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租公寓,“穢土”重生

道總有理 2024-03-26 10:43:20

近期,一系列現象的發生讓半死不活的長租公寓重新煥發了生機。

例如數量越來越多的研究生,高校無法承受暴增的在校人數,只能出門尋求長租公寓;再例如,各地旅遊生態複蘇,酒店供需失衡下,長租公寓也能分上一杯羹……總之,這個曾經是風口的産業,曆經曲折,依舊在謀求複活。

長租公寓的爆發要追溯到2016年,當年一項住房制度出台,直接引爆了租房市場。此後,大批房企、中介公司、創業者、酒店系沖入長租公寓賽道。2018年,蛋殼和自如“搶房源”、“搶市場”爭得火熱。2019年和2020年,青客公寓和蛋殼公寓先後上市。

然而,隱患也就此埋下。

2020年以後,長租公寓成爲暴雷重災區,有統計顯示,2020年近60家長租公寓爆雷。時至今日,這片昔日沸騰的市場沉寂日久,需求、資本又開始蠢蠢欲動,等待複活,也在情理之中。

機會來了,房子沒了?

長租公寓複活的征兆一開始得益于突然爆發的旅遊業。

去年年末,隨著哈爾濱成爲全國爭相打卡的旅遊聖地,當地的租賃需求也急速飙升。中央大街等地甚至一房難求,酒店爆滿,民宿訂單一度是2022年同期的兩倍。酒店、民宿市場應接不暇的同時,不少人把目光轉移到了長租公寓身上,哈爾濱當地有些長租房的一次性租期長達兩三年,轉而再租給遊客。

貝殼哈爾濱站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12月至2024年1月,該平台租房成交量達2360套,同比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租房成交量的633套增長272.8%。變相的不動産投資也被無形刺激著,2024年1月,非哈爾濱市人員在冰城購房共2017套,同比增長53.6%。

哈爾濱長租公寓被意外盤活的例子在整個旅遊熱期內比比皆是,2024年開年後,三亞文旅披露過一組數據,2月9日到2月16日,全市經營性住宿設施平均入住率爲88.15%。旅租、日租公寓也開始代替酒店、民宿來填補供應缺口。

長租公寓領域上下震動,被暴雷風波無奈逼退的資本也逐漸卷土重來。就目前看來,比起早期的酒店系、地産系、物業系、互聯網系,長租公寓界的資本玩家又多了不少新身影,例如珠寶出身的周大福,還有一些外資也悄然湧入。

此前,周大福在上海推出長租公寓項目。2024年1月份,希爾頓、雅高、博楓紛紛緊盯國內長租公寓市場,對此領域的投資持續加速。

貝殼數據顯示,我國2022年長租公寓市場規模約580.39億元,隨著規模與熱度的同頻共振提升,長租公寓的資産增值效率也在逐漸提高。仲量聯行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長租公寓大宗交易投資額110億元,超過了前兩年的總和。

但是,從去年以來,長租公寓市場就有一個無法忽視的趨勢:後地産時代來臨,租賃住房供應量也在慢慢減少,長租公寓在上半場就曾上演過各大品牌爭搶房源的魔幻戲碼,接著來到下半場,機會來了,房子只會越來越少。

2023年上半年,就有市場機構統計過,去年第一季度,TOP30集中式長租公寓累計開業規模92.40萬間,同比增長只有7.58%,環比增長甚至不足0.5%。全國範圍來看,去年只有廈門與上海的租賃住宅供應量在增加。

除此之外,重慶、武漢、南京、沈陽、甯波、濟南、天津、無錫、長春租賃住房供地面積降幅都超過60%。《中國長租公寓投資報告》預計,2030年中國集中式長租公寓需求規模將超過1200萬套,但截止2021年,在營集中式長租公寓數量也只有260萬套。

更何況,盡管長租公寓早就聲名狼藉,可年輕人遊離在家鄉外的職場上,租房的需求無論如何都不會消失。數據顯示,上海長租公寓市場平均入住率達到86.3%,自如分散式房源主要城市入駐率已經超過95%,自如寓、自如裏也呈現9成滿租狀態。

長租公寓意外迎來“重生”高潮,資本摩拳擦掌,旅遊業、就業上學的一波波人流量也在頻頻刺激這個再也經不起折騰的行業,可巧婦無米,這比暴雷更令人歎息。

長租公寓“羨慕不來”酒店生意

春節之前,有長租公寓品牌效仿酒店,壓縮了租期,推出了不少短租套餐,來迎接此起彼伏的旅遊浪潮。龍湖冠寓外,泊寓、城家、領寓……甚至在全國各地推出了“隨心住”。長租公寓發展到現在,逐漸脫長向短,無論從模式上,還是産品上都越來越酒店化。

長租公寓“羨慕”起酒店生意,原因也不難猜。

第一,雖然在2023年之前,這個領域基本還是長租爲主,但從2023年開始,市場短租需求明顯提升,1個月、3個月的租期越來越常見,有公司在2023年12月新簽客戶,有30%租戶選擇了短租。

第二,一直以來,長租公寓算是不動産業務中最難賺錢的業務之一。暴雷成行業衆生相已然讓盈利困境昭然若揭,自如、我愛我家負面纏身,赴美上市的青客年度虧損甚至達到5.96億元。亞洲旅宿大數據顯示,泊寓和領寓作爲長租公寓的頭部品牌,直到2023年宣布首次實現盈利。

效仿酒店,縮短租期,在某種程度上能快速提高收益,靈活回收經營成本,酒店動態的定價模式也讓企業有了一定的市場控制權。旅遊市場注定還要沸騰一段時間,長租公寓變短,迎合的是瘋狂的文旅消費。

可有一點需要注意,從公寓到酒店,不是改變租期就能改變居住條件本質的。短租市場裏,消費者往往會更加注重居住環境、條件。有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以來,年輕人對出行居住體驗因素的關注程度提升了34%。

再者說,短租周期決定了長租公寓勢必要增加運營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還有日耗用品成本。這對本就盈利不易的長租公寓來說,恐怕不是一樁小事。一旦要徹底轉型酒店業務,投資只會更多。

數據顯示,目前長租公寓單房的投資均價爲6-7萬,中檔酒店(亞朵、全季)單房的投資均價爲10-12萬元,長租公寓單房的投資均價少于酒店,主要是在消防和裝修。此前,自如就在計劃壓縮房屋的出租周期,爲此加入了不少生活服務項目,如裝修、保潔、維修。

長江商學院數據顯示,自如提高生活服務,的確改變了原本的租賃周期,一度讓房子出租周期從平均45天縮短到4.7天。但提高服務與居住環境,勢必帶給自如更重的經營負擔,如此一來,只能漲價,此前自如的房租被爆漲幅超過10%。

這顯然惹急了本就消費降級的年輕人。

自如不得已提出了新的模式,讓業主提供資金裝修,自如提供“保底租金”,雙方共享“增益”,根據公開資料,自如保底租金爲預估市場租金的80%~90%,增值服務費爲預估租金的10%。可這種舉措無疑讓長租公寓又多了一項暴雷風險。

更有意思的是,長租公寓想“變身”酒店,不少酒店品牌也在暗中布局這片市場。以雅高爲例,品牌預計到2027年將有超過150座公寓投入運營,增長率超過200%。專業酒店玩家入局,無時無刻不在攪動水花。

自如們的陣腳,又要亂了。

萬物下沉,除了“長租公寓”

消費降級時代,消費市場出現了詭異的一幕:萬物皆在下沉,餐飲品牌、服裝品牌、甚至汽車品牌……降價的降價,開放的開放,曾經只在一二線城市活躍的品牌開始集體湧入五環外。唯獨,長租公寓似乎對“下沉”一點興趣沒有。

去年,根據克而瑞租售統計,有7家企業落地中高端公寓産品線。時至今日,長租公寓依舊以一二線城市爲主要布局市場,走出五環內,仿佛永遠不會發生在這個領域。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中高端公寓産品在整個長租公寓市場,具有相對更高的産品利潤,發展潛力巨大。根據克而瑞數據,2023年僅上海中高端集中式長租公寓市場規模就已接近60億元。其次,受五環外房價的影響,下沉市場的租房需求遠不如房價高昂的五環內。

根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在全國重點50城中,2023年26個城市租金房價比低于2.0%,深圳、北京、南京、上海等核心一二線城市房價較高,租金房價比也僅約1.5%左右。相比五環外冷清的租房市場,五環內租房熱潮從未停歇。

截至2023年上半年,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大核心一線城市的長租公寓項目的平均出租率分別爲89%、93%和96%。特別是上海,從2018年至2023年第二季度,上海長租公寓項目大宗成交金額呈波動上升趨勢,預計2023年全年交易金額將成爲近年最高。

截至2023年中期,上海長租公寓的交易金額已經達到64.8億元。

另外,長租公寓又迎來一場緊張的“房源”爭搶大戰。不僅受後地産時代影響,還因爲投資市場風聲鶴唳,不少人不再把房産當成一項固定投資,整個長租公寓市場的房源供應也在下降,特別是三四線城市。

一二線城市的情況稍微好一點,比較五環內的房産投資回報率始終不低。事實也的確如此,去年,貝殼研究院做過一個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10月底,一線城市在平台上挂牌“租售房源”的房源量同比高出10%以上。

當然,即便一二線城市房産投資也在趨于安靜,但不少品牌已經開始盯上了改造老舊小區。以自如爲例,據悉,自如增益租模式簽下的第一單,是一套上世紀80年代建的房子。五環內的破老小,自然而然成爲長租公寓下一階段的關鍵。

貝殼研究院報告顯示,老舊小區的數量占總體存量比重最高的三個城市爲上海、濟南、北京,20年以上老舊小區占比分別爲61%、49%、47%,這也正是一些頭部長租公寓品牌重點布局的城市。

當然,長租公寓持續高端化,也有品牌競爭因素。這個行業從發展以來,明裏暗裏的爭鬥就沒消停過,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跨界做起長租公寓生意,連珠寶企業也沒錯過,往後的品牌經營壓力只多不少。

高端化,或許是一種品牌差異化手段。據悉,不少長租公寓品牌已經開始大力改善居住環境,力求條件高端。人臉識別、入戶光纖、智能門鎖已經是標配,還有的自帶配套設施,如,健身中心、會客區、兒童活動區、休閑娛樂……種種迹象顯示,長租公寓越來越高端。

資本玩得不亦樂乎,苦的只有年年租房的打工人。

0 阅读:28

道總有理

簡介:歪道道的奇思妙想。探索新經濟,不走尋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