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更強大:納粹德國沖鋒隊還是黨衛軍?

武器與戰爭 2024-03-06 00:58:23

朋友們,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談一談20世紀30年代中的德國沖鋒隊和黨衛軍。他們雙方勢力之間的權力鬥爭,究竟是哪一方更勝一籌呢?現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首先,沖鋒隊和黨衛軍之間的所有一切糾葛都來自于納粹黨內部的權力鬥爭。沖鋒隊因爲其成員總是穿著黃褐色的卡其布軍裝,左袖佩戴萬字袖標,因此也被稱爲褐衫軍。最初,沖鋒隊是一個准軍事組織,任務就是主要負責保護納粹領導人並擾亂政治對手。在恩斯特·羅姆的帶領下,沖鋒隊在納粹黨掌權的過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過很快,沖鋒隊和黨衛軍之間的關系開始變得越來越緊張,因爲黨衛軍是希特勒的私人保镖。兩個組織一開始的職能性質都差不多,都是保護希特勒。但是黨衛軍在希姆萊的領導下,開始不斷地尋求擴大其影響力並鞏固黨衛軍在納粹統治集團中的地位。這自然也就引起了兩個組織之間,互相爭奪控制權和資源的權力鬥爭。

  在納粹黨的初期階段,沖鋒隊一直是希特勒上台的重要工具:一開始只是一小部分執法者,以確保一些煽動分子不會擾亂納粹的會議。後來逐漸的發展成爲了一個龐大的、組織松散的准軍事組織。同時還經常使用兩種手段,一種是出于政治動機的街頭暴力的捍衛者,一種是出于政治動機的街頭暴力的發起者。如果沒有羅姆和他的沖鋒隊,希特勒就不可能崛起。

 但到了1933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現在掌權的希特勒,需要爲德國人民提供他所承諾的安全保障,但沖鋒隊已經習慣了十多年來的政治暴力。事實證明,沖鋒隊此時已經不再適合希特勒目前所需的情況了。龐大的沖鋒隊人數超過200萬,多數都已經發展成了街頭龐大的收保護費組織或者街頭暴徒。醉酒鬥毆或者襲擊警察等行爲很常見,甚至還騷擾外國的外交官。

  這個組織的意識形態與納粹黨其他主要成員的意識形態之間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大。沖鋒隊的成員,大多數是來自于魏瑪共和國時期的窮人、失業者或者是對社會不滿的人士。相當于一直都是在共産主義邊緣搖搖欲墜的左翼分子。無論是出于何種意圖和目的,不得不承認在沖鋒隊內部,有70%的沖鋒隊新兵都是前共産黨員。這個組織對希特勒上台之後其實並不滿意,而且它想要更多權力。並且沖鋒隊確實也有這樣的實力。沖鋒隊的新成員始終在與日俱增,而且自1931年以來,沖鋒隊的所有控制權,一直都集中在恩斯特·羅姆手中,並且沖鋒隊做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像黨衛軍一樣,需要事先向當地的納粹辦公室彙報。羅姆和沖鋒隊對權力的渴望,導致他們越來越疏遠其他支持希特勒的人。  羅姆和他的沖鋒隊呼籲進行社會主義革命,以及瓦解德國當地的貴族莊園和商業集團,這使得他在納粹黨內多處樹敵。因爲當時納粹黨沒有錢了,已經快破産了,已經到了不得不要向商人、貴族要錢的地步了。此時,羅姆和黨衛軍做著和納粹黨相反的事情,這怎麽行呢。因此,希姆萊看出了一點,並認爲這是一個政治機會,可以讓他的羽翼未豐的黨衛軍成功徹底擺脫沖鋒隊的控制。

  羅姆其實也是一個有遠見的人,他不僅厭惡所有的德國貴族包括貴族軍官團,並且試圖讓沖鋒隊崛起成爲新的德國軍隊。羅姆想到做到,立刻就寫信給當時的納粹國防部長馮·布隆布格,說明戰爭行爲沖鋒隊其實更加擅長,並遊說希特勒任命他爲國防部長,並最終正式向國防部發送了一份備忘錄,要求沖鋒隊取代德國國防軍。  1934年2月,希特勒試圖通過他本人、羅姆和國防部長馮·布隆布格的三方會面,來平息當前的緊張局勢,並迫使羅姆承認國防軍的地位。但即便如此,羅姆也只是在希特勒在現場的時候表面隨聲附和。當希特勒一離開,羅姆就大聲宣稱,他才沒心思“聽下士的話”(希特勒軍銜爲下士)。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德國的人民、軍隊、工業界、貴族甚至墨索裏尼本人都在試圖要求希特勒控制沖鋒隊,希姆萊和戈林也表達了對希特勒的支持,而羅姆則正在努力地鞏固他的地位。6月下旬,事情來到了緊要關頭。  希特勒前往興登堡總統位于普魯士諾伊德克的莊園,但到了那裏,希特勒並沒有見到興登堡,而是見到了國防部長馮·布隆格。興登堡知道馮·布隆格和希特勒關系良好,因此選擇他來代替興登堡向希特勒傳達信息。很顯然,這條信息就是和沖鋒隊有關的。其內容主要就是“控制住你們的沖鋒隊,否則我(興登堡)將解散政府並宣布戒嚴”。

  希特勒必須要采取行動了  接下來的幾天裏,希特勒爲抓捕羅姆進行了許多緊張的准備工作,既要證明其合理性,又要允許它發生。6月25日,維爾納·馮·弗裏奇將德國全軍處于最大戒備狀態,以提醒希特勒注意興登堡的最後通牒。希特勒則迅速通過國防部長辦公室主任瓦爾特·馮·賴歇瑙向軍隊保證他即將對恩斯特·羅姆采取行動,並請求陸軍的合作。6月29日,布隆伯格在《人民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向希特勒保證了來自德國陸軍的支持。

  長刀之夜  第二天,6月30日,淩晨4點30分,錘子落下。一如既往,狡猾與無情的希特勒在反對沖鋒隊的行動中,毫不猶豫地也同時向除沖鋒隊之外的其他敵人也發起了攻擊。德國副總理弗朗茨·帕蓬被捕,他的一些同事被謀殺。庫爾特·馮·施萊歇爾和費迪南德·馮·布雷多將軍多年來,一直在政治上利用羅姆與希特勒的分歧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因此,雖然他們並沒有被指控與羅姆合作過,但是依舊也處于被謀殺者之列。沖鋒隊在此次行動中受到重創,主要成員上上下下數百名高級官員被捕,數十人被處決,其中也包括羅姆本人。自此,沖鋒隊開始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黨衛軍正式開始崛起。  恩斯特·羅姆本人一直受到社會和階級問題的驅動,他可能或許覺得自己身後有200萬人的軍隊勝過只有10萬人的德國軍隊,但是最高權力還是掌握在一小部分人手中。長刀之夜其實也不亞于一場屠殺,只不過目標是德國本國人。

圖一:沖鋒隊標志圖二:黨衛軍標志圖三:沖鋒隊在勃蘭登堡門口遊行圖四:恩斯特·羅姆圖五:馮·布隆布格圖六:馮·賴歇瑙圖七:庫爾特·馮·施萊歇爾圖八:費迪南德·馮·布雷多  感謝閱讀,歡迎分享你的見解!

0 阅读:61

武器與戰爭

簡介:一個終身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