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嶺!汽車芯片「供需失衡」?整車電子架構升級背後的真相

高工智能汽車 2024-05-08 09:51:52

全球汽車行業,正在從幾年前的芯片短缺周期,進入去庫存和重建新需求的新周期。從目前産業鏈典型代表企業披露的數據來看,2024年也將是行業的一個關鍵分水嶺。

本月初,全球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台積電(TSMC)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公司已將芯片業務(不包括內存)的增長預期從之前的“超過10%”下調至10%。

原因之一,就是汽車芯片需求可能出現下滑。此前,該公司首席執行長魏忠信曾預計,今年汽車行業需求全年將繼續增長。

這其中,關鍵的因素還來自于市場供需的不平衡。此前,因爲過去幾年的缺芯,造成車企在去年釋放的大量訂單已經透支需求。

而在車企側,以頭部新能源車企—比亞迪(含騰勢)爲例,2024年一季度標配L2及以上新車交付(不含出口)25.49萬輛,同比僅增長2.12%。

此外,全系標配NOA智駕(地平線、英偉達雙平台)的理想,原計劃2024年銷量目標爲80萬輛。目前,一季度實際交付量爲8.55萬輛,僅完成年度目標的10.69%。

按照此前消息人士披露,理想內部計劃將年度銷量目標下調至56-64萬輛區間,這意味著,供應鏈也將被砍單至少20%。

類似的情況,並非個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車交付量規模排名中國市場前十的車企品牌中,有5家品牌同比增速下滑,或低于市場平均增速。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後期需求的不確定性。

上周,Mobileye公布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48%,至2.39億美元)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芯片訂單減少,同時,還有市場需求不確定性以及庫存過剩,客戶控制支出。

在具體交付量數據部分,一季度EyeQ™系列合計交付360萬套,同比上年同期下滑55.56%,環比上一季度下滑68.97%。

而作爲Mobileye背後的代工合作夥伴之一,本周,意法半導體(ST)大幅下調2024年業績預期,該公司警告稱,汽車市場的持續低迷將影響全年芯片銷量。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意法半導體銷售額同比下降18.4%,至34.7億美元;利潤下降50.9%,至5.13億美元。同時,該公司預計全年營收將比預期目標減少約11%。

2023年,這家公司45%的收入來自汽車行業。由于持續的市場需求疲軟,其預期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將下降26%。

此外,作爲全球主要的汽車CIS芯片供應商,安森美的今年第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5%;其中,車用CIS所屬的ISG業務營收更是同比下滑16%。下遊市場疲軟以及客戶庫存過剩,同樣是主要影響因素。

另一家傳統汽車芯片巨頭—NXP,日子也不好過。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該公司來自汽車行業營收同比下滑1%。該公司高管表示,“對下半年行情,持謹慎樂觀態度。”

而按照Mobileye公司給出的估算,營收放緩將持續到第二季度,但降幅會出現收窄迹象,上半年營收預期將與上年同期持平或小幅下滑。

同時,對于今年整體的市場行情走勢,該公司表達了謹慎樂觀的判斷:預計下半年將恢複到正常水平。

不過,從下遊汽車制造商的數據來看,形勢不容樂觀。3月,歐盟市場汽車銷量同比下降5.2%,這是自2022年7月以來的最大降幅,也是今年以來的首次。

此外,作爲中國車企出海的主要目標市場之一,3月,泰國汽車銷量依然保持低迷態勢,同比下降29.8%。

而在中國市場,一季度國內乘用車新車交付478.43萬輛,同比增長16.75%。不過,從絕對量來看,這個數字剛剛回到2022年的同期水平,與2021年同期的522萬輛相比,還有落差。

同時,對于汽車芯片來說,由于整車電子架構進一步加速集中化,尤其是多域融合、中央計算平台進入上車周期,造成芯片搭載單車數量的下降。

比如,以艙泊一體爲例,過去,座艙和泊車都有各自的控制器(甚至是域控制器)及各種配套芯片。

而隨著高通骁龍8255、8295等高算力芯片的上車,基于單芯片方案的降本增效優勢明顯。尤其是短期內尋求降本普及智能化,來提升新車銷量的車企,剛需凸顯。

類似的情況,還有行泊一體,甚至是艙駕一體。這意味著,對于汽車芯片廠商來說,必須要通過産品快速叠代滿足市場新的需求變化。

以黑芝麻智能的華山A1000芯片爲例,58TOPS (INT8)算力,單顆可支持完整的行車和泊車功能,可以爲車企提供高性能和高性價比的行泊一體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相比而言,早期的分體式行泊,甚至是行泊一體方案,大多數采用的是多芯片方案才能實現落地。只有實現高度集成和複用,才可以幫助車企降本增效。

此外,黑芝麻智能還陸續推出了武當系列旗下的本土首顆單芯片支持NOA行泊一體的芯片平台C1236、行業首顆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C1296量産芯片。

同時,隨著車控ECU(也是傳統燃油車單一功能ECU數量最多的環節)進一步趨向于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架構,少量高性能MCU也正在取代多顆低性能MCU配置。

比如,歐菲光已經規模交付的第五代車身域控制器(BGM),將傳統的BCM、以太網網關、空調控制器、門模塊等進行集成整合,在滿足多樣功能需求的同時,成本大幅降低。

而在今年北京車展期間,芯馳科技也推出了面向“1+N”中央計算+區域控制架構的多顆高性能車規級MCU;其中,ZCU旗艦産品E3650,支持虛擬化以及全自研硬件通信加速引擎。

這意味著,過去車身控制的多節點型MCU,將會被中央和區域控制的高性能MCU逐步取代。比如,去年沖刺IPO上市的車規級MCU供應商—芯旺微,就已經受到影響。

數據顯示,由于“缺芯潮”現象持續緩解,2023年上半年,芯旺微營收同比下滑23.57%,其中,車規級MCU銷售收入較去年同期也出現下滑。

該公司表示,半導體行業自2022年下半年開始處于下行周期,下遊電子行業整體處于去庫存階段。而在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看來,市場需求的質變,同樣是關鍵變量因素。

衆所周知,過去幾年,大部分國産車規級MCU主要出貨受益于中低端節點型ECU的國産化降本/保供,極少數企業涉足高性能域控市場。

這意味著,大量湧入車規級MCU市場的新玩家,在經曆缺芯潮的蜜月期後,已經面臨市場結構性調整的「去産能」周期。

按照某國際MCU大廠的說法,過去車上每個應用可能至少都需要一顆帶功能安全的MCU;現在,這些應用都被域控整合到一起,就只需要一顆帶功能安全的高性能MCU。

此外,一些廠商表示,汽車市場的內卷,不管是主機廠、零部件廠商還是芯片廠商,確實都感受到了價格的壓力,但是目前的內卷不僅僅是卷價格,還在卷創新和新的應用。

目前,汽車行業各産業鏈環節競爭都較激烈,行業正在洗牌。之前,行業缺貨時,客戶的最大需求是保供。而接下來幾年時間,品控、成本和技術叠代,成爲新的競爭要素。

0 阅读:3

高工智能汽車

簡介:專注智能汽車産業鏈的市場研究、媒體會議和投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