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台灣女孩,老家年輕人在工作後,都要給父母錢,名爲孝親費

真實人物采訪 2024-05-14 22:24:38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3831位真人故事

我是台灣小貓,19歲,來自中國台灣桃園,我是一名在家自學的高中生,就是沒有去學校上學,稱爲自學生。

其實,我知道,我就是一個普通、平凡的中國台灣年輕人。我的人生平淡無奇,沒有精彩、沒有波瀾,沒有曲折,在很多人的眼裏,我的故事甚至不值一提。

但是我還是要向正在看我故事的你,道一聲謝意,謝謝你來傾聽這個沒有多少價值的故事。

但是我的存在,就是代表我在這個社會的價值和意義。因爲年輕,我可以自定義我的人生,因爲,“沒有一朵花從一開始就是花”。

(我19歲時的照片)

我的家裏有三口人,爸爸媽媽和我。爸爸是台灣人,媽媽是大陸人。爸爸憨厚老實,性格蠻溫和。媽媽性格外向活躍,做事能力強。

媽媽家住吉林長春,她在北京讀大學,爸爸做旅行業務,媽媽學的是外文專業,她打算要做旅行社,爸爸帶團的時候在大陸遇到媽媽,媽媽嫁到了台灣。

爸爸媽媽結婚之後在台灣住了一年,就去長春開了旅行社,不久我就出生了。因爲趕上了行業風口, 旅行社的生意非常火爆,媽媽管理整個旅行社,爸爸做得比較少。

媽媽平日大多數時間待在公司,很少回家,周末才回來陪我出去玩,大多數時間是姥姥在照顧我。姥姥非常有愛心,平時會給很多流浪貓投餵食物,我從小就見到了很多流浪貓,因此喜歡貓的我大約就是受姥姥的影響。

(台灣宜蘭海邊)

小學之前我一直在吉林長春生活,我即將讀國小的時候,全家人從長春一起搬回了台灣。

那時我們家住在鄉下,沒有那麽多高樓林立,我就在附近的小學讀書。鄉下的小學人沒有那麽多,老師對每個學生都很關心。

每天放學的時候,校長會出來跟大家打招呼。學校會辦很多讓你覺得很暖心的活動。比如說廢電池,或者玻璃瓶要回收,學校爲了鼓勵學生回收,10個廢電池就可以換一支筆,小學生就特別喜歡。學校還會舉行跳繩比賽之類的活動。

學校對學生也都很友善,會主動去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有輔導室,有健康中心,還有各種機構會幫助到學生。

學校還有一個小信箱,學生有想不開的事情或者是想要傾訴的話,都可以寫信,會有很專業的輔導老師回複學生,跟學生聊天,開解學生的情緒跟遇到的問題。

(2011年,我六歲,第一天步入國小)

鄉下同學之間的氛圍比較好,大家都住得比較近,關系會比較好,比較緊密,我們下課會一起去附近遊泳。我家對面有一個很大的公廟,常常辦活動,同學們就會一起去玩。在鄉下我時常感受到的是滿滿的快樂。

鄉下國小學生不用待到下午,吃完午飯就可以回家,也不用上補習班。因爲有政府補助,鄉下國小的營養午餐是免費的,學生學校吃午飯,是爲了避免有的學生父母下班比較晚,或者是家裏不方便,這樣子就可以確保每個小孩子都有飯吃。

旅遊行業的黃金期猶如昙花一現,急劇衰退的時期到來了,我家的旅行社也跟著倒閉了,爸爸變得一蹶不振,每天晚上喝酒,再也沒有出去工作,其實我蠻討厭他這些壞習慣。

爸爸喝酒後,脾氣非常差,跟媽媽經常吵架,兩個人漸行漸遠,在我國小5年級的時候,爸爸媽媽就離婚了。

(很難得的一張全家福)

父母離婚這件事對我沒有影響,從小我和爸爸的關系就不是很親,跟爸爸關系就沒有那麽好,媽媽跟爸爸離婚,我一直都是支持媽媽的。

我跟媽媽從鄉下搬到桃園。桃園市擁有2700多年曆史的“大圓尖山遺址”,文化類型屬新石器時代的圓山文化晚期。早年間,因爲移民于此遍植桃樹,桃花齊開時節,花海如雲,乃改稱“桃仔園”,此爲桃園市市名之由來。

桃園的學校整體規模很大,學生也比較多,由鄉下一個班20個同學變爲28個同學。鄉下的學校我認識每個老師和同學,鄉下的每個老師也都知道你是誰,跟老師打招呼,都會很熱情地回應你。

但在桃園國小,很多老師的面我都沒見過,我根本就不認識他們。跟他們打招呼,他們也不會很熱情地回應,感覺比較冷漠、比較生疏。

(我小學時和媽媽出去旅遊)

鄉下的國小每天放學都可以見到校長跟學生說bye bye,但到了桃園國小之後,我讀了一年多的時間,幾乎連校長什麽樣子都不知道。

在鄉下國小學生如果請假,家長跟老師說就可以了,以學生跟家長方便爲主。

但在桃園國小做什麽事情都是要按照規定來做,比如請假條流程就很繁瑣,辦任何事情就會變得很制式化。

我在鄉下國小成績大概是前五名、前三名,但是到了桃園國小我的成績大概就是五名以外,十名以內。

鄉下國小和桃園國小教育理念不一樣,鄉下國小施行的是快樂教育,放學了大家都歡快地出去玩;桃園國小比較嚴苛,學生上課之後,課後大家還鉚足勁兒在那兒拼,上各種補習班,遠沒有之前的那種快樂。

鄉下國小的學費,一個學期才人民幣幾百塊錢而已,而且這是全部的費用。桃園國小的費用要高些,而且中午也沒有免費午餐,午餐學生自己回家吃。

(鄉下國小,每天都有的快樂營養午餐環節)

台灣的學生要升入初中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教育局按照學生居住地區,直接分配到離家近的國中;另一種是學生參加私立學校自己的考試,通過考試了就可以入讀私立學校。

考私立學校的人一般來說比較少,沒有政府的補貼,收費也高,學校的實力當然也很強。我考入了桃園一間私立學校讀初中,一學期費用大概人民幣1萬元。

私立學校的教學品質比較高,對學生的成績要求會比較高,因爲學生都是從參加考試升上來的,大家都是以讀書爲目標。私立學校大概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會直升本校的高中,只要成績達到了標准。

高中我也是直升本校。高中以前我是比較樂觀的人,高一我認識了一個朋友,我們最初關系還蠻好的,但是她的思維方式很特別,她會很在乎別人想什麽,又很喜歡去分析別人心裏的看法。所以我們兩個人每天聊天講話,大概有五成以上的內容都是在探討一些人際關系。

(初中時我的畢業典禮照)

高一的時候大家都無憂無慮,除了學習就是學習,沒有別的什麽事。

然而,我們兩個每天卻要來討論這些複雜的人際關系,討論不該我們這個年紀的人關心的事情,這些沉重的話題,讓我感覺跟那個朋友在一起生活得非常累。

那個朋友情緒變化非常大,她會在別人面前演戲,喜歡裝模作樣。比如說她前一秒跟我講一件她很難過的事,她奶奶去世了,她跟我講她的難過,結果下一秒有人跟她打招呼,她就突然笑容滿面跟他說,hello,今天天氣很好啊,讓我覺得這一切很魔幻。

我問朋友,你不是很難過嗎?不然你爲什麽要跟我講這些?她的想法也是多變,左右搖擺,讓我完全不知所措。她今天說我要好好讀書了,明天又說我又不要讀書了。

(高一時我和朋友在海邊)

那時候我們班的環境也不是很友善,帶班的老師也算是稍微比較松,班級又有大姐頭的人物,很會交際,而且很有影響力,表面上可能跟你還不錯,但其實背後一直講你壞話。

我身處的校園環境本身比較複雜,又認識了一個思維很複雜的朋友。而且自從認識了那個朋友之後,我就變得很容易焦慮,焦慮我是不是長得不夠好看?焦慮別人是不是偷偷講我壞話。

這個朋友又跟大姐頭兩個強強聯手,聯合說我壞話,搞得我差點抑郁,每天的心情很不好。

遇到這種情況,我不知道怎麽解決,尋求媽媽的幫助,但是媽媽好像也脫離高中階段太久了,她也給不出好的建議,因爲媽媽給出的建議,沒有什麽作用,沒有解決我的問題。

(高一時和同學們搞活動)

因爲在高一的時候,吉林長春的親戚生病,媽媽想要回去照顧,我不太想自己一個人待在台灣,就申請了休學,在家自學,跟媽媽回到了長春。

後來,再加上學校這些不愉快的事情,我高一休學之後,就沒有再回到學校,跟那個朋友也沒有聯絡了。

高二、高三我繼續申請在家自學,實際上這是因爲台灣教育部的“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我才能在家自學。

台灣有一個政策,學生在國小到高中之間,即小學到高中之間這段時間,如果你不願去學校上學,而且你又能做出一個自學的規劃:“你每天的規劃,你要做什麽”,你可以跟教育局去申請,就可以不去學校上課。這個政策叫做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

一般國小都是家長代爲申請,因爲小學生沒辦法自己申請,但是初中高中學生可以自己申請,但是也需要父母同意,需要父母協助。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不用去學校領書,不用交學費。

(我的自學報告)

這種政策適合一些特殊情況,無法去學校上學的學生:比如說有特殊才能願意在家自學的;或者有些學生有身心障礙,比如抑郁症,沒有辦法去學校;還有些學生是單純不喜歡學校的環境;或者還有些學生在學校被霸淩。

就是只要你有你的理由,只要你沒有想要去的學校,只要你寫出在家自學的規劃,你都可以申請。

非學校形態實驗教育有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跟一所學校合作,學生要定期去參加學校的考試,平時不用去學校,畢業時可以拿到這個學校的畢業證書。

另一種模式就是不跟學校合作,學籍直接挂在教育部。我就是采用的這種模式,我跟任何一所學校都沒有關系。

這種模式不用定期考試,但是教育部每年會有審查,會定期讓學生交一份報告,報告的內容就是學生這一年做了什麽,一學期有一年一次的家訪。

(台灣的彩虹眷村)

我高中自學結束之後,我一樣可以拿到教育部頒發的高中同等學曆證明。用這個證明去申請大學都不會任何影響。

台灣申請大學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參加學測考試;一種是參加特殊選材,學生不需要參加考試,學生遞交資料的同時,還得把自己做過的很棒的事情寫成材料遞交給大學,到時會接到面試通知。如果面試通過就可以直接進入這所大學學習。

特殊選材名額比較少,競爭比較激烈,需要特別優秀的才藝才有機會通過。

我在家自學,平時也有規劃去補習班,我報的是針對學測的整體複習,就是學習學校的知識,因爲我以後上大學要參加考試。申請台灣的大學首先是成績要到位,還要去大學面試,遞交資料。

有時我也在學騎馬,也在網絡平台上做自己的賬號。媽媽在做股票,她也想要教我做股票。

(2021年我參加馬術比賽)

2018年,媽媽帶我去埃塞俄比亞旅遊,十幾個人在同一個團,每個團都會配有一個導遊、一個廚師,還有一個就是拿著Qiang的保安,去保護整個團的成員。

我們在印度旅遊的時候,遇到酒店辦婚禮,婚禮非常盛大,持續很久。

婚禮邀請到很多人去參加,我們作爲酒店的旅客有幸被邀請,即使是經過的路人也被邀請,不會問你有沒有入場券,不會問你是新郎還是新娘的親戚,你都可以進去共享盛舉。

桃園曾邀請大陸的一個漢服文化組織來台灣參加燈會主題活動,我去參加了這個活動,穿著漢服演繹明代的婚禮。我覺得這個活動辦得很好,讓台灣人了解傳統文化。

台灣有很多眷村,是台灣老兵居住的地方,隨著眷村居住的人越來越少,很多眷村變成了文創景點。

(我和媽媽去旅遊)

其中有個彩虹眷村很有名,是一位90歲的老爺爺一筆一筆畫上去的,地板牆壁上面都是老爺爺精心繪制的彩虹的塗鴉。大約在老爺爺的心中,那回不去的家鄉永遠都是一個彩色的夢吧!

我的男朋友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25歲,在台灣長庚大學中醫系就讀,中醫跟西醫都要學,不像大陸的中醫系分得那麽細,中醫系就只學中醫。

男朋友憨厚老實,我性格活潑,我們是兩個對比鮮明的人。台灣法定的結婚年齡也比較小,女生16歲就可以訂婚,18歲就可以結婚,在大陸看來,是妥妥的早婚了。

台灣的年輕人工作後,都要把自己賺的錢給一部分父母,名爲孝親費。即使父母經濟條件好,也要給父母,孝敬父母的養育之恩。

未來,我希望自己考上理想的大學,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像樹一樣在不確定中努力成長”。因爲這世上“總有人間一兩風,填我十萬八千夢”!

【口述:台灣小貓】

【編輯:風禾】

我們無法體驗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裏感受不一樣的生命軌迹,這裏的每一張照片都是生命的點滴,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人生,如果你也喜歡,請點擊關注哦!

(*本文章根據當事人口述整理,真實性由口述人負責。本賬號友情提醒:請自行辨別相關風險,不要盲目跟風做出沖動決定。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