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劇如果有段位的話,《雍正王朝》可以稱之爲“太上長老”

港影記憶 2024-03-14 23:47:51

有人說,如果曆史劇有段位,那麽《雍正王朝》絕對算是太上長老般的存在。

它的評分常年占據曆史劇的前幾名、十余項大獎……都在證明著,它擔得起觀衆心中“國産第一曆史正劇”的稱號。

經過4年多的籌拍,1999年,《雍正王朝》終于得以播出,而且一經播出就掀起了收視狂潮,收視率曾達到過恐怖的16.7%。

前些年這部劇評分還不到9分,還沒有《康熙王朝》(9.2)的高,如今已經攀升至9.4分,這也證明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時也是經典的魅力。

這部劇講述了雍正帝勤勉的一生,雖然僅僅在位13年,但清除了康熙朝留下的弊端,爲乾隆開了一個好頭,不誇張地說,沒有雍正,就沒有康乾盛世。

然而如此優秀的一部電視劇,從開始籌拍到編劇、選角等,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難。

01、坎坷的劇本改編之路

1994年,二月河的所寫的《雍正皇帝》的下冊《雍正皇帝.恨水東逝》出版,在當時可謂是火得一塌糊塗。

在那個年代,有人不惜用3000元得高價來求購一冊圖書。

而且當時要買下全套的書要花費近萬元,在當時可以說是巨款了。

這部作品的火爆也引起了劉文武的注意,他在讀完之後完全被這部作品吸引了,深深折服在雍正帝的魅力之下。

于是他找到了二月河,斥巨資買下了改編權。但在尋找編劇時,卻遭遇了一定的困難。

當時劉文武找了好幾個知名編劇來改編這部小說,但是半年過去了,他們都沒能改編出令劉文武滿意的劇本。

此時有朋友向他推薦專攻戲曲編劇的劉和平,在劉和平看過原著後,也很有興趣。

但是此時他剛剛經曆了喪父之痛,遭受了不小的打擊,無心改編劇本。

得知此消息的劉文武並沒有就此放棄,他派去了一位打字員,並對劉和平說:“您說他去寫。”

被劉文武的真誠打動,劉和平不再拒絕,電視劇與小說不同,需要有激烈的對立與沖突。

于是,修修改改了兩年之久,終于在1997年的10月8日,劉和平完成了劇本的改編,此時的他就像丟了半條命一般瘦骨嶙峋。

而巧合的是,劇本完成的這天,恰好是雍正帝去世262周年,也許一切都是冥冥中注定了的。

在電視劇播出後,首次擔任電視劇編劇的劉和平,就奪得了19屆飛天獎的優秀編劇獎,可見劉和平的實力以及劇本的優秀。

02、激烈又戲劇的導演之爭

在劇本完成之後,得知消息的導演們都紛紛想要拍攝。

但要求極高的劉文武,想要找一位有實力的導演,來保證這部劇的品質。

當時他向張藝謀、陳凱歌等人發出了邀請,但他們卻因爲種種原因而錯過。

面對這種情況,劉文武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有傳言稱,劉文武專門去算了一卦,大師說:“想要拍好,就讓女人來拍,往西走,一定能碰到。”

于是胡玫就出現在了劉文武的視線中。但是劉文武卻擔心胡玫經驗少,會拍不好這部戲。

胡玫也深知自己在其他導演中的競爭力不大,但作爲原著的忠實讀者,她對于拍攝好這部劇很有信心。

甚至還去雍和宮上了一炷香,許了一個願望:“如果真要是能讓自己拍,我會很認真地去完成它。”

沒多久,胡玫果然接到了劉文武的電話,但是面對著經驗不多的胡玫,劉文武還是有著很多顧慮。

不過接下來胡玫的兩句話打消了他的疑慮,一句是“這部作品非常難得,我希望你們珍重這部作品,即便不讓我拍,你找不到一個好的導演去拍,盡量不要拍,別把作品毀了”,另一句就是“只有我能拍好它”。

面對著如此有信心又真誠的胡玫,劉文武哈哈大笑,一句“那你就去幹吧!”,定下了胡玫來擔當這部劇的導演。

而胡玫也是非常盡職盡責,不僅爲了拍好這部劇,聯系了相關部門,借來了“紫禁城”。

而且還請來了88歲的愛新覺羅·毓鋆來做電視劇的顧問,可見她對這部劇的用心和重視程度。

03、主演臨時“跑路”,成就了唐國強的經典

在編劇、劇本、導演都定下來之後,就到了選角環節,而這部劇的拍攝基調似乎就是艱難二字,選角的道路也顯得十分艱辛。

首先是主角雍正帝的飾演者,一開始導演定的演員並不是唐國強而是張豐毅,唐國強飾演的八王爺。

在看過劇本後,唐國強十分想演雍正帝,他認爲這個角色跟自己之前的角色大不相同,非常具有挑戰性,于是他主動向導演毛遂自薦,但導演拒絕了他。

即使如此,唐國強也沒放棄,他專心鑽研劇本,研究雍正帝的一言一行、心理活動。

臨到開拍前,張豐毅棄演了,因爲陳凱歌邀請他出演電影《荊轲刺秦王》。

後來張豐毅在節目中表示,後悔錯過雍正這個角色,雖然在《如懿傳》中演了,但兩部劇不可比較。

面對著主角的“跑路”,胡玫的腦袋都要大了。

此時唐國強再次自薦,胡玫同意他試戲。

在裝扮完成後,劇組的人都被唐國強帝王氣質征服了,再加上試戲時的狀態,胡玫當下就拍板由唐國強來演雍正。

唐國強“升檔”主角了,八王爺的角色就空了下來。

于是唐國強就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王繪春,也正是由于這次機會,王繪春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成爲了“王爺專業戶”。

04、“康熙”也曾拒演,出演後卻成爲經典

在主演定下之後,康熙的演員也需要好好選擇。

畢竟44集的《雍正王朝》,前20集都是“康熙王朝的故事”。

在看一場話劇時,劉文武看中了時年60歲的焦晃,認爲他簡直就是“康熙本熙”。

但劉文武再次遭受到了當頭一棒,在接到邀約後,焦晃果斷拒絕了,稱自己不會去拍剃光頭的現代宮廷劇。

但劉文武遭受的打擊也不是一次了,焦晃的拒絕並沒讓他退縮,而是強行把劇本塞給了焦晃。

在看過劇本後,焦晃知道這不是“現代宮廷劇”,而且他也被劇本吸引了。

于是主動聯系了劇組,同意出演康熙。

在進組後,雖然是老戲骨,雖然演技沒得說。

爲了演好康熙這個角色,焦晃提前查閱了不少資料,揣摩康熙的人物性格,研究當時的社會背景,更是把台詞背了又背,對著鏡子演了又演。

《雍正王朝》播出後,焦晃飾演的康熙瞬間抓住了觀衆們的心,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似乎都在告訴觀衆,他不是在演康熙,他就是康熙。

而在這部劇之後,焦晃也獲得了一個新名字——愛新覺羅·焦晃,這個名字也是觀衆們對他演技的認可。

05、杜志國“被綁架”到劇組

相比于唐國強和焦晃的參演,杜志國的加入就顯得非常戲劇性了。

當時正在其他劇組拍攝的杜志國,接到了一個電話,對方稱自己是《雍正王朝》電視劇的副導演,問他還有多少天結束拍攝。

在得到還有二十多天的回答後,對方直接說了一句“二十天後你給我回電話”就把電話撂了。

當時的杜志國也是一臉懵,而且對方打的是賓館座機,當時的座機還沒有來電顯示,根本不知道對方的號碼。

于是杜志國就把這個事兒抛到了腦後,沒承想在拍攝完回去之後,在與朋友小聚的間隙,朋友接到了這個副導演的電話,說正在樓下等他。

下樓的杜志國直接就被劇組“綁架”到了拍攝現場。

到了片場,副導演擔心杜志國會不參演,于是對杜志國說:“這是一部好作品,如果你看完劇本,不喜歡,或者作品不火,你每年大年三十打電話罵我”。

接下了角色的杜志國,在看過劇本後,抛卻了最開始的不滿,把不同階段的年羹堯都演繹得入木三分。

如今,距離《雍正王朝》的播出已經過去了25年,劇中飾演邬思道的李定保、飾演佟國維的廖炳炎以及飾演張廷玉的杜雨露三位老師都已經離世。

但觀衆們並不會忘了這部劇,並沒不會忘了演員們塑造的經典角色,更不會忘了這部劇中那個真實的、有血有肉、勤勉執政的雍正帝。(撰文:西窗雪)

2 阅读:435
评论列表
  • 2024-03-17 05:07

    這部劇太用心,導演,劇本,演員都是最高級的[點贊][點贊][點贊][點贊]

  • 2024-03-15 09:12

    現在的電視劇,很難再拍出這樣的高度

港影記憶

簡介:分享經典香港電影,推薦那些年全民回憶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