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號漢奸汪精衛之妻-陳璧君,爲何宋慶齡還會爲她求情請求特赦?

女公子來也 2024-04-22 12:41:20

大漢奸汪精衛之妻陳璧君,絕不認罪卻主動提出去蘇北改造

提到汪精衛妻子陳璧君,很多人的印象是死不悔改。

毛主席都說只要認罪就釋放,她仍然一意孤行。

然而事實上,陳璧君在晚年已改過自新,還曾主動提出去蘇北進行勞動改造,不讓她去,她還要絕食抗議。

這又是怎麽一回事?

新進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內容。

01 拒不認罪

1944年,汪精衛病逝于日本,陳璧君在日本戰敗後被捕。

次年,這位中國第一女漢奸走上了法庭,接受江蘇省高等法院公開審判。

沒想到,陳璧君在衆目睽睽之下,死活不認罪,且聲稱汪精衛“救國救民”, 是“民族英雄”。

更令人憤怒的是,收到無期徒刑判決書時,她竟然還說:“本人有受死的勇氣,而無坐牢的耐性,希望法庭改判死刑!”

顯然,這個女人心中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可等到解放前夕,中央將陳璧君轉押到上海提籃橋監獄時,與之頗有私交的宋慶齡與何香凝竟找到毛主席、周總理爲她說情。

“她畢竟是參與者,不是決策者,已經在牢裏關了幾年,聽說身體不好,能不能夠考慮到她的身體狀況,對陳璧君進行特赦。”

毛主席略作思考道:“陳璧君是個很能幹也很厲害的女人,可惜她走錯了路。既然宋先生、何先生爲陳璧君說情,我看就讓她寫個認罪聲明,人民政府下個特赦令,將她釋放。”

當天晚上,宋、何兩人便給陳璧君去寫信一封,說明情況。

據說,陳璧君接到信後,仍然死不認錯,還回信說: “汪先生和我都沒有賣國,真正的賣國賊是蔣介石……我願意在監獄裏送走我的最後歲月。”

雖然這個反應,甚至宋、何兩位先生爲其求情的事可能都只是後世演繹傳言

不過,陳璧君死不認罪的態度倒是事實。

剛入提籃橋監獄時,她常常把汪先生如何如何的優秀挂在嘴邊,對其評功擺好。

幹部讓寫罪行,她也不配合,還說:“我有什麽好寫,我有什麽罪?”然後寫下自己的光輝“革命史”。

“我是反蔣,你們共産黨也是反蔣的,應該是同志。爲什麽你們和蔣介石一樣對待我,把我關起來?”

陳璧君最初就不接受國民政府的判決,現在仍對這個問題耿耿于懷。

她曾在紙上這樣寫過:“我申請人民法院重新審判我,我願死在人民的判決下,不願偷生在蔣介石所判的無期徒刑中。”

事實上,我黨接管國民政府的犯人後,大都重新作了判決,只是對漢奸犯維持了原有判決。

然而,在陳璧君心裏,始終認爲自己無罪,不是大漢奸。

但曆史就在那裏,誰也篡改不了。

02 從革命者到漢奸

陳璧君和汪精衛一樣,起初都是個熱血的革命者。

1891年,出生南洋富商之家的她,很早接觸到進步書刊。

等到16歲那年,陳璧君就加入了中國同盟會,成爲最年輕的會員。

此後,她追隨孫中山、汪精衛投身反清革命,在汪精衛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後,成爲“第一夫人”。

然而抗戰爆發後,她卻成了臭名昭著的頭號日僞第一夫人。

這到底是爲什麽?

首先,陳璧君此人權力欲極強,虛榮心很重。

一個被窩睡不出兩種人,身爲孫中山繼承人的汪精衛,在與蔣介石的鬥爭中總是被壓一頭。

他不甘心,陳璧君也不滿足。

1938年,日本聲稱不以國民政府爲談判對手。

得知這個消息,原本對抗戰悲觀又不得志的汪精衛、陳璧君知道自己“出頭的機會”來了。

汪精衛決定單方面與日本“議和”,換取支持,以此妄圖取代蔣介石。

而在汪精衛走向叛國投敵的過程中,陳璧君起了關鍵的推波助瀾之作用。

汪僞集團二號人物陳公博曾評說:“汪先生沒有璧君不能成事,沒有璧君也不至于敗事。”

事實上,汪精衛這人家境貧困,雙親早逝,幼年依賴長兄,形成了懦弱自卑的性格。

遇事畏畏縮縮,猶豫不決,恰巧陳璧君則敢想敢幹,是那個在下最大決定時可以推他一把的人。

陳璧君幫他籌款,宣傳革命,在他刺殺攝政王事敗後冒死營救。

汪精衛心存感激,對她幾乎言聽計從。

他曾對人說:“她是我的妻子,但她也是我的革命老戰友。在沒有考慮她的意見之前是很難作出重要決定的。”

因此,陳璧君幾乎參加了“汪僞集團”所有的重要會議。

1938年,日本想讓汪精衛出面“收拾殘局”時,汪精衛又受寵若驚,又害怕不安。

陳璧君替他下決定:“只要日本在禦前會議上承認汪先生出來領導和平運動,汪先生是願意出來的。”

接著,親信梅思平帶回與日本簽訂的重光堂密約。

臨到梅思平要去香港給日本答複的時候,汪精衛又瞻前顧後起來。

關鍵時刻,陳璧君又出馬了。

在爲梅餞行後,她對他說:“梅先生明天就要走了。這次你要打定主意,不可反悔。”

汪精衛聞言連忙點頭:“決定了,決定了!”

而出逃重慶前,他又猶豫了,開了幾次會都沒想好是否要逃走另立政府。

陳璧君一句話就讓他下定了決心:“難道當漢奸也坐第二把交椅嗎?”

就這樣,汪精衛最終走上不歸路。

“汪僞政權”充當日本走狗,在淪陷區搞奴化宣傳,幫助日軍掠奪資源,開展清鄉運動,欺壓百姓,鎮壓抗日武裝,犯下累累罪行。

盡管陳璧君死不認罪,可她甘當漢奸、鼓動汪精衛叛國、出賣國家利益都是不容詭辯的事實。

但令人意外的是,不知爲何,陳璧君突然轉性承認錯誤,還主動以絕食相逼,要去蘇北改造。

這是怎麽一回事呢?

新進來的朋友不妨點個關注,方便收看全新精彩內容。

03頑石悔悟

雖然陳璧君在監獄中思想頑固,拒不認錯,且對我黨心存敵意。

但監獄幹部對她依然耐心教導,予以人道主義優待。

在這裏,陳璧君不僅能得到夥食、生活上的照顧,還可以每天和兒子通信,時不時讓親友探視。

起初,她的態度是一種成王敗寇的傲慢。

直到她因病住院才第一次有所觸動。

那是1952年,陳璧君高血壓發作,被送入監獄醫院艱難搶救了回來。

以前住院,醫務人員對“汪夫人”殷勤服務是理所當然。

如今淪爲“階下囚”,卻依然得到悉心醫療照顧,她不禁自問這到底是爲什麽?

不僅如此,住院期間,監獄幹部特地爲她出資增訂了一份《人民日報》,等她看完再給其他犯人,能有這待遇也是獨一份了。

正是在黨的關懷與教育下,陳璧君的思想也逐漸發生了轉變。

有一次,她去大浴室洗澡,回女監的路上下起了大雨。

她看到被自己頂撞過的監獄女幹部,便使了個心眼。

陳璧君故意腳滑跌倒,沒想到,那幹部卻不顧一切地抱扶住她上身,還親切地讓她注意安全。

這讓陳璧君感到自己真是小人之心,對監獄幹部徹底沒了敵意,還十分佩服。

就這樣,她開始了自我檢查反省。

最終,其想通了我黨爲何對她如此寬容,爲何能夠得到人民的信賴和擁護,明白我黨的成功並非偶然。

她後來坦言,在學習了毛主席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後更加心悅誠服,《解放日報》給了她一切光明。

1954年,陳璧君主動提出去蘇北大豐勞改農場勞動。

其在思想彙報中寫道:“不養成勞動習慣,改造是不穩定的。”

爲了讓申請早點通過,她還不惜拖著病體絕食。

她的思想覺悟值得肯定,只是考慮到陳璧君的病情,監獄還是勸她放棄了勞動改造。

陳璧君只能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形容自己恍如置身于革命大學。

只是,其唯一遺憾的是,自己的病也隨著年齡而增加。

在提籃橋監獄的近10年生涯中,她5次住院,幾乎有一半的時間都在監獄醫院度過。

最後一次住院是在1959年。

因爲明白大限將至,她死活要出院,死也要死在監房裏。

大家告訴她,哪怕只有一線希望,國家都會盡力搶救犯人。

陳璧君大爲感動,留了下來,但最終還是重病不治,于1959年6月17日去世。

事後,經過監獄工作人員的整理,發現陳璧君的遺物中除了書籍就是一些衣服等物。

而臨終前,她給海外子女寫了一封信:

“盼諸兒早日回歸祖國懷抱,以加倍努力工作,報答人民政府挽救我之深厚恩情。吾死別念,因你等遠已達而立之年,遺憾者未能目睹祖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其一生曾爲革命熱血奔波,也犯下大罪,死前能有得脫胎換骨的改造,也是難能可貴。

參考資料

有容.陳璧君:從革命者到漢奸[J].百科知識,2006,(05):47-49.

徐家俊.陳璧君獄中晚景[J].檔案春秋,2016,(05):58-61.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