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華語最佳影片,一部家庭電影,如何成爲你心靈的療愈良藥?

叨扒電影 2024-04-04 16:48:17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的電影導演是誰,恐怕這會是一個讓我糾結不已的難題,因爲我很難作出明確的選擇。

但如果你問我最喜歡的華人導演是誰,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楊德昌。

楊德昌的這部代表作《一一》,在我心中無疑占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它能夠跻身叨哥心目中古今中外所有電影的TOP10之列,充分展現了楊德昌導演卓越的才華和深刻的洞察力。

每一次觀看《一一》,觀衆們都會發現它是一部與衆不同的電影。因爲,它所呈現的是我們生活中那些紛繁複雜、卻又難以言說的情感和體驗。每個人,甚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間觀看,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領悟。

一、每一個

那麽,這部電影的片名爲什麽要叫“一一”呢?這背後有著楊德昌導演深刻的思考。他解釋道,這部電影單純地講述了生命,展現了生命從誕生到死亡的各個階段。他認爲,盡管生命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節和細節,但歸根結底,它們都是簡單而純粹的。因此,他將電影命名爲《一一》,寓意著每一個生命、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細節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和珍惜。

爲了呈現出這種“每一個”的哲學思考,《一一》並沒有設置絕對的主角,而是通過一組組群像來展現生命的多樣性。這些群像相互交織,形成了一條條生動而深刻的故事線。楊德昌導演用了十五年的時間來構思這個故事,他希望通過將不同年齡段的人集中在一起,展現出生命的共性和個性。

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外婆、南俊、婷婷和洋洋三代人的故事。這些看似獨立的故事線,實際上在暗中相互呼應,形成了一種整體的人生畫卷。通過個體與個體之間的類比和互文,我們得以窺見生命的全貌。

南俊在收拾行李時挑選著合適的衣服去見初戀女友,而婷婷則苦惱于穿什麽去見約會對象。南俊回憶著與阿瑞牽手的往事,而婷婷則已經與胖子牽起了手。這種生命的交替循環在更小的洋洋身上也得以體現。他們都在經曆著相似的人生階段和情感體驗,但他們的感受卻是如此分隔和遙遠。

這種孤獨和分隔感在電影中得到了深刻的體現。楊德昌導演不止一次地描繪了家人之間的“對面不相識”。即使是在同一屋檐下的家人,也常常無法真正理解對方的想法和感受。這種疏離感其實是生活的本來面目,它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是孤獨地面對自己的人生。

“一一”這個片名如果豎著寫,就像兩條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它們靠得再近,也無法在終點相通。這不就像電影中的一家人嗎?也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盡管我們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經曆著相似的人生階段,但我們的內心世界卻是如此分隔和孤獨。

二、半分之境

電影中的鏡像層出不窮,高樓大廈、街道、高架橋,以及那些映照在玻璃上的斑斓燈光。都市的繁華倒影之下,人們躲藏在玻璃幕牆的背後,僅留下模糊的身影,表情也被這都市的鏡像所淹沒。

玻璃,成爲了反射的媒介,映照出都市人重疊、駁雜又各自獨立的面貌。這些鏡像似乎與本體有所分離,恰如楊德昌導演所追求的“另一半”。你所見的,我未必能窺見;我所見的,你也未必知曉。那麽,我們如何確定彼此所見的真實呢?是否,我們只能觸及事物的半面,而無法窺見全貌?

這番話看似孩子氣,但深思之下,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難道不是經常忽略了事物的另一半嗎?當被誤解時,他人往往只相信自己所見的那半面,而不願去探究另一半的真相。就如同在電影中,老師只看到了洋洋拍攝奇怪照片的一面,卻未曾了解他內心的世界,將他視爲“負能量”滿滿的學生。

不僅僅是洋洋,電影《一一》中的其他人物也同樣面臨著“另一半”被忽視的命運。成年人習慣于在他人面前僞裝自己,生怕展現出不夠成熟的一面。然而,在這堅強的外表下,隱藏著怎樣的真實呢?南俊將全部資金投入公司,一旦公司破産,他將一無所有;妻子雖然擁有穩定的事業和人際關系,但一成不變的生活卻讓她失去了自我;小舅子更是陷入困境,借出的錢有去無回,還糾纏于舊情人的情感糾葛中。

這些難以啓齒的事實,都被隱藏在了生活的背面,被成年人所忽視。既然他們無法察覺,那就讓兒童來揭示吧。洋洋拿起相機,試圖提醒那些心靈布滿老繭的成年人——你們所習慣的生活並非全部,生活的另一面正等待著你們去發現。

電影《一一》的片名,就像是一組鏡像和倒影,提醒著我們,事物的全貌往往並非我們所能輕易窺見。生的另一半是死,電影從一場寓意著生的婚禮開始,到一場寓意著死的葬禮結束。婚禮和葬禮,是中國人生命中重要的儀式,它們分別代表著生命的起點和終點。從起點到終點,仿佛走過了人的一生。

《一一》通過人生的各種“儀式”——阿弟的婚禮、婆婆的生病、孩子的出生、婆婆的離世,將衆人聚集在一起。這些“儀式”成爲了人生的延宕,讓我們在遭遇突發事件時停下腳步,思考和反省自己。最終,在電影的結尾,那些難以排遣的苦悶似乎得到了釋然,大人們終于看到了生活的另一面。

三、一次即已足夠

楊德昌在解釋《一一》的片名時提到,爵士樂手在即興演奏前會低聲數著節奏來定調,英文片名由此而來,意在表達電影中並無緊張、沉重或壓迫感,生命的節奏應該如同一段悠揚的爵士樂。這種“a one and a two”的節奏,就像是在告訴我們“放輕松”,哪怕是面對死亡。

在《一一》中,與死亡最爲接近的是婆婆。她的生病,使得整部電影都彌漫著死亡的不安。婆婆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這一家人內心的隱秘。在與婆婆的傾訴中,妻子意識到了自己生活的單調與乏味。這種平淡無奇的日子,難道不就是大多數人生活的寫照嗎?

人們總是難以忍受自己的平庸,幻想著能夠重新來過,或許人生會有所不同。然而,正如《春光乍泄》中的黎耀輝所說,“從頭來過”往往只是重複過去的錯誤和傷痛。只要“我”還是那個“我”,無論多少次從頭來過,結果都只會是重蹈覆轍。

妻子的選擇是到山上修行,南俊則試圖找回舊愛。但最終,妻子並未找到所謂的意義,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過著相同的生活;南俊也未能邁出那一步,最終失去了舊愛。結果依然是相似的,沒有什麽不同。

當生活的真相被揭示後,內心反而得到了釋懷。經過一番折騰,兩人得出了相似的感悟——再活一次,真的沒有必要。

幸運的是,我們還有電影。正如“胖子”所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至少延長了三倍。”這句台詞在電影中出現時顯得有些突兀,但結合其內容,似乎是在提醒觀衆:你正在通過電影體驗著不同的人生。楊德昌似乎想通過這句話告訴我們,電影是延長生命的一種方式。

短暫的“間離效果”之後,楊德昌給出了自己對電影的理解。他試圖回答那個自電影誕生以來就未有定論的問題:什麽是電影?作爲一位導演,這是他必須思考的問題。在這一刻,他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一一》就像是楊德昌導演生涯的一次總結,作爲他的“最後之作”,有著一種說不出的應景。電影讓我們不再孤獨,讓我們看到事物的另一半,讓我們覺得,即使只活一次,也沒有遺憾。

我是叨哥,“叨扒電影”爲大家推薦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電影長河中熠熠生輝的璀璨明珠,絕非泛泛之作,更非濫竽充數之輩。我們精心挑選每一幀畫面、每一個情節,力求爲你呈現最精致、最動人的電影瞬間。

0 阅读:6

叨扒電影

簡介:叨經典電影,扒百味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