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AI芯片裝到高超音速導彈上?中國的一項研究,再次領先世界

強國軍情 2024-04-23 17:28:04

這兩年,中國軍工一直走在世界前沿,不僅僅研制出了很多世界先進武器裝備,還針對現有裝備,進行了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改造,比如把59式坦克改造成無人坦克,把殲-6改造成無人戰機,而最近,中國軍工,把高超音速導彈也玩出了新花樣。

根據《南華早報》文章,中國嘗試使用民用低成本AI芯片,提高高超音速導彈的性能。

在尚未裝備高超音速導彈的美國看來,中國的這種嘗試,異常的瘋狂。

爲什麽?因爲,盡管很多國家都宣傳自己擁有高超音速導彈,但真實的性能卻難以言喻,因此,真正具備高超音速性能的“正版高超音速導彈”,不是路邊的大白菜,在任何國家都是戰略級的武器。但中國卻把這種戰略級武器拿出來,做這種程度的研究,透露了三重信息。

首先,中國的高超音速導彈技術,已經趨近成熟。

因爲只有成熟後,才能開始尋求降低成本,將這種戰略級的武器“白菜化”。這也是俄烏沖突給世界各國軍隊帶來的啓示:常規戰爭打到最後,就是拼消耗,如果我們手裏擁有更多的高超音速導彈,將會占據更多的優勢。

其次,中國擁有充足的資源,圍繞高超音速導彈進行廣泛的研究。

任何裝備的研究,都要消耗一定的資源,更何況高超音速導彈這種戰略級的武器,盡管文章透露,相關測試並非在實彈上進行,而是在超音速戰機上完成的,但這仍然是很多小國不具備的實力,而其中需要用到的某些數據,就是美國都沒有。或許研究本身,對高超音速導彈性能提升並沒有直接的幫助,但仍然能爲導彈設計提供新思路。

最後,這一研究,進一步表明了民用技術的軍事潛力。

事實上,軍民融合是很多國家軍工的發展路線,有的時候,市場催生的民用技術,其成熟度恐怕比軍用技術還要高。

這兩年,人類整體的技術發展,已經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很多民用産品的性能絲毫不遜色于軍品,俄烏沖突中出現的某品牌無人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不僅具有長焦鏡頭,還集成了紅外熱成像技術,拿來進行戰場偵察,綽綽有余。

所以,在美國高超音速導彈難産的當下,中國的這項研究,引起了不小的關注,很多人都在討論這項技術的可行性。

在我看來,將民用AI芯片直接用于我國國産高超音速導彈,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爲軍用品和民用品,不管是硬件的穩定性還是軟件的保密性,都不具備可比性。但這種技術,不能爲我們所用,卻可以爲很多高超音速導彈技術並不成熟的國家提供一個額外的思路,具體有哪些國家,我就不多說了。

但這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既然AI芯片可以爲高超音速導彈提供算法支持,提升高超音速導彈的性能,那麽,能不能在有人超音速戰機上使用呢?就像國産新能源汽車的輔助駕駛那樣,爲飛行員提供“輔助飛行”。

我的想法也不是什麽幻想,據稱,殲-20上就使用了AI技術,幫助飛行員完成很多複雜的飛行動作。

在我看來,類似的研究,還是得多多益善,才能在現有裝備上,發揮更多的戰鬥力。

1 阅读:1071
评论列表
  • 2024-04-23 18:17

    多個大腦

  • 2024-04-24 05:22

    快准狠 ,飽和性攻擊,擋得住嗎

  • 2024-04-23 19:32

    應該不會用在彈頭吧?民用標准耐溫就不夠?

  • 2024-04-23 21:01

    加強軍隊建設,時刻准備打仗。

強國軍情

簡介:最新軍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