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途中遭立案,渤海證券還能上市嗎?

野馬財經 2024-05-18 20:44:28

作者 | 姚悅

編輯|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新國九條”發布後,證監會把券商的第4個立案“名額”給到了渤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渤海證券)。

圖源:渤海證券公告

關于渤海證券此次被立案的原因,目前外界所知僅限“涉嫌財務顧問業務違法違規”。

獨角金融注意到,2019年至2023年的5年間,其中有3年財務顧問業務都是渤海證券投行業務的絕對主力。被委以重任的同時,該項業務還收到過證監會的警示函,加上此次又被監管“亮紅燈”,對于渤海證券正在IPO路上的審批進程來說,將增添些許變數。

1IPO途中遭立案,募資27.26億元還有戲嗎?

5月14日,渤海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證監會的《立案告知書》。據《立案告知書》內容顯示,公司于4月24日被證監會立案,理由爲公司涉嫌財務顧問業務違法違規。

渤海證券在上述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情況正常,該事件對公司償債能力無不利影響。不過,該聲明顯然是以發債主體的角度,而渤海證券當前還有另一個身份——正在上交所主板排隊審核的擬上市企業。

在IPO過程中被立案,企業IPO進程會受到什麽影響?

“監管機構可能會對立案進行調查,從而導致IPO審批進程的延遲。”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表示。另據“財聯社”報道,有投行人士分析,發行人被立案後,首先會暫停審核,以及根據違規情況和處罰結果來衡量是否構成重大影響,是否影響發行條件。

也就是說,通常情況,被立案會延緩IPO進程,但對IPO的最終影響多大,包括是否中止甚至終止,還要依據違規情況和處罰結果來判斷。

而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顯示,發行人不得具有“最近36個月內違反工商、稅收、土地、環保、海關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受到行政處罰,且情節嚴重。”“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其他情形。”等6種情形。

此外,渤海證券此次IPO募資的目的在于“補血”,從2023年財報數據來看,渤海證券的經營活動現金流以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增加額均爲負。

渤海證券本次發行擬募資27.26億,本次發行募集資金總額在扣除發行費用後,全部用于補充公司的營運資金。

據Wind數據顯示,2023年,渤海證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爲-10.67億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6.87億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爲87.25億元。

據上交所官網顯示,渤海證券的IPO申請于2023年3月被正式受理。保薦機構爲光大證券;會計師事務所爲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渤海證券于2023年6月30日更新提交相關財務資料,恢複發行上市審核。

截至發稿前,渤海證券的審核狀態爲“已問詢”。

圖源:上交所官網

2財顧業務早被“黃牌”警示過

據《招股書》顯示,渤海證券的財務顧問業務主要包括爲客戶提供各類融資、財務安排、兼並收購、資産重組等方面的分析、咨詢、策劃等顧問服務以及新三板推薦挂牌及持續督導等相關業務。

2019年,渤海證券財務顧問表現異常突出,實現收入3.45億元,對投行業務貢獻一度達到82.73%。當年渤海證券在財報中關于財務顧問具體業務的篇幅頗多——

渤海證券表示,其作爲浩物股份獨立財務顧問,“在市場環境不利的情況下,克服諸多困難,”于2019年12月完成浩物股份配套融資工作;

渤海證券控股子公司博正資本擔任財務顧問參與投資管理的天津久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項目,在2019年11月正式登陸科創板;在並購重組方面,2019年博正資本促成百利電氣(600468)收購夢網榮信(002123)下屬遼甯榮信興業電力技術有限公司股權及配套資産;

此外,渤海證券還作爲財務顧問及聯席銷售機構發行了“魯能集團英大證券-濟南貴和商業物業資産支持專項計劃”(類REITs)。

圖源:罐頭圖庫

2020年11月,渤海證券因財務顧問業務被警示。據《招股書》顯示,屆時,公司在天津津誠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有限公司財務顧問項目中,因未嚴格履行內核程序,以及在中泰證券公開發行2019年公司債券(第二期)項目中,未在立項環節嚴格執行回避規定等被罰。渤海證券表示,針對該警示已整改完成。

此後的2020年、2021年,渤海證券財務顧問業務急劇下降,分別實現收入6690萬元、2040.88萬元,在投行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爲43.11%、14.24%。而自2022年起,渤海證券財務顧問業務又再次提振,2022年、2023年,分別實現收入1.11億元、1.1億元;投行業務營收占比分別爲72.08%、74.75%。

從《招股書》披露內容看,城投及地産項目則是渤海證券財務顧問主要業務。2019年,渤海證券完成了“16萬達02”、“16萬達03”、“16融創01”等債券的到期回售、轉售業務;2020年,完成了“20大連萬達 MTN001”、“20萬達01”等債券的到期回售、轉售業務;2021年,完成了“16融創07”的轉售業務;2022 年1-6月,完成了“20明投01”、“20西苑01”、“20西苑03”到期回售、轉售業務。

此外,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渤海證券還完成了津裕電業(873078)、臨港船務(873441)、舒朋士(873161)、津萬事興(873186)、增光科技(873562)等新三板公司的推薦挂牌項目。

圖源:罐頭圖庫

值得注意的是,頻換負責人,或是渤海證券包括財務顧問在內的投行業務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2018年8月,渤海證券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一名總裁及三名副總裁,包括分管投行業務副總裁,一度在證券行業引起轟動。但僅時隔近兩年半,隨著多名高管離職,2021年1月,渤海證券又一次推出了副總裁的社會招聘。

彼時“券商中國”據招聘信息分析認爲,除了自營投資業務系新招聘領域外,包括分管投行業務的其余兩名副總裁均需重新招聘。

此外,“券商中國”還分析,投資銀行業務總監陳桂平此前曾爲西部證券總助,在2019年11月加入渤海證券任投行負責人,疑似爲此前市場招聘“分管投行副總裁”的補位。

然而,2020年12月,陳桂平被聘爲投資銀行業務總監,任職不到一年,2021年9月就又辭去該職務。

陳桂平辭任之後,渤海證券分管投行業務人選瞄准了楊亮。楊亮在渤海證券任職前,在國融證券擔任副總經理。據《招股書》顯示,楊亮于2022年9月開始在渤海證券任職,2022年10月開始擔任公司副總裁。

另據《招股書》顯示,楊亮于2022年5月、12月分別被“追責”出具警示函,原因系時任國融證券並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負責人,以及分管債券業務副總裁,負有領導或管理責任。

對此,渤海證券表示,警示內容與公司業務無關,不會影響其在公司的正常履職,不會對公司的生産經營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3近8年IPO路漫漫

渤海證券是一家立足天津的綜合性券商,同時也隸屬于“泰達系”的金融版圖。據Wind顯示,渤海證券由天津市泰達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股26.96%,爲控股股東;第二大股東爲天津泰達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3.07%。

證監會在2014年9月發布通知鼓勵證券公司進一步補充資本。此後券商紛紛籌謀起上市。

2016年10月,渤海證券與光大證券簽約,接受IPO輔導。同年8月,證監會公布信息顯示,其中排隊候審的擬IPO證券公司共有9家,包括華安證券、浙商證券、中原證券、財通證券、天風證券、中泰證券、華西證券、東莞證券以及中國銀河證券,而渤海證券被媒體認爲將成爲第10家。

不過,其他券商紛紛推進或已成功IPO,渤海證券進程卻頗顯緩慢,直到2021年12月才提交IPO申報。

2022年5月謀求主板上市近6年的渤海證券,終于收到了證監會的反饋意見。但證監會向其發出了42連問,重點涵蓋了規範性、信息披露及財務會計資料等三方面,具體涉及股權質押比例過高、經紀份額逐年下降,高度依賴自營,高管頻繁變動等問題。

業績方面,渤海證券在2018及2019年度表現較好。據Wind數據顯示,渤海證券2018年度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和淨利潤較上年分別上升30.7%、35.72%和41.25%;2019年上述三項數據更高達70.34%、100.95%和99.36%。

但2020年開始,各項增速明顯放緩,營業收入增速降至8.64%。到了行業普遍增收的2021年度,渤海證券實現營業收入30.07億元,同比增幅僅1.71%,營收增速進一步降低。但同期實現淨利潤18億元,增幅達到62.78%。2022年,營業和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2.91%、72.16%。

渤海證券2023年業績有所回升,實現營業收入21.01億元,同比增長48.39%;淨利潤6.78億元,同比增長35.27%。

圖源:Wind金融終端

7年過去,渤海證券與東莞證券已是前述10家中“唯二掉隊”的券商。其他券商均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不過,在當前6家推進IPO的券商中,渤海證券還算堅挺。據Wind數據統計,財信證券、開源證券、華寶證券、東莞證券、華龍證券因發行上市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而進入中止狀態,目前僅有渤海證券正常在審。

你認爲被立案後渤海證券IPO還能順利推進嗎?其被立案的具體原因可能是什麽?歡迎留言評論。

0 阅读:112

野馬財經

簡介:關注金融創新的財經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