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問題牽動國際關注,金燦榮解讀俄羅斯立場,揭示其中奧秘

軍秘一點通 2024-05-09 13:34:52

5月2日,美國情報官總監海恩斯指出,中俄兩國目前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日益緊密,且已擴展至台灣問題。這一趨勢促使美國政府各部門制定新的計劃,以因應可能的中俄聯合作戰局面。

我認爲,海恩斯的判斷是不准確的。

就兩國關系的定位而言,中俄雖然是緊密的夥伴,但並非結盟關系;在戰略層面,中俄都不願意走向結盟。

結盟雖有利有弊,優勢在于在需要時有盟友提供支持;但劣勢在于可能會被盟友牽制,因爲結盟往往是針對第三方的。

邏輯上來看,結盟意味著與某一方結盟就會得罪其他方。

1982年9月1日,在中國共産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鄧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了中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概念。

關于新的曆史條件下對外政策的獨立自主,鄧小平的解釋是:“我們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參加任何集團。

我們與世間各國保持友好往來,我們與誰都交朋友,但不與任何集團結盟。

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的霸權主義行爲,我們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對其他國家的侵略行爲。

我們言行一致,秉持公道,辦事公正。”

自中共十二大以來,不結盟外交一直是我們的政策基石。

目前,俄羅斯並未考慮與中國建立全面結盟,因爲這樣的結盟可能會限制俄羅斯的戰略靈活性。

因此,在國家戰略上看,中俄不太可能結成聯盟。我們會維持良好的友好關系,但並不會簽訂結盟條約。

中俄形成了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在許多議題上都展現了合作的緊密關系。

實際上,中俄相互扶持,彼此都是後盾。

中俄關系的牢固,爲我們處理東南和西南方向的壓力提供了穩定的後盾;同時,俄羅斯也能夠應對來自歐洲方向的挑戰而感到安心。

盡管中俄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合作領域,但這種具體的戰略協作並不等同于法律上的聯盟,兩者之間還是有所區別的。

中國大陸在解決台灣問題時,我相信不會倚賴外部力量。

我認爲國家統一的進程已經啓動,但我們更傾向于通過和平手段實現統一。

即便非和平方式也是可行的,中國大陸目前擁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和綜合國力。

外部支持是可取的,但即便沒有也不成問題。

我認爲,綜合考慮各方因素,中俄聯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們有足夠的實力和智慧來解決台灣問題,因此海恩斯的觀點是不正確的。請返回搜狐以獲取更多信息。

0 阅读:0

軍秘一點通

簡介:我就是我,顔色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