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表明,當存在戰略縱深,防禦比進攻更有優勢,制空權失效

籌海者張曉東 2024-05-13 08:37:10

在以往的時候,典型的陸軍學說都是強調用使用遠程武器開路,讓敵軍的防線崩潰,然後派裝甲和步兵部隊發動侵略性的、快節奏的打擊。這個戰法實際上從拿破侖時代就開始了。拿破侖喜歡用炮兵爲騎兵和步兵開路,即先用炮兵破壞掉敵軍防禦秩序,然後用騎兵沖鋒打亂和創傷敵軍,搞亂敵軍防禦陣地,然後用步兵奪取敵軍陣地。

後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飛機和坦克上了戰場,空軍又開始承擔爲地面部隊掃清障礙的重要任務。二戰期間,空軍在奪取制空權後開始大規模轟炸,爲登陸戰和地面推進掃清障礙,當然火炮,包括坦克和戰艦上的火炮也發揮了一定作用。二戰後,導彈也開始加入爲地面部隊推進做准備的工作。制空權的學說日益流行。

雖然這種戰略曾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表現很精彩,但現在烏克蘭和俄羅斯都發現自己在戰場上實踐這一戰法一再碰壁,爲什麽?

首先,遊蕩彈藥和其他遠程武器,包括無人機或衛星等先進的偵察能力,讓進攻的地面部隊在敵軍火力下暴露無疑,這和過去很不一樣。

去年,當時的烏克蘭總司令瓦列裏·紮盧日尼在《經濟學人》上撰文稱,即使是美國幫忙訓練出來的的烏克蘭旅也突破不了俄羅斯在烏克蘭南部的防禦陣地。他還特別指出,俄軍使用無人機來協調炮火,用遊蕩彈藥襲擊,並針對美國制造的精確彈藥開展電子戰。

其次,在新的現代不對稱作戰中,由戰鬥機確立的制空權部分失效,對無人機、遊蕩彈藥和衛星、導彈、火箭彈基本上是無效的。

這就好比老鷹在天上飛,嚇跑了鴿子,但是攔不了成群的黃蜂。此外,在戰鬥機飛不上去的高度還有絕不下來的衛星死盯著地面。戰鬥機下不去的高度還有無人機肆無忌憚的亂飛。戰鬥機加防空導彈能影響的制空權不再是完整的。空軍爲地面部隊鋪路這一原則常常失效。

當然,以上兩點的前提是有一定戰略縱深的情況發生,如果作戰範圍很小,像一個點,那只要一次不睜眼的飽和攻擊也就結束戰鬥了,俄烏戰場顯然是縱深廣大。

但是,進攻是最好的防禦,這句名言依然是真理,任何人都不可能靠防禦取得戰爭勝利。要想取勝,還是需要大量的無人作戰系統,不要僅僅重複老的制空權學說、制海權學術之類的。比如像烏克蘭使用無人艇打壞了三分之一的俄羅斯黑海艦隊。俄烏戰爭已經表明數據傳遞的速度非常重要,具有關鍵性,要知道烏克蘭無人艇不借助西方提供的衛星數據,不具備強大算法和計算能力,是很難取得現在這種戰果的。此外,俄軍也在兩年多的苦戰中不斷吸收經驗,改進自身,比如在將情報傳回火力部隊方面取得了進展,打掉了許多遠離前線的西方提供的先進武器系統遭。

總之,信息化仍然是方向,智能化和小型化在瓦解舊的作戰模式。

0 阅读:17

籌海者張曉東

簡介:曆史與軍事學者,上海社科院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