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屠殺惹衆怒,聯合國要求介入,美也兜不住,60所高校聲援加沙

亞太說 2024-04-30 17:07:42

圖爲處于巴以沖突中的兒童

本期話題,以軍被控屠殺巴勒斯坦平民,聯合國聲稱要對此進行獨立調查;另一邊,美國國內反戰運動持續升級,已有60所高校的學生參與到聲援加沙的行動中。

以色列最近惹上大麻煩了,自以軍從加沙南部撤軍之後,在當地的納賽爾醫院附近的亂葬坑中發現了至少329具屍體,其中包括大量手無寸鐵的婦女兒童。而據當地官員的預測,多達700具屍體被埋在三個不同的亂葬坑中。巴勒斯坦方面則直接稱其中有至少20人是被活埋的,背後的凶手直指以軍,並表示這是由以方實施的“處決”行爲。

針對這些指控,以色列稱,這只是他們爲了搜尋被哈馬斯殺害的人質遺骸而進行的必要搜查,且過程中保持了對逝者的尊重,並反駁稱巴勒斯坦的指控毫無根據。

對于這種現象,巴勒斯坦、聯合國、歐盟三方面都在敦促進行獨立且科學的調查。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發言人拉維娜·沙姆達薩尼表示,“鑒于普遍存在的有罪不罰現象,應該有國際調查人員參與調查。”

圖爲遭到襲擊的納賽爾醫院

歐盟方面更是直言不諱地表示,對于納賽爾醫院發生的可能存在侵犯國際人權的行爲,進行獨立調查並確保問責很重要。然而在這件事情上,美國的態度卻是大相徑庭,他們表示“不支持對這些人的死因進行獨立調查”,只是選擇繼續向以色列政府施壓,來獲取更多的信息。

從目前巴以沖突的局勢來看,美國自然不希望聯合國直接對以色列進行任何形式的調查,因爲那可能意味著巴以沖突會因此趨向緩和,就會使美國失去繼續幹涉巴以事務的借口。但若是聯合國真的組織了人員對此事進行了獨立的調查,對以色列而言後果又會如何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要從兩個方面去思考,一方面,聯合國的調查是否會暴露巴以沖突更多的內幕,以及最後的結果是否真的會指向以色列。新一輪的巴以沖突從2023年10月爆發開始,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年的時間。但是在這期間,關于巴以沖突的很多信息因爲以色列的封鎖並未流出。沖突期間,也不斷地有記者、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在沖突地帶工作的時候受到阻礙和失蹤,甚至是死亡。這就意味著,在這場沖突裏,有很多真相都被掩埋在了廢墟之下。

圖爲以軍士兵

以軍的行動是否只是針對了哈馬斯成員,而沒有涉及平民,我們不得而知。要知道,沖突爆發以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致34388人死亡、77437人受傷。過去的24小時內,已經有32人死亡,69人受傷。上萬傷亡數據中,多少無辜的人在以軍的炮火中喪生,以軍在軍事行動中有沒有虐待普通人,很有可能都會因爲這場調查而大白于天下。

如果當調查結果指向以色列,那麽對于以軍而言將是一次巨大的“黑天鵝”事件。以方所謂“自衛行動”將會變成一場徹頭徹尾的侵略、屠殺行動。這樣一來,以軍在加沙地帶的擴張行動變得毫無根據,勢必會失去國際輿論的“正向評價”。當然,這些正向的評價大多數來自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但是即便如此,在這些事件的結果沒有將以色列列爲“劊子手”的時候,它依舊可以獲得足夠的軍事援助和輿論支持。

而一旦這場沖突的性質,從“哈馬斯襲擊,以色列反擊”變成了“以色列單方面屠殺”,那美英等國家又如何繼續支持它呢?不僅如此,恐怕到時候連內塔尼亞胡政府都要因此受到沖擊。

另外一方面,如果這些遺骸被證實爲以色列人質,那麽,對以方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助攻。這就意味著更多的國際輿論將站在以色列這邊,支持以色列繼續在加沙擴大軍事行動。即便是其中支持者大多是西方國家,但也足夠使他們有更多的借口,向以方提供援助。甚至是動用軍事力量幫助以軍作戰,也不是沒有可能。

不過從以色列、美國還有歐盟的表現來看,以方很難從這場輿論的漩渦中完好無損地退出,因此第一個答案的可能性更大。

圖爲美國高校的反戰運動

就在以色列深陷輿論漩渦的同時,美國內部也在經曆一場聲勢浩大的反戰運動。說起來,自本輪巴以沖突以來,世界各地的反戰遊行時有發生,美國國內也有類似的活動。但是在4月18日,哥倫比亞大學的上百名示威者被捕之後,這場抗議活動不但沒有就此偃旗息鼓,反而愈演愈烈。

截至4月26日,這場反對加沙戰爭的抗議活動現已蔓延至美國約60所大學,包括紐約大學、耶魯大學、密歇根大學、明尼蘇達大學聖保羅分校,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州立理工大學洪堡校區等諸多高校,都先後加入其中。

而美國的政客們則向這些示威者打上了“反猶太主義”的標簽,並動用司法力量對示威者進行逮捕,最近幾天已有500多人被捕。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引發這場反戰運動的導火索除了美國警察大規模逮捕遊行人員,還和那260億美元的對以援助,以及美方否決巴勒斯坦加入聯合國的提案有很大關系。

圖爲美國總統大選投票點

當然,這背後是不是有美國國內的其他政治力量在推波助瀾,我們不得而知。反正現在的壓力給到了拜登政府,這場反戰遊行運動,勢必會對接下來的總統大選和拜登任期內最後的執政形勢造成一定的影響。

對于拜登來說,這些高校的師生基本上代表美國的知識分子階層和學術界。而他們背後所牽扯的又是不可計數的普通家庭和經濟、文化機構。以他們現在對拜登政府反感程度,那麽在此後的大選中很難會將手中的選舉票投給拜登。

對于現在的拜登政府而言,到交割權力還剩下大約9個月的時間。在這9個月的時間裏,與白宮向來不和的共和黨及其掌握的衆議院,極有可能利用這股輿論浪潮,狠狠地壓制拜登政府,讓其政令難行。

圖爲處于反戰浪潮下的美國警察

那麽,這股反戰浪潮又會對巴以沖突造成什麽影響呢?簡單來說就是八個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美國的這股反戰浪潮如果繼續擴散,很有可能掀起整個西方世界的共鳴。真要走到那一步,西方國家的那些政客和軍火商都將走到世界愛好和平者的對立面。

盡管這或許並不能影響他們繼續支持以色列,也不會影響美國260億美元的撥付;但從長期的局勢發展來看,以方將逐漸失去其極力在國際上打造的“自衛者”形象。

最後,我們要明白的是,聯合國的調查和美國的反戰浪潮都不能在短時間內結束這場沖突。反倒是美國給出的260億美元的援助,會增強以軍的實力,讓其繼續擴大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而且,因爲以色列和伊朗兩國之間矛盾的不斷激化,這場巴以沖突演變成以、伊、巴三方面沖突的危險依舊存在。

不過,我們也不能否認聯合國的調查和反戰運動對以色列及西方國家形成的壓力。這些現象說明了這場巴以沖突繼續進行下去已經不得人心,只要聯合國的調查能夠順利成行,那麽很有可能會改變巴以沖突的走向。只是這些調查都需要時間,而且還要保證其獨立性,最後的結果如何,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

綜合而言,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有著類似的性質,都是美國爲了控制一個地區的局勢,或者攪亂一個地區的穩定而發動的一場代理人戰爭。這場沖突能否早日結束,以及能否和平結束,美國的態度很重要。同樣的一點,在這場沖突中,以色列政府是否會脫離美國的掌控,不惜一切代價驅逐巴勒斯坦人民,也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

孫子兵法上說,“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現在這場巴以沖突,可以說已經到了“毀人之國”的地步,若危機還不能盡早結束,而巴以雙方又不懂得收斂自己的行爲,自身勢必也不能長久。

2 阅读:339
评论列表
  • 2024-04-30 20:08

    我堅信以色列的做法,遠不止于此。他們幾十年來不斷蠶食巴勒斯坦的土地不知道殺了多少無辜的人。

    15xxx92 回覆:
    後來雙方簽署戴維營協議,巴勒斯坦人民政府同意以色列管理部分巴勒斯坦土地,預計巴勒斯坦人民政府明白了自己的能力不足,想到了自己的辦公地點,工資和水電煤氣都是以色列提供,自己不能只索取,不付出
    15xxx92 回覆:
    中東戰爭最初,約旦河西岸被約旦霸占,加沙被埃及霸占,巴勒斯坦沒有一寸自己控制的土地。是以色列把這些地方奪過來歸還巴勒斯坦人民政府的,沒有以色列,巴勒斯坦人民政府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五次中東戰爭都是阿拉伯一方利用巴勒斯坦土地先動手的,以色列進行自衛反擊後,巴勒斯坦土地每次都是當成襲擊以色列的作案工具。被以色列沒收一部分作案工具,並將危害小的作案工具約旦河西岸歸還沒有自控能力的小孩子國家巴勒斯坦。作案工具加沙的歸還,以色列沒有把握好,導致被哈馬斯霸占,導致以色列死了上千人。巴勒斯坦人民政府作爲沒有自控能力的小孩子國家,確實不適合控制作案工具
  • 2024-05-01 07:56

    一般來說,不拍攝全景,人數就不多

  • VV
    2024-05-01 06:48

    聯合國也是光打雷不下雨

亞太說

簡介:《人民中國》是面向日本出版發行的外宣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