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牛散“搶籌”成都銀行法拍股,浙商證券4.2億拿下3000萬股

老虎財經 2024-04-24 20:40:36

成都銀行一筆5000萬的股權,引來了各路資本的“搶籌”。其中浙商證券競得3000萬股,牛散魏巍、鍾革、張壽春分別競得1000萬股、500萬股和500萬股。

成都銀行一筆高達5000萬股的“涉刑資産”,引來了各路資本爭搶。

4月23日上午據阿裏資産平台顯示,成都銀行5000萬股權成功落槌。最終浙商證券“搶籌”大半競得3000萬股,而有著“法拍牛散”之稱的魏巍、鍾革、張壽春分別競得1000萬股、500萬股和500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這並非浙商證券在法拍領域的首次亮相。近年來,浙商證券通過法拍陸續拿下了包括浙商銀行、江陰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的部分股權。

而此次浙商證券將目標瞄准于成都銀行,大概率是看中了該行的優質資産和潛在的增值空間。

多路資本“搶籌”成都銀行法拍股

據阿裏方面前期披露的信息顯示,這筆5000萬股股份被拆分成了10個標的進行拍賣,每筆爲500萬股,起拍價爲6675萬元,相當于以公告日(4月3日)的收盤均價13.35元/股進行的定價,這10筆股權的起拍價合計達到了6.68億元。

詭異的是,原本這筆無人問津的股權拍賣在最後時刻卻出現了多名競買人。在起拍當天即22日上午10時,上述10筆股權拍賣均只有1人報名參與,且無任何出價記錄。

直到23日早間報名人數突然又增加了3人,而原定于當天10時結束的法拍也因競買人的多輪競價被延時至11時許才結束。

在此期間,有3筆標的以6870萬元成交、1筆標的以7050萬元成交。而競買最爲激烈的6筆標的在經曆了21輪出價後均以7060萬元成交。最終這10筆股權的交易價格雙雙高于起拍價成交,總價也被定格在了7億元上,溢價率近5%。

從事後阿裏方面披露的競價成功確認書來看,這10筆股權交易中浙商證券成爲最大贏家,拿下了6筆。其余4筆則被“法拍牛散”鍾革、魏巍、張壽春三位自然人拿下。

以此粗略計算,每股均價約在13.74元至14.12元上下。若以成都銀行23日收盤價14.5元/股計算,上述參與法拍的四位競買人均有一定浮盈産生。

與普通司法拍賣不同的是,這筆5000萬的股權涉及一起“資金類”的刑事案件,這類情況在司法拍賣中較爲罕見。

根據相關公告顯示,本次拍賣的被執行人爲車某,但相關股權所屬方卻爲上海東昌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所有(下稱“東昌投資”)。這或意味著,該筆股權存在代持行爲。

實際上,東昌投資與成都銀行可謂是“親密戰友”。早在2007年,彼時成都市商業銀行(成都銀行前身)通過非公開定向發行的方式,以3元/股的價格向境內外投資者增發20億股。其中,東昌投資認購1.2億股,持股比例爲3.69%。

自2021年開始,東昌投資開始陸續減持。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東昌投資依然持有成都銀行9840.98萬股,持股比例爲2.58%,爲該行第六大股東。

而這筆5000萬股法拍股,最早出現在大衆視野還要追溯至2018年。彼時在成都銀行的半年報中,東昌投資持有的5000萬股股份已被處于凍結狀態。

浙商證券“撿漏”

此番浙商證券耗資約4.24億元拿下了其中3000萬股,占成都銀行總股本近0.8%,有望與漢龍高新、彙通建設並列成爲成都銀行第十大股東。

事實上,這並非浙商證券首次“出手”,近年來其先後參與了多家上市公司及金融機構的股權法拍。早在2021年浙商證券通過旗下子公司參與了上市公司陸科電子的法拍,最終以3.8億元的價格拍下了6900萬股。

2022年三季度,浙商證券相繼斥資3.84億元、0.53億元競得浙商銀行1.31億股股權、江陰銀行1200萬股股權。

到了2023年3月,浙商證券又參與競拍民生證券約34.71億股股份,在經曆了162輪競拍後惜敗國聯發展。時隔4個月後即當7月,浙商證券耗資2239.2萬元競得華西證券270.39萬股。

除金融機構外,浙商證券還二度“搶籌”上市公司世紀華通的部分股權。同樣是在2023年,浙商證券分別在5月、6月拍得世紀華通2000萬股、8000萬股,兩筆成交價格分別達到1.23億元和5.83億元。

對于浙商證券在法拍中的“樂此不疲”,該券商也曾在投資者關系平台上答複問詢時回應表示,“購買浙商銀行股權系公司日常自營業務的一部分”。

最爲市場熱議的則是在去年12月,浙商證券分別與重慶信托、天津重信等5家公司簽署了關于國都證券的股份轉讓協議。不過,該計劃曾兩度延期,直到今年的3月29日才得以正式公布。

與前期方案稍有不同的是,此次浙商證券將分別受讓重慶信托、天津重信等5家公司持有的國都證券4.72%、4.72%、3.77%、3.31%、2.63%股份,合計股份爲19.15%,總價也較前期的28.7億元增至29.84億元。

實際上,作爲浙江省內國有上市券商,近年來浙商證券爲謀求發展爲中大型券商,計劃通過一系列並購實現擴張。浙商證券在2022年年報中就曾提到,將加快新一輪再融資項目啓動,全力尋找外延式並購機會,推進資本運作步伐。

而推動收購國都證券股權正是浙商證券“75後”新任總裁錢文海的“大作”。去年12月初,錢文海在接受公開采訪時曾表示,正積極尋找戰略並購機遇,力爭在突出特色中做大做強。

成都銀行質地幾何?

2018年1月,成都銀行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爲四川省首家上市銀行、全國第8家A股上市城商行。

上市之初,成都銀行發行價格僅爲6.99元,如今股價已在14元上方。今年以來其股價持續上行,從年初的最低點11.13元/股一路上漲至最高點的14.7元/股,累計漲幅達32.07%。

而股價穩中有升的背後,其業績亦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

從營收來看,2018-2022年成都銀行營收分別爲115.9億、127.2億、146億、178.9億、202.4億,同比分別增長20.05%、9.79%、14.73%、22.54%、13.14%。

從淨利潤來看,2018-2022年成都銀行淨利潤分別爲46.49億、55.51億、60.25億、78.31億、100.42億,同比分別增長18.95%、19.40%、8.53%、29.98%、28.24%。

顯然,淨利潤增速高于營收增速。

業績增長的背後離不開規模的擴張。2018年其總資産僅爲4923億,2022年其資産總額9177億,增幅86%。截至到2023年9月末,成都銀行資産規模首次突破萬億,達1.06萬億元。

規模擴張下,成都銀行的資産質量也持續向好。截至9月末,成都銀行不良貸款率進一步降至0.71%,較年初下降0.07個百分點,創近十年來新低;撥備覆蓋率爲516.47%,較年初增長14.90個百分點。

僅從財務數據來看,成都銀行在城商行裏排名前列,這或許也是衆多資本“搶籌”其法拍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0 阅读: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