲亞馬遜上的頭部大賣,安克多個品牌産品常年霸榜BS榜,銷售數據十分優秀。

去年安克僅在亞馬遜就賣了99.96億元,將近百億,占其總營收的57%,比前一年增長了25.37%。

京東、天貓、速賣通、eBay、抖音等第三方平台共賣出了近11億元,僅占總營收的6%,不過也比2022年增長了32.81%。

增長最快的當屬其獨立站,雖然這一渠道的貢獻只占7%,但也有超12億元的營收,比2022年大漲83.87%。

線上渠道曆來是安克最重要的營收來源,去年憑借著123億元的成績爲其總營收帶來了70%的助力。

從市場側重點來看,海外市場依舊是安克的主戰場,爲其帶來了近169億元營收,占比高達96%。

實際上,這些優異的成績離不開安克對研發的重金投入,去年其就在這方面投了14個億,比前一年又增加了4億元,研發人員達到1918人,占公司員工的47.75%。

對比整個出海行業,幾乎很少有這樣的資金投入和人員占比,這使得安克的多款産品榮獲德國Red dot紅點設計獎8項、漢諾威工業(iF)設計獎5項以及其他多項國際重要獎項。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年末,安克已累計斬獲國際性工業設計、創新類産品獎項共計130項。

或許這也正是安克能在市場深耕多年,在消極現狀下仍能維持一個好成績的原因。

從充電儲能到智能影音、智能創新,安克不斷豐富品牌矩陣,孵化出Anker、eufy、soundcore、Nebula、AnkerWork、AnkerMake等六大品牌,如今各個品牌在相應的領域裏都占有一席之地。

去年,安克旗下發展最強勁的充電儲能類品牌Anker連續第七年入榜《BrandZ™中國全球化品牌榜單》,並在電子配件品類中排名第一,而其在去年一整年實現收入86.04億元,營收同比增長25.12%,占總營收的49.14%;

智能創新類(eufy、AnkerMake)實現收入45.4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18.72%,占總營收的25.94%;

智能影音類(soundcore、Nebula、AnkerWork)實現收入42.85億元,營業同比增長26.47%,占總營收的24.48%。

且後面兩大品類極大地提升了安克的毛利率,使其在2023年的整體毛利率達到了43.54%。

傑美特虧損9000萬元

3C是條火熱且爆賺的賽道,所以除安克以外,倍思、綠聯、品勝等都擠了進來。

除了數據線這類儲能充電産品以外,跨境電商吉祥三寶還有手機殼和鋼化膜,這其中還誕生了“手機殼第一股”——傑美特。

同在3C賽道,傑美特的日子遠不如安克。

與安克同一天,傑美特也發布了2023年的業績報告,顯示其營收6.76億元,同比2022年下滑了近6個百分點,虧損從2022年的1.16億元減少至2023年的0.92億元,減虧幅度較小。

從季度數據來看,去年傑美特只在第三季度是盈利的,賺了485萬元。

當下,各個出海大賣都在積極拓展品牌業務。但傑美特不知是囿于品牌市場難拓展還是其它問題,自有品牌業務反而在收縮,去年,傑美特的自有品牌業務實現收入1.12億元,僅占總營收的16.54%,2022年爲23.21%。

但就毛利來說,傑美特自有品牌的毛利率高達54.67%,比2022年還增長了5.46%;ODM/OEM業務僅10.48%。

同時億恩網還注意到,傑美特的海外業務減少了38%,去年其海外市場營收2.23億元,僅占比33%,2022年這一市場占比爲50.07%。

這是傑美特上市的第四個年頭。

在成立的十余年裏,傑美特借著手機殼與華爲、三星、蘋果等手機大廠商進行了深度合作,最終與安克同日上市,成了“手機殼第一股”。

但如今兩者似乎走向兩個極端,一個淨利十億級,一個連年虧損,同是3C賽道,雖然具體類目有所差別,但大市場的無限紅利似乎在傑美特身上翻車了。

2 阅读:284

小熊評科技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