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滅亡縮影:安慶陷落,張朝爵私藏5擔糧食

聊聊曆史 2024-04-12 15:13:59

1861年,安慶太平軍彈盡糧絕,士兵食用草根充饑,面黃肌瘦。大將張朝爵的屋頂,卻私藏5擔糧食,獨自享用,然後突圍而出。

見微知著,張朝爵傳奇的一生,是太平天國滅亡的縮影。張朝爵身上,有太多故事,太平天國的弊政,都能在他身上找到。

張朝爵,何許人也?楊秀清鐵杆親信,是一個“夥夫”,專門爲太平天國領導層准備夥食,照顧他們的“胃口”,故而深得信賴。

1851年,金田起義,太平軍轉戰各地,危機重重。艱難的戰鬥歲月,張朝爵每次都認真准備美食,讓洪秀全、楊秀清享用。

煮飯也能升官,張朝爵沒有戰鬥經驗,但升遷速度很快。進入南京後,張朝爵的官職是“丞相”。要知道,悍將羅大綱,爲太平天國出生入死,屢立戰功,也才位列“丞相”末尾。

羅大綱的戰功,比石達開、秦日綱都要顯赫,但待遇卻很差。曾國藩俘虜李秀成後,問他:“羅大綱這麽能打,爲何不封王;秦日綱、林紹璋這麽差,爲什麽封王。”

巅峰狀態的曾國藩,在湖口、九江之戰被羅大綱吊打,從巅峰跌落谷底,故而對羅大綱印象很深。

爲“首義五王”煮飯,還能一路升遷,只能說楊秀清任人唯親了。李俊良,專門爲楊秀清治理眼疾,冊封侯爵。羅大綱一生,都不知道“侯爵”是什麽。

任人唯親,這是事實,楊秀清也不例外。張朝爵升官不說,還得到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跟秦日綱前往安慶治理民政,充當副手,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1853年6月,胡以晃率兵西征,拿下安慶,開始打造這座基地。太平天國曆史上,安慶是唯一一座穩定的要塞,周圍沒有清軍。南京、鎮江、揚州,都處在“兩大營”的包圍之下,並未完全掌控。

安慶地位重要,誰來經營呢?答案是羅大綱,接著是石達開。其中,石達開經營效果最顯著,他推廣“安慶易制”,利用市場規律發展經濟,轄區一片欣欣向榮。

相對軍事而言,石達開更擅長民政,安慶在翼王治理下,不但成爲南京的戰略屏障,也是主要的糧食補給基地。但是,楊秀清不希望石達開強大,便把他調回來。

接替石達開的人,是燕王秦日綱,此人與石達開矛盾重重。秦日綱、石達開都是貴縣老鄉,爲了爭奪貴縣領導權,暗中較勁,相互看對方不順眼,後來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中殺了秦日綱。

秦日綱的副手,是張朝爵,他是東王楊秀清的人。秦日綱平時也要帶兵,參與西征戰鬥,以及東征“兩大營”。如此,張朝爵實際管理安慶,是最高長官。

追隨秦日綱去安慶的人,還有一位小兵,就是李秀成。此時,李秀成地位遠不如張朝爵,還要接受他指揮,當下屬而已。

1856年,天京事變爆發,東王楊秀清被處死,東王力量元氣大傷。1857年,石達開外出單幹,太平天國局勢岌岌可危,卻給年輕將領帶來機會。

張朝爵沒有顯赫戰功,雖說治理民政很不錯,但沒有機會出頭。因爲,張朝爵屬于東王勢力,發展潛力有限,也不能繼續充當安慶最高長官。

天京事變後,安慶成爲英王陳玉成的勢力範圍。陳玉成崛起後,親信葉芸來充當守將,主持安慶軍政,張朝爵不斷被邊緣化,誰讓他不是自己人呢。

邊緣化的張朝爵,幾乎沒有戰鬥記載,籍籍無名。但是,張朝爵畢竟管理安慶幾年,平時私藏財物、糧食,積蓄不少,故而在戰亂中順利活下來。

1860年夏,湘軍主力圍攻安慶,與陳玉成決戰。長江沿線作戰,水師幾乎起到決定性作用,太平天國沒有水師,安慶就是一座孤城,遲早被困死。

持續一年多的安慶之戰,太平軍的主要對手是“糧食”,沒有飯吃,沒有充足的補給,無法跟湘軍拼消耗。糧草斷絕後,葉芸來建議突圍,但陳玉成不同意。

葉芸來讓士兵挖掘老鼠、野草,食用樹皮充饑,刀鞘上的牛皮也拿下來煮。沒有糧食,士兵面黃肌瘦,連拿起武器戰鬥的力氣都沒有,但張朝爵例外,他家房頂上有許多糧食。

張朝爵很聰明,糧食藏得很嚴密,葉芸來在城內收集糧食,也沒有發現他把糧食藏在哪裏。後來,湘軍破城而入,劫掠安慶三天三夜,在屋頂上發現了5擔糧食。

城池危機重重,作爲地方長官,本應該跟士兵同甘共苦。但是,張朝爵爲了自己的生活,爲了能逃出安慶,保全性命,他私藏糧食,獨自“開小竈”。

1861年9月,安慶陷落,守將葉芸來、吳定彩等16000將士被殺。張朝爵力氣比較大,他劃著一艘小船,利用夜色突圍,回到南京。

安慶陷落,南京門戶洞開,湘軍乘勝東征,駐紮雨花台。張朝爵回來後,不但沒有被追究責任,還冊封“力王”千歲,也是搞笑。

戰功、人品、能力都沒有,還私藏糧食,張朝爵卻能封王,可知太平天國王爵“濫封”到何種地步。張朝爵一生,是太平天國敗亡的縮影:內部鬥爭,不能共甘同苦,還大規模封王,豈能不敗。

1 阅读:78
评论列表
  • 2024-04-16 19:11

    人家是天王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