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威和柴皇後的感情和柴榮自身的能力是其能繼承皇位的基礎

史海撷英 2024-04-16 10:11:39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郭威不豫,不久駕崩。他一共在位三年,終年五十一歲。他執政期間,極力革除曆朝弊政,行與民生息之策,精心治理國家,使後周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恢複了經濟並顯露出民富國強的勢頭,爲繼承他事業的柴榮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從渺遠的夏商時起,中國曆史就開啓了“家天下”的時代,曆朝曆代的帝王爲了保證皇位在皇室血脈中世代傳承,嚴格遵循父死子繼的繼承原則。也就是說,皇位一般都由老皇帝的嫡親兒子繼承,若老皇帝無嗣或無男孩,其親兄弟、侄兒則排第二順位。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郭威患了重病,晏駕之前卻將皇位傳給了和他毫無血緣關系的內侄柴榮,這在卷帙浩繁的中國曆史上是極其罕見的特例。據記載,後漢第二代帝王劉承祐和權臣蘇逢吉忌憚在軍中聲望很高的郭威,還懷疑郭威欲舉兵造反,就將郭威留在都城的家人悉數捕殺,包括其義子(內侄)柴榮的三個兒子也一並遇害。“帝遣供奉官孟業赍密诏詣澶州及邺都,令鎮甯節度使李洪義殺殷,又令邺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真定曹威殺郭威及監軍、宣徽使王峻。”“少帝即位,改鎮甯軍節度。會誅楊邠、史弘肇等,時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屯澶州,即遣供奉官孟業赍密诏令洪義殺之,又令護聖都指揮使郭崇等害周祖于邺。洪義素怯懦,慮殷覺,遷延不敢發,遽引業見殷,殷乃锢業,送密诏于周祖。”“十一月丁醜,威遂舉兵渡河。隱帝遣開封尹侯益、保大軍節度使張彥超、客省使閻晉卿等率兵拒威,又遣內養鸗脫觇威所向。鸗脫爲威所得,威乃附脫奏請縛李業等送軍中。隱帝得威奏,以示業等,業等皆言威反狀已白,乃悉誅威家屬于京師。”這裏包括郭威還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弘肇待侍衛步軍都指揮使王殷尤厚,邠等死,帝遣供奉官孟業赍密诏詣澶州及鄴都,令鎮甯節度使李洪義殺殷,又令邺都行營馬軍都指揮使郭崇威、步軍都指揮使真定曹威殺郭威及監軍、宣徽使王峻。洪義,太後之弟也。又急诏征天平軍節度使高行周、平盧節度使符彥卿、永興節度使郭從義、泰甯節度使慕容彥超、匡國節度使薛懷讓、鄭州防禦使吳虔裕、陳州刺史李谷入朝。以蘇逢吉權知樞密院事,前平盧節度使劉铢權知開封府,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李洪建權判侍衛同事,內侍省使閻晉卿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洪建,業之兄也。時中外人情憂駭,蘇逢吉雖惡弘肇,而不預李業等謀,聞變驚愕,私謂人曰:‘事太匆匆,主上倘以一言見問,不至于此。’業等命劉铢誅郭威、王峻之家,铢極其慘毒,嬰孺無免者。”“郭威乃留其養子榮鎮邺都,命郭崇威將騎兵前驅,戊寅,自將大軍繼之。”

郭威的兒子在這場塌天大禍中被蘇逢吉、孟業殺害。是不是因爲後繼無人,所以郭威才把皇位傳給了與其並無血緣關系的妻侄柴榮呢?其實,從血緣關系上論,至少還有兩個人比柴榮有優勢,或更有資格——郭威的外甥李重進和女婿張永德。

李重進的母親是郭威的四姐福慶長公主,所以他是郭威的親外甥。李重進早在後晉、後漢時期就隨舅父郭威四處征戰,立過不少戰功。郭威稱帝後,李重進先後被封爲大內都檢點兼馬步軍都軍頭、殿前都指揮使等要職,負責節制禁軍,頗有軍事才能;他很清楚舅父兒子被殺後後繼乏人,一直對皇位懷有觊觎之心,或心存幻想。郭威臨終前頒布遺诏,特意讓李重進對柴榮行跪拜大禮,即君臣之禮,定下了君臣名分,李重進這才死了心,徹底放棄了繼位之想。

張永德

張永德和李重進不同,他和郭威毫無血緣關系,但被郭威招爲驸馬,將其唯一幸存的女兒壽安公主嫁給了他。

俗話說:一個女婿半個兒。郭威戎馬一生,最後僅剩這麽一個女兒,因此對她格外寵溺,愛屋及烏,對女婿張永德也很照顧。郭威即位後,二十多歲的張永德和李重進一同在禁軍中擔任重要職務,後來,他和北宋的開國之君趙匡胤交往甚密,爲著名的“義社十兄弟”之一,是五代至北宋初年的名將,曆任殿前都檢點、侍中、東京內外都巡檢使等要職,侍奉過三個皇帝,在後周和北宋都受到重用,即使這樣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最終嶽父郭威也沒將皇冠戴到他頭上。

郭威爲何沒有把皇位傳給和自己更親近的“家人”,卻傳給了一位姓柴的外人?要討論這個問題,就必須提到郭威的發妻柴氏。據記載,郭威共有四任正室,柴氏是第一任,兩人是貨真價實的患難夫妻。“周太祖柴後,本唐莊宗之嫔禦也。莊宗沒,明宗遣歸其家,行至河上,父母迓之,會大風雨,止于逆旅數日。有一丈夫走過其門,衣弊不能自庇。後見之,驚曰:‘此何人耶?’逆旅主人曰:‘此馬步軍使郭雀兒者也。’後異其人,欲嫁之,請于父母。父母恚曰:‘汝帝左右人,歸當嫁節度使,奈何欲嫁此人?’後曰:‘此貴人也,不可失也。囊中裝分半與父母,我取其半。’父母知不可奪,遂成婚于逆旅中。所謂郭雀兒,即周太祖也。”“太祖聖穆皇後柴氏,邢州龍崗人,世家豪右。太祖微時,在洛陽聞後賢淑,遂聘之。 太祖壯年,喜飲博,好任俠,不拘細行,後規其太過,每有內助之力焉。世宗皇帝即後之侄也,幼而謹願,後甚憐之,故太祖養之爲己子。”

柴榮

當時郭威家境不寬裕,柴榮爲幫補家用,常外出做些小買賣,他生性好學,空閑時喜歡讀經史,還練習槍棒騎射,練就一身真本事。成人後,柴榮跟隨養父郭威從軍征戰,積累了豐富的軍事技能、經驗。

經過多年的觀察、考驗,郭威覺得柴榮勁氣內斂、謹慎厚樸,且有膽有識,酷肖自己,且綜合素質與處理複雜事務的能力遠在自己外甥李重進和女婿張永德之上,具備了一個帝王必須具備的潛質,以及治國理政所必須的軍政才能。于是,在後周廣順三年(953年),郭威封柴榮爲晉王兼開封府尹,等于將他當接班人培養。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郭威已病入膏肓,晏駕前,他召集文武大臣,命內侍當衆宣讀自己的遺命:“晉王榮可于柩前即位。”爲了打消衆人的疑惑,他還特意讓親外甥李重進當著滿朝文武的面向柴榮行君臣大禮。當日後周太祖郭威駕崩,柴榮繼承皇位。

郭威

由此可以看出,被譽爲一代明君的郭威不僅雄才大略,還慧眼識才。因爲從血裏火裏殺出來的他心裏很清楚,在那個兵連禍結的亂世中,要靠真本事與能力威望才可治國安邦,如果任人唯親,江山就坐不穩,失去的不僅是江山社稷,還有無量頭顱無量血,所以他必須擇賢而立,選擇最有能力最具聲望的賢者接自己的班。

除此之外,郭威還是一個重情重義的奇男子,早年窮愁潦倒的他之所以能發迹,主要得益于柴氏慧眼識珠、以身相許、傾囊相助,郭威將這份恩情銘記于心。即使出于報恩之心,郭威也會考慮讓柴氏的親侄柴榮繼位,何況還有他和柴榮父子情分。在五代亂世,養子接班的事情也屢見不鮮,況且,他剛即位稱帝沒幾天柴氏就撒手西去,同過患難卻未同享富貴,這讓郭威更加心生愧疚——柴氏爲他舍棄了一切,他又有啥舍不得呢?柴榮也非等閑之輩,後來發生的一切證明他非常優秀,確實是繼承自己事業的不二之選.......

1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