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勞動節,校長妻子流産獲勞動獎章,歌頌苦難,這是我見過最惡心的事情!

靜觀論道 2024-05-05 18:08:14

病態的社會是因爲有一群病態的媒體,當媒體開始歌頌苦難的時候,那才是最歹毒的贊美。

五一勞動節,各地都在評選五一勞動獎的獲得者,江西的一個副校長獲獎後,沒想到很快就翻車了。

在這位校長的簡介裏面提到,自己的妻子懷孕了,但是自己非常重視工作,並沒有時間照顧妻子,于是妻子只能兼顧家裏的勞動,最後因爲勞累過度,營養不良,兩度面臨流産。

在簡介的最後還說:這真正地诠釋了一名勞動者不忘初心、愛崗敬業的精神。

整篇文章看下來,沒有什麽大的問題,但是文章講述的內容,卻讓人感到不適,熱愛工作沒有錯,熱愛學生更沒有錯,但是你的妻子又是哪裏犯錯了?

她懷的是你的孩子,難道就不配得到你的熱愛嗎?難道說學校的工作就這麽忙嗎?非要副校長親力親爲?

更何況和學生相比較,自己的妻子才是更需要被照顧、熱愛的那個,憑什麽要犧牲自己的妻子、孩子,來凸顯他的偉大呢?

我們可以簡單地想一下,一個女人懷孕,不僅得不到丈夫的照顧,還要自己處理家務,最後營養不良,兩度面臨流産,她該是有多絕望?

而且懷孕又不需要一直照顧,學校的工作也不需要時時刻刻地緊盯著,這個期間難道一點照顧妻子的時間都沒有嗎,在2024年的今天,甚至還會營養不良。

哪怕是退一萬步說,家裏比較大,需要時時刻刻地有人陪著,以一個校長的工資,請一個保姆應該也不是問題吧。

女人因爲兼顧家務,營養不良最後兩度流産,結果成了丈夫的政績、丈夫獲獎的一個標准,這才是真正的諷刺。

要我說,這件事最應該被批評的就是副校長,看起來是熱愛工作,實際上卻是爲了自己的利益,應該全校批評!

在自媒體流行開來後,網上就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文章:如果你感覺委屈,就去看看淩晨的醫院、淩晨的菜市場、淩晨的公交車。

還有一些領導,爲了PUA自己的員工,更是手段盡出,聲稱他們在陽了之後依舊堅守崗位,甚至還減少見孩子的次數。

如今看來,歌頌苦難的思想已經流傳開來,每次都要宣揚這種文化,難道說面對苦難,我們要一聲不吭,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可以的話,誰願意加班?誰願意陽了之後還加班?誰願意減少見自己孩子的次數?歌頌這樣的事情,這不就是大腦有坑的行爲嗎?

而這樣的行爲,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但這些新聞都是出自官媒,甚至是央視,比如去年央視歌頌一個在重慶幹了三十年的棒棒,拖著沉重的貨物在大街上,同時畫面旁白的聲音說:

相信下力就可以爬坡上坎,既是社會運轉的本原邏輯,也是萬千個冉光輝們的生活信仰。

巧合的是,畫面中光著膀子的棒棒拖著行李路過的時候,一輛保時捷718悠然駛過,仿佛是在嘲笑那個拉貨物的棒棒。

在網友們鋪天蓋地的罵聲下,央視選擇用後期的手段消除那輛保時捷,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保時捷的後面,還有一輛更貴的卡宴。

這就是官媒歌頌苦難的下場,一個飯都吃不起的棒棒如此努力,依舊買不起一輛保時捷,這不就是諷刺嗎?

王朔說過一句話:世界上最無恥、最陰險、最歹毒的贊美,就是用窮人的艱辛和苦難,當做勵志故事去愚弄人民。

如果說歌頌苦難有用的話,那麽爲什麽這麽多的領導不去享受苦難,爲什麽淩晨的政府大樓不是燈火通明。

在弱智吧有這樣一句話,根據吃什麽補什麽的原理,吃苦並不能成爲人上人。所以歌頌苦難的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惡心的人,沒有之一。

這種歌頌苦難的行爲,在本質上就是沒有人性,那些天天喊著苦難多好的人,他們永遠不會安排自己的孩子前去“享受苦難”。

我們歌頌苦難的時候,從來不去尋找苦難的原因,就好比前年大火的“二舅”,66歲老漢攜帶88歲老母親,這個6688的組合看起來就非常酷。

但我們更深層次地追究這件事,就會發現這件事並不簡單:

爲什麽二舅的殘疾證辦不下來?爲什麽要掏空半輩子的積蓄,才能給孩子買房子?爲什麽老母親88歲了,認爲自殺是最好的選擇?

爲什麽二舅年紀這麽大了,還要爲生計奔勞?爲什麽二舅這麽努力,現在的他依舊活得這麽慘?我們現在到底還有多少“二舅”,還有多少“老母親”?

他們在歌頌苦難的同時總是習慣性地忽略這些問題,因爲他們知道,這些問題一旦曝光出來,那麽這個社會肯定會亂套。

歌頌苦難的除了一些官媒,還有一些父母,他們會將自己受過的苦,在兒女的身上重新演一遍,在這些思想的背後,就是歌頌苦難的結果。

吃苦可以,但是不能吃一輩子的苦,更不能去歌頌他,因爲苦難本身就不值得被歌頌,我們要尊重的,是那些人面對苦難堅忍不拔的精神。

《人民日報》曾經講述了一個故事,90後女孩小小,家境貧寒,父親因爲一場車禍去世,母親也常年臥病在床,靠吃藥才能維持生命,爲此,家裏已經欠下了十幾萬的債務。

爲了掙錢,小小幹過各種工作,服務員、銷售、收銀員等等,工資除了家裏的開銷,還要還債。

但是小小並沒有放棄自己,她自學考上了本科,並最終獲得了博士學位,她並沒有歌頌苦難,更沒有感謝苦難。

因爲真正的苦難會壓得人喘不過氣,實在是太苦了,沒有人願意再去感受一次苦難,如果非要他們歌頌,那也不是苦難,而是當時堅強的自己。

史鐵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值得歌頌的永遠不是苦難,而是苦難中不曾沉淪的人。

我們很容易把疾病、貧窮定義爲苦難,然後以自己吃了多少苦爲榮,單純地吃苦我們十輩子也吃不完,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在苦難中成長。

父輩們有父輩們的苦,我們這一輩有我們這一輩的苦,沒有必要將以前的苦強行按壓到現在的孩子身上。

人生本來就已經很苦了,人爲制造的苦難,只會讓日子更苦。

0 阅读:8

靜觀論道

簡介:獨立之人格,仁愛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