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于旭波:科技成果估值,得有一杆精准的“秤”|兩會聲音

國際金融報 2024-03-09 21:20:49

2024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全國人大代表,通用技術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于旭波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提交的建議內容,主要涉及科技成果估值、推進社保“第六險”立法、完善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方式等領域。

01

加快建設國家級科技成果估值平台

科技成果估值是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的關鍵環節,也是堵點難點。沒有規範標准的估值制度和專業的估值機構,國有企業科技成果無法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只能束之高閣。

科技成果估值,得有一杆精准的“秤”。于旭波建議,加快建立科技成果估值規範國家標准和平台。

推動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是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如何打造一杆精准的“秤”?

于旭波建議,一是加快研究建立科技成果估值規範國家標准,推動解決跨部門、跨領域、跨行業科技成果估值的制度性問題,開展科技成果估值的方法、模型和技術研究,保障估值的科學性、實用性,形成科技成果估值規範的國家標准。

二是加快建設國家級科技成果估值平台,鼓勵具有條件的中央企業參與平台建設,形成科技成果及交易信息彙交機制,爲科技成果科學估值提供數據支撐。

三是強化科技成果估值專業機構建設,組織開展科技成果估值改革試點,充分發揮12家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和3家技術交易所的專業平台作用,加緊探索完善實用的科技成果估值制度、規範和流程,盡早形成可操作可複制的估值方法並推廣應用。

02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

與此同時,于旭波還帶來其他兩份建議,關于推進社保“第六險”立法,讓失能人員“老有所護”,以及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完善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方式。

“企業始終站在科技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前沿,能夠了解‘真需求’,接觸到‘真問題’。”于旭波表示,要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進一步完善産教融合人才培養方式。

于旭波建議,要進一步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支持機床等有條件的制造業領域轉制院所、行業領軍企業成爲能夠自主培養碩博士的學位授予單位。同時,調整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的基本條件,支持擁有國家科研平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承擔國家重要科研任務的轉制院所、行業領軍企業直接申請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不將本科生培養質量、學士學位授權年限作爲限制條件。

此外,長期護理保險(下稱“長護險”)是爲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被稱爲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的“第六險”,是健全多層次社保體系的重要補充。

于旭波建議,將長護險作爲獨立險種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推動長護險規範化、法治化、正規化;同時建立統一規範的籌資機制,通過優化使用醫療保險個人賬戶資金、統籌管理和集約使用國家各項涉老資金等方式,爲長護險留出充足的籌資來源。

0 阅读:15

國際金融報

簡介:人民日報旗下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