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軍殺出血路,阿拉伯國家准備全面承認以色列:暴露中東實際情況

霏霏說趣事 2024-04-05 14:46:39

爲了您更好的閱讀互動體驗,爲了您及時看到更多內容,點個“關注”我們每天爲您更新精彩故事、分享不一樣的故事瞬間

文|霏霏侃

編輯|霏霏侃

在持續多日的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軍事打擊行動中,阿拉伯國家的反應出人意料的冷淡。面對同胞的慘重遭遇,它們不僅沒有像過去那樣痛斥以色列,反而有迹象表明准備與之修複關系。這種反常態度,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質疑。

究竟是什麽原因,導致阿拉伯世界在這場沖突中臨陣退縮?是否已然將巴勒斯坦人抛諸腦後?還是存在某些不爲人知的隱情?隨著越來越多信息曝光,人們對這一離間現象的猜測與解讀愈發熱烈。

這件事情很快就在網上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網友認爲阿拉伯國家是在權衡利弊,有網友認爲是美國操縱在背後推波助瀾,還有網友認爲是伊朗的影響力讓他們望而卻步。我們且拭目以待,隨著真相的漸次揭開,這段撕裂的陰影將不攻自破。

一旦局勢升級,哈馬斯火力狂轟濫炸便會變成家常便飯。在炮火的映襯下,加沙平民撕心裂肺的哭嚎響徹街頭,血肉橫飛的慘狀無處不在。令人驚詫的是,阿拉伯國家這一次反而扮演了圍觀群衆的角色,向來的譴責之聲竟然銷聲匿迹,仿佛對加沙的遭遇視而不見。

就在以色列的鋼鐵長牙不斷深入加沙腹地的同時,中東版圖卻暗潮湧動著一股新的變革力量。沙特、埃及、約旦等國家開始與以色列修複關系,甚至有望在未來的協議中承認它的合法地位。

更令人瞠目的是,它們還考慮組建多國聯軍,負責控制加沙的秩序和物資運輸,最終讓巴勒斯坦的法塔赫權力機構重新接手。看似無動于衷,實則波瀾暗湧。阿拉伯國家這一反常的背離立場,與其說是對加沙人的徹底抛棄,不如說是基于現實政治的一番精心算計。

一方面,它們對伊朗強大的軍事力量心存戒懼,不願因此惹火燒身。這支被形容爲“青春版俄羅斯“的什葉派抵抗陣線,憑借先進的導彈和無人機,早已成爲中東的不穩定因素,阿拉伯國家實在無力承擔與之對抗的風險。

另一方面,美國對它們的誘惑也是無法抗拒的。華盛頓在中東地區精心布局“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這一全球産業重組的宏大構想,將給沙特等國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加沙更有望成爲金融和航運樞紐。

如此誘人的前景,何人肯拒?面對美式糖衣炮彈的轟炸,阿拉伯國家已然沉醉其中,選擇暫且放棄原則,乘上這股東風。然而,如果將目光拉遠,阿拉伯世界內部千年的宗派矛盾,也是它們如今選擇退縮的重要因素。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分裂對立,遠比以巴沖突更持久、更令人膽戰心驚。除了忌憚伊朗的軍事實力,沙特等國更擔心的是伊朗主導的什葉派力量徹底崛起,擾亂現有的權力格局。

因此,它們不得不緊緊依附美國的翼膀,獲取經濟、軍事上的資助,以期在這場持久戰中占據主動。事實上,這些曾經的“鐵哥們“如今已然成爲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全副武裝都是美制的,駐軍更是遍布其間。

指望它們會組建聯軍反對華盛頓的主要代理人以色列,從一開始就是奢望。反而是伊朗麾下真主黨、哈馬斯等激進組織,成了唯一對抗以色列的力量,但其軍力有限,難以對抗強大的以軍裝備。

這樣看來,阿拉伯國家對加沙的冷淡態度,其實暴露了中東地區一股新生力量的崛起。在利益和現實的考量下,它們不得不選擇了暫時性的“背叛“,向著新的合作方向調整航向。而站在它們的對立面,則是伊朗主導的什葉派陣營,內憂外患,暫時無力對抗。

兩股力量的碰撞,正在重塑著地緣政治的新格局,加沙恐怕只是一個遭殃的犧牲品。數據顯示,目前遜尼派占據穆斯林世界85%的人口,什葉派則只有15%左右。然而,在一些中東國家如伊拉克、黎巴嫩、也門等地,什葉派力量反而占據優勢。

宗教信仰的深層次分裂,是導致兩派長期針鋒相對的根源所在。除此之外,地緣政治鬥爭和原教旨主除了宗教信仰的分裂矛盾,地緣政治權力爭奪和原教旨主義思潮的擡頭,也加劇了雙方的對立。

數據顯示,自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沖突就從未停止過,雙方交火事件在過去40多年中高達逾21次,致使上萬平民傷亡。作爲什葉派大本營的伊朗,其對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憑借雄厚的財力和先進的武器裝備,它在該地區擁有衆多親密盟友,猶如鋪開了一張以“抵抗“爲核心的大網。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等無不在伊朗的直接操控之下。

而另一方面,沙特、埃及、土耳其等遜尼派國家卻防備重重。它們對伊朗的崛起心存戒懼,生怕這一強大的什葉派力量擾亂現有的權力格局。因此,無不在美國的主導下,努力團結一致,嚴防死敵的進一步滲透擴張。

兩股強大力量在中東地區此消彼長、你來我往,宛如一場無休止的拉鋸戰。而遭殃的,往往是那些夾在其中、身陷內憂外患的弱小國家。例如巴勒斯坦、黎巴嫩、敘利亞等,無一幸免于這場持久的宗派鬥爭。

正是由于這一原因,阿拉伯國家集體對加沙事件反應冷淡,其中緣由才更加可以理解。它們不願在美國和伊朗的角力中捅馬蜂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與其陷入泥潭,不如暫時性放棄原則,緊跟美國的步伐,在全新的産業重組浪潮中分一杯羹。

這不失爲一種明智之選,但代價也是沉重的。因爲它們此舉無疑將進一步加劇中東地區的宗派對立,甚至醞釀新的戰爭陰雲。一旦雙方對峙升級,那麽落在中間的巴勒斯坦人將再度承受劫難。

面對如此一潭死水,我們不禁要問:美國到底在中東地區布局了怎樣的新版圖?它的真實意圖又是如何?阿拉伯世界是否面臨被徹底分裂的命運?伊朗及其盟友又將如何應對?加沙民衆的苦難還將持續多久?

這些都是亟待解開的謎團。而要窺其全貌,恐怕還需更多曲折的劇情反轉。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拭目以待,見證中東地區新戰火燃起的那一刻。

4 阅读:4690
评论列表
  • 刺刀 12
    2024-04-06 08:19

    你這新聞哪裏來是,胡賽剛剛火速獲得沙特700億美金戰爭賠款,不要都不行,又火速在沙漠裏撿到超音速導彈,呵呵

  • 2024-04-06 09:18

    殺岀一血路,一個一個來收拾,希望以色列早日統治中東。

  • 2024-04-06 02:18

    中東那裏就沒有好東西:一方“敬酒不吃吃罰酒”,當年覺得“勞資兄弟多,飛機坦克的零頭都比你以色列多”拒絕181決議氣勢洶洶要開戰,七十多年過去了又走回老路。一方“得勢便猖狂”,打贏了覺得“原來施暴這麽爽啊”化身施暴者[流鼻涕]

  • 2024-04-06 14:41

    扯淡

  • 2024-04-06 11:04

    好👍

  • 2024-04-07 17:10

    胡編,阿拉伯人就是因爲不和讓猶太人所欺壓。

  • 2024-04-06 06:34

    以色列認槍杆了,有些國家認和平。

  • 2024-04-05 21:02

    48年按聯合國181方案各自建國就不會搞成這樣

  • 2024-04-06 15:21

    沒有美國撐腰和支持,以色列堅持不了一年

  • 2024-04-06 18:12

    都希望戰勝邪惡,走向光明

霏霏說趣事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