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我國爲何會將長白山部分領土劃給朝鮮?

追夢的年 2024-02-22 23:46:39

兩個接壤的國家,最麻煩的就是領土歸屬問題,它關乎到了主權、利益以及國家尊嚴等方面,許多紛爭也是由此而引起的。

不過在1962年,中朝劃分邊界時,我國卻將長白山一部分的領土劃給了朝鮮。長白山是中國滿族的聖山,很長一段時間也都在中國的掌控之中,爲何要做出這番安排呢?

要搞清楚這一點,首先得了解長白山的一些曆史脈絡。

封建王朝倒很簡單,半島政權長期是中原王朝的附庸,甚至被直接統治過。清朝建立後,滿族皇帝以保護龍脈爲由將長白山封鎖起來,不允許其他民族進入。

1712年清廷派烏喇總管穆克登去調查中朝之間的地形,旨在繪制最新的《皇輿全覽圖》。這次查邊定界的行爲,引起了朝鮮人的重視。

朝鮮向清廷提了“長白山天池以南爲朝鮮界”的定界請求,最終兩國就將界碑立在了長白山天池以南10余裏的分水嶺上。兩國以鴨綠江、圖們江爲界,長白山天池歸入清朝,界碑以南劃歸朝鮮。從此,長白山成爲中朝界山。

不過朝鮮半島一直將長白山視爲民族文明發源地,在清朝強盛時不敢說什麽,只是內心一直等待著“收複”的時機。長白山在朝鮮的地位有多高呢?朝鮮大臣在給其國王的折子裏有這樣一句:

“我國北路,若周之豳岐,漢之豐沛,列祖舊基,土人尚指某水某丘,列祖陵寢,皆奉北路,而一水一麓,無不發源于白頭。茲山實我朝炳靈發祥之地。”白頭山就是長白山,相當于說長白山是半島所有山脈的祖宗。

到了鴉片戰爭後,中華大地四處起火,清政府忙得焦頭爛額,沒辦法再顧及偏遠地區的一座山,朝鮮就趁機開始了蠶食,一度暗地裏侵占了長白山、鴨綠江以南的中國地區。

光緒年間中朝兩國再次勘界,中方人員驚奇地發現,長白山一帶,竟已成了朝鮮人的聚居地。他們上報給皇帝的折子中有這樣一句“屋宇墳基均已年遠,有舊居朝鮮民百余戶”。

可惜清朝已經沒有讓朝鮮畏懼的能力,只好默許了這種情況的存在。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廷放棄了朝鮮宗主國的身份,此後半島淪爲了日本的殖民地。當時的日本還沒有足夠的實力,它擔心在遠東的極速擴張,會引發中俄之間的聯手。所以在1909年跟中國簽訂《關島條約》,將朝鮮人偷偷侵占的長白山,全部劃給中國。

不過在第二年,日本就將朝鮮半島納入了領土範圍,所以《關島條約》這一手實際也是以退爲進,用長白山來換取中國的默許態度。

後來的幾十年裏,中國和朝鮮處境都很悲慘,兩國官方就沒有再商談過邊界事宜。只是陰險的日本將朝鮮吞下後,始終還是想往中國滲透,所以大量朝鮮邊民在日寇的支持下,湧入中朝爭議區墾荒定居,光是1937年,長白縣朝鮮移民就達4257戶,人口增至24349人。

清廷對此不滿,但絲毫沒有辦法,比較尴尬的是,此後幾年時間裏實際管轄長白山地區的是朝鮮鹹鏡道的惠山和茂山兩府,包括征收賦稅。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朝鮮方面脫離了日本的統治,不再承認日占時期的任何條約,因此長白山的歸屬問題,又成了一樁未定的懸案。

本來中朝兩國應該坐下來好好談談,然而沒多久中國的解放戰爭爆發,朝鮮南北也一直在不斷沖突,所以暫時就擱置了下來。

1950年中國大陸基本已經解放,新中國也已經正式成立,正是解決領土問題的好時機,沒想到朝鮮戰爭又爆發了。如此曲折,真是令人無奈。

1950年10月,由于美軍的介入,朝鮮人民軍節節敗退,眼看東北的戰略安全受到威脅,中國人民志願軍毅然入朝參戰,無數英勇的指戰員奔赴異國上陣殺敵,用鮮血澆灌友誼之花。

在將以美國爲首的“聯合國軍”逼回三八線、簽訂停戰協議後,中國人民還受邀留在朝鮮的領土上,除了防備美國和南朝鮮外,還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

據當時留在朝鮮的王平上將回憶,志願軍共幫助朝鮮修建公共場所881座、民房45000多間、恢複和新建橋梁4260座、修建堤壩4096條、修建大小水渠2295條等等。還有許多中國的大學生、教授都響應號召去往朝鮮傳授知識技術。

中國所做的這一切都是不求回報的,不僅物資無償捐贈,就連志願軍在那邊的生活所需都是從國內運送過去,沒有給朝鮮增添半點負擔。

志願軍在撤離朝鮮時,當地百姓非常不舍,都是哭著送別志願軍。當時的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覺得兩國親如兄弟,就不宜在邊界上分得那麽清,所以暫時沒有談這方面的問題。

只是呢,國與國之間並沒有什麽是永恒的,到了60年代,中蘇兩國關系交惡,一度有爆發戰爭的可能。這時朝鮮也面臨一個困難的抉擇——是該支持中國還是支持蘇聯?

形勢還是比人強啊,蘇聯正值巅峰期,很多方面都能與美國相抗衡,在國際上擁有巨大的號召力。而中國本就被美國封鎖,在與蘇聯鬧掰後,又遭東歐等國針對,實際上已陷入被孤立的困境。

站在朝鮮的角度上來講,選擇蘇聯,可以得到資源、金錢等大量援助,選擇中國,可能會遭到同樣的孤立。因此即便中國人爲朝鮮付出了很多,朝鮮還是做了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舉動。

當然,朝鮮也是受到了蘇聯的多重施壓後才改變的。1960年赫魯曉夫以朝鮮太過親華爲由,大幅削減對朝鮮的援助,兩年後又直接停了軍事援助。

朝鮮當時的唯一目標就是統一半島,所以必須得迅速發展,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得依靠蘇聯。所以朝鮮就在邊界領土問題上向中國發難,希望以這個態度讓蘇聯滿意。

這個問題當時真的很麻煩,從曆史上來看,中國和朝鮮實際長期“共享”著長白山,沒有分得特別清楚。眼見我國猶豫,朝鮮方面就“下了套”,說如果中國不答應,就是傷害兩國人民的感情。

我國考慮到當時的形勢是面臨著美蘇的雙重封鎖,想破局必須跟周邊國家搞好關系,再加上兩國有著特殊的淵源及友誼,長白山對朝鮮又有著特殊的意義,所以就做出了一定的讓步。

1962年,周總理率領代表團去往平壤,與朝鮮簽訂了《中朝邊界條約》,雙方約定以長白山爲兩國的界山,中國占長白山整體的四分之三,長白山天池的45.5%。而朝鮮則占長白山整體的四分之一,長白山天池的54.5%.

中國本來是想通過自己的讓步,換取朝鮮在中蘇之間的中立,可惜事與願違,朝鮮在現實面前還是選擇了蘇聯。

不過到了1991年末,蘇聯轟然解體,這對朝鮮來說也是個致命的打擊。

當初朝鮮的經濟非常發達,一度超過了南邊,但這繁榮的背後,是蘇聯廉價的糧食、能源、肥料等物資的供應,蘇聯沒了,這些優待自然也就沒了。朝鮮本身不産油,原先田野間的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機械設備都熄火了,農業遭遇重創。

中國1992年跟韓國建交時,朝鮮還鬧出過很大的意見,兩國的關系也曾極速降溫。接連失去兩個援助國,朝鮮的黃金時代一去不複返。

直到後來朝鮮實在困難,才又想到了中國。而在經濟上迅速發展的我國,也需要在半島有一個能牽制美國注意力的存在。所以還是應了那句話,國與國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另外縱觀幾個國家的發展曆程,還是感覺必須要獨立自主才能真正地走上大國舞台,若極度依賴一方,一旦其翻臉,那自身就會傷及元氣。這一點,中國做得很好,朝鮮就欠缺了一些智慧!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