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成大事者需要具備的智慧,看懂改命

大利能量 2024-03-13 14:33:08

讀透三境,受益匪淺

少年經不得順境

曾國藩認爲,少年正是立志的時期,必須在逆境中經曆足夠的曆練,才能培養出堅韌的精神。少年時候,不要過得太順利,要不然很容易驕傲自負,目中無人,不知道成功之艱難,社會之複雜,人心之險惡。

中年經不得閑境

人到中年,如果每天無所事事,日複一日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這輩子恐怕難有大作爲。唯有讓自己保持拼搏的心態,不驕傲自滿,不貪圖享受,時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驅使自己不斷向前,改變現狀。

老年經不得逆境

到了老年,本應是兒孫滿堂頤養天年的時候。如果此時突發變故,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打擊。人到老年,不要再去做冒險系數大的事情,不要再去爭名奪利。保重身體,甯靜致遠,求福惜福,安享晚年。

成事三要素:

一、行事要穩;欲速則不達,

穩,是避禍的良方。聰明人辦事,一定是善于觀察、巧于布陣、精于摸底。耐住性子,把准備工作落到實處,然後一擊必勝。

二.遇事要忍

一忍可以制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爲做事,必須忍耐;爲求全,必須委屈。遇事不能控制情緒,便會被情緒所控制。忍得一時之氣,可免百日之憂。

三、決事要准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把握機會,該出手時就出手。做大事的人,總是善于根據形勢需要,找准自己的策略。有些人之所以失敗,就敗在左右搖擺,無法下定洪心。

曾國藩十六字箴言

1、物來順應:

事情已經過去,就去順應和面對。

2、未來不迎:

不必爲沒有發生的事情而焦慮。

3、當時不雜:

專注于做好當前的事情。

4、既過不戀:

已經過去的事,無論好壞,都不要留戀了。

曾國藩家書: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家族保持儉樸的傳統,就能夠興旺。人保持勤勞就能夠健康。家族能夠勤勞儉樸,那麽生活就永不會貧窮。一個人能成功,一個家族能延續。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富有的時候不可放蕩,貧窮的時候不能墮落。

受不得窮,立不得品,

受不得屈,做不得事。

忍受不了貧窮與苦難,難以樹立優秀的品格,忍受不了屈辱,難以成就大事,難有作爲。遭受苦難越大,成就越大;貪圖安逸的人受不得半點委屈,自然一事無成。

大悲時不發言

大喜時不許諾

大怒時不爭辯

極度悲傷的時候盡量不說話,極度歡喜的時候,最好不要輕易許諾,因爲狂喜之下做出的承諾,日後也往往失信。猝然而至的歡喜,往往會沖昏頭腦,使人喪失判斷力和冷靜思考的能力。心情不好的時候盡量不要爭執,沖動時容易出口傷人,不爭辯不多說,不是弱,而是明白。

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

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堅定你的意志,折磨你的心智,鍛煉你的體魄,這樣做的話,不論大小的事情,都能夠成功的。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獨處守心,群處守口。

大處著眼,就是從大局考慮。凡事以大局爲重,在必要時,適當做出局部的犧牲,保全大局。小處著手,指的是做事要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日積月累積少成多,才能做成大事。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在人前一言一行都務必小心謹慎,切忌口無遮攔給別人留下把柄。在人前嚴格要求自己,獨處時更不能松懈。君子慎獨,獨自一人時,容易心生妄念,要以更嚴苛的要求約束自己。

欲成大器者,須守四戒!

第一誡

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衆。利益共享、謀不言衆、守住內心的堅定是在爲人處世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只有在考慮他人利益的基礎上,保持低調並堅持自己的信念,才能在事業上取得真正的成就。

第二誡

久利之事勿爲,衆爭之地勿往,久利之事勿爲,衆爭之地勿往是提醒我們在追求利益和選擇參與的地方時要慎重考慮,避免因爲貪婪和盲目而導致錯誤的決策和無謂的爭鬥。

第三誡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懂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謙以立德,勤以立行。人生的上限看格局,人生的下限看態度。天資聰慧的人,要謹記謙遜沉穩;天資愚鈍的人,則要信 ;勤能補拙。

第四誡

說人之短乃護己之短,誇己之長乃忌人之長。行事高調,言語誅心,表面上是強者,實際卻是弱者。爲人處世,必須謹記的勸誡--戒自誇,戒炫耀,察人之難,諒人之過,補人之短,揚人之長。唯天下之至柔,能勝天下之至堅。

曾國藩12條人生修煉課

01、主敬

整齊嚴肅,無時不懼。無事時心在腔子裏,

應事時專一不雜。清明在躬,如日之外。

衣冠外貌要保持整齊,心思神情要端正嚴肅,時刻警惕不好念頭的産生。平日閑居時,要甯靜安泰,不要想身體以外的事情。一旦投入工作中,就要做到專心致志,不存雜念。

02、靜坐

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

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每天不分時間,必須靜坐1個小時。這是晚清理學大師唐鑒推薦給曾國藩的方法,後來他貫徹一生,即便是帶兵作戰,困境重重時,他也沒放棄這個功課。靜坐冥想在儒釋道三家都被推崇,有靜才有定,才能生慧。

03、早起

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天不亮就起床,絕不賴床。

曾國藩說過:"敗人兩字,非傲即惰"。而早起能很大程度上克服這兩個習氣,早起讓人頭腦清醒,善于思考,並且提升行動力。

04、讀書

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東翻西閱,徒循外爲人。

多讀書,能長養一個人認知涵養。

曾國藩有三個讀書方法:

1、要讀經典;

2、一書不盡,不讀新書;

3、不要走馬觀花,東翻西閱。

05、讀史

念二十三史,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讀史能讓人明志,還能開人智慧。曆史裏既有現象又有規律,包含了上下幾千年來的智慧精華,讓人明白人心人性,成敗興衰,世道無常之理,讓人在遇到人生種種際遇時,懂得進退取舍。

06、作字

飯後作字半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課程。凡事不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早飯後必須練習書法一小時。寫字秉天地陰陽之正氣,怡心悅性。凡是今天的事情,一定不許留待明天去做,事情越積越多,就會越難以清理。

07、謹言

刻刻留心,是功夫第一。

謹言的基礎在于“三思”和“反省”。孔子說過,敏于行,而讷于言。曾國藩在日記裏給自己立下三條:戒多言,戒忿怒,戒歧求。也就是管住嘴,管住情緒,管住嫉妒貪求的心。

08、日記

每日反思,記錄心得語,日知其所亡。

要將每日的心得體會記錄下來,從而自省而能有所感知,不刻意從書中謀求深意,否則,就是曲意逢迎,違背自己的意願去曲從別人。

09、養氣

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培養自己的真氣,做到內外統一、光明正大。沒有奸詐計謀、行險僥幸之念,任何所作所想都能夠說得出口,只有這樣,才能將真氣存蓄于丹田之中。

10、保身

"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保持身體健康要做到節制操勞,節制欲望,節制飲食,要時時刻刻都像養病時一樣地保養自己的身體。

11、月無忘其所能

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耽著,最易溺心喪志。

每月都要複習已經學過的知識和本領,每個月必須做詩歌或短文數首,用來檢驗所學理論是多還是少。不可以一味地懶惰遲延,貪玩放逸,忘乎所以。

12、夜不出門

曠工疲神,切戒切戒。

夜晚不出門應酬玩樂,這樣容易讓人荒廢,會使精氣耗損、神情疲憊。所以,這種不良習氣一定要戒除。

曾國藩十句經典名言:

1.人有兩個最大的毛病,狂傲和話多,很容易招惹災禍。

2.選擇交往的朋友是人生第一要事,一個人有了什麽樣的朋友就會逐漸變成什麽樣的人。

3.隨便議論別人長短是大忌。

4.一個人應該具有自律能力,今日事今日畢,喜歡拖延的人最終會把問題和事情越積越多。

5.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事事追求完美,就會讓人焦慮不堪,疲于應付。

6.做每件事善于思考提問,不用擔心進步不快。

7.抱怨是最無用的東西,遇到了挫折就不停抱怨的人,是不會有大出息的。

8.做人做事,應該大處著手;小處著眼。

9.做事情的時候應該專注,不要這山望著那山高。

10.沒有把握的事情,不要輕易許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