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平台期

星話大白 2024-05-07 20:00:25

我每周日會在“大白話時事”公衆號發起“新冠感染情況”投票,統計讀者群體的新冠感染比例。

5月5日,7天新增感染比例爲3.2%,比起上周有所反彈,跟前兩周數據持平。

這也比較正常,畢竟我們剛經曆五一假期,大範圍人員流動,還是對疫情數據會有一些影響。

但考慮到去年國慶都沒有帶來新一波疫情,預計這次五一應該也不會帶來新一波疫情爆發,因爲距離上一波疫情還比較近。

疫情是否爆發,更多還是得看人群整體抗體濃度,以及新冠變異程度。

總體來說,當前整體還是處于一個低位平台期,已經結束快速下降階段,開始在一個低位平台去震蕩築底。

再來看澳門的數據,也處于一個緩降階段。

澳門當前這個低位平台期,比起去年11月的低谷期仍然還是高很多。

香港的疫情數據,當前也是在一個低位平台期,雖然沒有進一步攀升,但仍然也比去年11月低谷期要高很多。

從香港和澳門的數據看,當前是還沒有完全進入低谷期,有點像是去年8月的狀態。

雖然感染數據下降了,但並沒有很低。

這個五一假期,我是沒有出去玩,帶著老婆小孩回老家山區裏。

過去這半年,老家農村的疫情整體是一直處于低發態勢,本身農村並不大,如果有大量發燒,大家一下子就會知道。

所以,可以確定的是,大規模人口集中的一線城市,感染概率是遠比農村高。

每一波疫情,基本也是一線城市先爆發,然後才是二三線城市,再往後才是到縣城、鄉鎮。

越往後,疫情的嚴重程度是有遞減效應。

要不是老婆要上班,小孩也在讀幼兒園,我都想長期搬回農村住算了。

另外,之前也跟大家提到過,我之所以這麽認真去防護,是因爲我無法承受萬一得了腦霧之類長新冠的風險。

這裏也搬運一篇今年2月22日就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論文。

標題是《長新冠相關認知障礙患者的血腦屏障破壞和持續全身炎症》

這個3月國內也有報道。

該報道提到,這篇論文的研究團隊發現,新冠感染破壞了患者的血腦屏障,在急性感染患者以及發生腦霧的長新冠患者中,都可以發現血腦屏障功能障礙。研究認爲,持續的全身炎症和血腦屏障功能障礙是長新冠腦霧患者的關鍵特征。

其實最早該研究團隊是爲了研究新冠感染後,嗅覺失靈的問題,結果發現很多患者並沒有完全康複,仍然有長新冠,其中包括腦霧,也就是認知障礙,這剛好也是該研究團隊的研究方向,于是該團隊就從研究嗅覺失靈,轉向對長新冠引發腦霧的神經學機制的研究,于是就有了這篇論文。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員招募了10名新冠康複者、11名長新冠患者和11名長新冠腦霧患者(部分受試者報告嗅覺喪失或/和認知障礙),對血腦屏障進行了可視化分析。動態對比增強MRI成像顯示,長新冠腦霧患者的全腦滲漏顯著增加,區域分析顯示患者的左右颞葉和額葉皮層的血腦屏障通透性顯著增加。

所以,可以很明確的是,長新冠導致的腦霧,絕非什麽“心理因素”導致的主觀影響,而是已經對客觀大腦結構産生了某種變化影響。

2022年底,某專家把長新冠簡單歸咎于“心理作用”,是嚴重誤導民衆的行爲,影響很壞。

單單我讀者裏,就有人跟我反映,他有了長新冠後,出現嚴重乏力、腦霧,但家人聽信了專家的言論,認爲他只是“心理因素”,是矯情,是懶,這種家人的不理解,讓他感到更加痛苦。

而且長新冠並不單單只是呼吸道疾病,而是一種會攻擊全身的病毒,會攻破血腦屏障,也會引發持續的全身炎症。哪怕我們感染新冠病毒後,結束急性感染期轉陰之後,但新冠病毒仍然會在人體組織器官裏存活,這可能是各種五花八門長新冠的原因所在。

其實包括感染新冠病毒後,新冠對大腦的影響,不單單會引發腦霧,還會引發植物神經紊亂,這會增加人們焦慮傾向,容易出現類似焦慮症的軀體症狀,這很容易被當做是焦慮症。也會影響到心率異常等等,包括其他一些失眠、嗜睡等問題,可能也都跟大腦被新冠感染後這種結構變化有關。

這是客觀影響,而非人們主觀的心理因素、自我暗示能導致的結果。

我們醫學界需要去客觀研究長新冠的形成原理,才能比較好的有針對性去給長新冠患者治療,讓更多長新冠患者免于病痛折磨。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把腦袋紮進沙子裏,閉上眼睛就感覺新冠不存在了,這是對廣大民衆健康的不負責任。

本文作者:星話大白。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