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銀行資産破萬億後首份年報:規模效益雙增,縣域金融強勢突圍

野馬財經 2024-05-01 15:43:07

縣域存款余額達2045.7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01%。

縣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基本單元,是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然而,受限于縣域經濟整體發展階段不高,小而分散、行業相對集中、易受政策影響等特點,縣域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銀行金融支持著力點不足,成爲了普遍性難題。

不過,在國內上市城商行當中,長沙銀行作爲湖南省本地銀行,經過多年改革創新、轉型升級,破解了縣域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逐漸成爲了國內城商行當中首屈一指的服務鄉村振興的標杆銀行。

最近,長沙銀行披露的2023年年報及2024年一季報顯示,截至2023年底,其縣域存款余額、縣域貸款余額均實現了16%以上的增長率;縣域零售客群增長率也超過10%。在上市銀行當中,這三項指標的增速表現可謂是鶴立雞群。

要知道的是,去年對于多數資産規模上萬億的銀行,面臨資産質量承壓、不良率攀升、淨息差持續下行,小微金融業務推進速度放緩的困境,有些甚至存貸款雙雙萎縮。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下滑的狀況已經是屢見不鮮。

然而,長沙銀行卻交出了一張亮眼的答卷。2023年,長沙銀行實現營業收入248.03億元,同比增長8.46%,歸母淨利潤74.63億元,同比增長9.57%,經營效益穩中有進;截至2023年末,長沙銀行資産總額已達10200.33億元,一舉跨入“萬億銀行”俱樂部。

值得一提的是,2.31%的淨息差依然保持上市銀行中的優勢地位。長沙銀行憑什麽?

01業務規模穩中提升資産質量穩中提質

長沙作爲中部城市之一,在工程機械、汽車、生物制藥和電子信息技術産業具備深厚的發展潛力,爲長沙銀行穩健擴表以及擴大信貸投放提供了良好的産業基礎。

截止到2023年底,長沙銀行的資産總額10200.3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152.99億元,增長12.74%,負債總額9517.1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91.52億元,增長12.95%,增速在國內上市城商行當中名列前茅。

並且,長沙銀行的零售客戶數量達到了1769.79萬戶,全年增加了112.92萬戶,增幅達到6.82%,平均每4個湖南人中就有1個是長沙銀行的用戶;零售客戶資産管理規模(AUM)達4001.77億元,較上年末增加696.92億元,增長21.09%。對公客戶數量也達到了41.68萬戶,去年全年增加了2.59萬戶,增長了6.63%。

圖源:罐頭圖庫

另外,長沙銀行的網絡銀行客戶數也突破千萬大關,快捷支付微信交易量蟬聯全國城商行第一,數字化經營活動開展超千場,觸達客戶超700萬戶,網點智能化轉型率達99.59%。

業務規模的顯著提升,並非是以犧牲風險和成本爲代價,反而是適配了更加精良的管理方法。

以去年365天計算每日平均公司貸款余額,不難發現,去年公司貸款的平均余額是2913.09億元,相比2022年的2383.83億元,增幅爲22.2%。

另外,2023年長沙銀行的個人貸款的平均余額爲1773.02億元,增長12%,而且個人貸款的平均利率也達到了6.52%,利率高于大部分股份制銀行。

爲了貫徹刺激消費和就業,長沙銀行擴大了對普惠小微的扶持力度,截至2023年底,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達582.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87%。

這些增幅數據放在上市銀行中對比,步伐著實有些太快,然而,長沙銀行並非采用激進粗放的管理策略,而是精細化的風險管理之道。

因爲,截至2023年末長沙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控制在1.15%,還較上年末下降0.01個百分點,不良管控穩中向好。撥備覆蓋率314.21%,較上年末上升3.12個百分點,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9.59%,抗風險能力持續加強。在英國《銀行家》“2023年全球銀行業1000強”榜單中位列第186位,較上年前進5個名次。

而且,2023年,長沙銀行推進全渠道降本增效的成績突出,全年資金、稅務、運營成本壓降超過十億元,員工人均效益顯著增加,人均淨利潤達到81.93萬元。投資者同樣獲得了不菲的回報,長沙銀行披露的2023年年度權益分派預案顯示,擬每10股派3.8元,合計將派發現金紅利15.28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02縣域金融強勢突圍業務指標再創新高

從2021年起,長沙銀行就強勢推進“縣域戰略工程”,並將縣域金融作爲“一號工程”戰略定位,這種差異化經營的理念,使得長沙銀行在發展中注重深耕縣域小微金融,助推城鄉融合發展,發掘出新的增長點。

衆所周知,中部城市的縣域經濟發展狀況不如華東和華南,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居民儲蓄存量相對較少,資金籌措成本相對較高,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不過長沙銀行卻通過不斷下沉服務,在縣域市場拓寬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去年,長沙銀行與省公安廳聯合搭建“警銀聯合反詐宣傳平台”,針對縣域人口金融反詐意識薄弱問題,加強了宣導教育,積極開展金融知識進湘村、文化下鄉等活動近2700場,有效普及金融安全知識,同時也實現了長沙銀行的“深得人心”。

長沙銀行還與省供銷合作總社簽訂“湖南省農業社會化服務大聯盟四方戰略合作協議”,搭建農村金融服務平台,將金融服務進一步遞到“三農”面前,從而推動農村商品流通,由此形成本地生活生態+金融科技生態的生態圈。

面對三農的金融需求,長沙銀行針對性提供了個性化的縣域金融貸款産品,比如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高標准農田施工貸”、圍繞鄉村産業振興帶頭人的“農雁貸”、圍繞農村“三資”流轉的“農村産權抵押貸”等産品等。

此外,長沙銀行還開發了一個“湘村在線”鄉村振興綜合服務平台的小程序,爲廣大鄉村地區提供集黨務、村務、服務、業務、商務和勞務等六務于一體的全場景線上自助服務,目前在線用戶數突破10萬戶。

圖源:罐頭圖庫

爲了促進湖南各縣市發展地方特色産業,長沙銀行開發了“湘村快貸”金融貸款産品,創新推出“一行一策”“一縣一特”具有鮮明地域産業特色的授信專案,如今業務品種有6大品類,已經實現在湖南省縣域100%覆蓋,成功搭建包含了85萬涉農客群的基礎數據庫,截至去年年底授信金額達到了2.19億元。

厚積薄發,功不唐捐。長沙銀行在縣域金融市場的多元化創新,獲得了各地政府機構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各地鄉村振興創業者的廣泛認可。

去年底,長沙縣域存款余額達到2045.74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82.32億元,增長16.01%;縣域貸款余額達到1,697.00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73.93億元,增長19.25%;縣域零售客群624.87萬戶,較上年末增加59.56萬戶,增長10.54%。

03綠色金融提階躍進推動新質生産力培育

立足于湖南本地,服務于新能源、新制造等新興産業的綠色轉型,長沙銀行早早樹立了打造“現代生態銀行的核心目標,通過持續創新機制、體制、産品,把綠色金融業務作爲四大特色戰略品牌之一,將零碳生態融入自身生態的重要建設內容,爲科技、綠色爲一體的産業注入了金融動能,激發和培育新質生産力。

根據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長沙銀行綠色金融貸款余額429.03億元,較上年末增加103.02億元,增長31.60%。目前長沙銀行服務綠色金融企業超過1200家,過去三年綠色金融年均增長率超過20%,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50億元。

例如長沙銀行爲湖南海尚環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500萬元信用貸款,支持其從事畜禽養殖糞汙資源化治理與生態循環技術研發;爲湖南大電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提供4000萬元項目貸款,間接扶持其産業生態圈1000多家企業,爲電力節能和綠色電能提供支持;爲新化縣汙水處理項目提供4.7億元授信,惠及近100萬居民用水,貸款項目榮獲湖南省綠色金融優秀項目。

圖源:罐頭圖庫

作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的“潮頭兵”,近年來長沙銀行持續加大了對節能、汙染防治、清潔能源、清潔交通、資源節約與循環利用以及生態保護等領域的支持力度,強化了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綠色建築、生態修複五大綠色産業的扶持力度,不僅擴大了該行的綠色信貸規模,還堅定貫徹落實了雙碳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提升了該行綠色金融發展的戰略格局,持續守護潇湘大地的碧水藍天。

此外,長沙銀行內部也在進行綠色低碳創新,通過科創降低效能,例如長沙銀行建設的濱江數據中心因具備高效、低碳、集約、循環的優點,去年5月被授予“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榮譽稱號,是湖南省金融領域唯一的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去年,長沙銀行發放的碳減排貸款獲得湖南省“十佳”綠色金融項目,成爲湖南首單可持續發展挂鈎貸款和省內首筆地方法人銀行碳減排貸款。在“2023銀行家金融創新論壇暨銀行家金融創新成果發布會”上,長沙銀行榮獲“年度綠色金融創新優秀案例”“年度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創新優秀案例”兩個獎項。

2023年是長沙銀行新一輪中長期規劃的制定之年,董事會已經爲萬億規模之後,長沙銀行的發展制定未來十年的大方向。通過深耕縣域金融,做強綠色金融,建設本地生活生態、産業投行生態、市場投資生態、內部組織生態、金融科技生態五大生態,長沙銀行正在走出一條本土化、輕量化和數字化的差異化之路。

你和身邊的朋友對于長沙銀行還有哪些了解?評論區聊聊吧。

0 阅读:26

野馬財經

簡介:關注金融創新的財經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