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曆史上只有取得波羅的海沿岸和黑海沿岸的兩位沙皇被尊爲大帝

史海撷英 2024-03-29 14:31:46

沙俄最初被稱爲莫斯科公國,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爲沙皇,俄國這才進入沙俄時代。

沙皇在羅馬帝國被稱爲“凱撒”,也就是副皇帝的意思。和正皇帝“奧古斯都”實際上還有一段距離。

到了1721年,彼得一世在大北方戰爭中擊敗了瑞典王國,奪取了波羅的海沿岸的大片地區,包括了如今的聖彼得堡、拉脫維亞以及愛沙尼亞。

爲了表彰彼得一世做出的偉大功績,俄國元老院決定將彼得一世加冕爲“全俄羅斯的皇帝”。自此,沙俄便進入了帝國時代,又稱俄羅斯帝國,彼得一世也被稱爲彼得大帝。

不過不是誰都能加冕爲大帝的,只有爲俄國做出超乎尋常的貢獻時才能被加冕爲大帝。因此,俄國曆史上僅有2人被加冕爲大帝,一位是彼得一世,還有一位則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沙俄原來只是一個不起眼的東歐內陸國家,周圍沒有任何出海口。但是西歐的列強們通過航海計劃,已經從世界各地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這可把俄國人看得眼紅了。爲此,向外擴張,尋找出海口便成了後世俄國人的重任。

彼得一世・阿列克謝耶維奇

彼得大帝能夠從瑞典王國手裏奪取波羅的海沿岸,爲俄國找到波羅的海出海口,這份功勞是開創性的,因此授予他大帝的稱號,俄國人普遍覺得實至名歸。即便是今天,波羅的海沿岸依舊有俄國的一席之地,聖彼得堡依舊屹立在波羅的海沿岸,彰顯著彼得大帝對俄國做出的貢獻。

後來人要想被授予大帝的稱號,自然要做出類似的功績。皇帝有很多,能被稱爲大帝的則少之又少,另外一位便是葉卡捷琳娜二世。

18世紀後期,葉卡捷琳娜二世取代丈夫彼得三世,成爲了沙俄的掌權者。她在位期間一直對外開疆拓土,和普魯士、奧地利三次瓜分波蘭的戰績,就是她在位期間實現的。

不過開疆拓土並不是評選大帝的標准,如果這事能成爲評選大帝的標准,那後來的亞曆山大二世必然可以稱之爲大帝,因爲他搶了清朝至少151萬平方公裏以及中亞400萬平方公裏。

爲了爭取大帝的桂冠,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向黑海進軍,如果能夠在黑海找到出海口,站穩腳跟,那選個大帝是沒毛病的。

葉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謝耶芙娜

從1776年到1792年,沙俄兩次擊敗奧斯曼土耳其,獲得了包括克裏米亞半島在內的廣闊黑海北岸地區。自此沙俄在黑海沿岸有了一席之地,他們在這裏組建了黑海艦隊,開始了爭奪黑海霸主之旅。因爲這份功績,葉卡捷琳娜二世也得到了大帝的桂冠。

對俄國來說,波羅的海沿岸和黑海沿岸成了他們衡量大帝的重要標准。由此可見,後世的俄國人要想恢複祖業,就必須要攻克這兩大難關。

1917年沙俄覆滅以後,俄國一度失去了波羅的海沿岸。爲此,蘇俄包括蘇聯,都將收複這裏,當成了自己的重任。

1940年,趁著二戰的機會,蘇聯提出東方戰線的概念,直接將波羅的海三國打包並入了自己的勢力範圍,這麽一來,俄國便再次擁有了波羅的海沿岸,算是恢複了祖宗大業。

2 阅读: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