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名校模考作文(1014)學習與實踐

小高語文在線 2024-05-15 22:05:14

來源:作文選刊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說文解字·習部》:“習,數飛也。從羽從白,會意。”

“習”(習),古人造字的本義:幼鳥長出白色的羽毛,在鳥巢上振翅習飛。“飛”(飛)的動作是頻繁的,要不停地拍打翅膀,反複實踐,最後才能起飛。

古人稱理論知識的認知爲“學”,稱知識的實踐運用爲“習”。

整體把握漫畫及文字的內容和寓意,寫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認識與評價,體現新時代青年的思考。

要求:選准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立意】

1.學而時習,樂學之道。

2.只"學"不"習",苦海無邊。

3.在"學"中覺悟,在"習"中進步。

學習與實踐:雙翼齊飛,翺翔天際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的這句名言深刻地揭示了學習與實踐的關系。在人生的道路上,學習誠可貴,實踐價更高,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學習是實踐的基礎。學習爲實踐提供了理論指導和知識儲備。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通過勤奮學習,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爲他們的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他不僅深入研讀各類醫書,汲取前人的智慧,還廣泛涉獵各種典籍,了解藥物的特性和功效。正是因爲有了這樣深厚的學習積累,他才能夠在實踐中准確識別草藥、研究藥性,最終著成《本草綱目》,爲中藥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學習就像一座堅實的基石,支撐著他在實踐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實踐是學習的檢驗和升華。“實踐出真知。”只有通過實踐,我們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發現學習中的不足,並將所學知識轉化爲實際能力。“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在農業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造詣和豐富的理論知識。然而,他並沒有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將自己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去。他在田間地頭進行了無數次的實踐,頂著烈日,冒著風雨,仔細觀察水稻的生長情況,不斷調整實驗方案。正是在這些實踐中,他發現了傳統水稻種植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雜交水稻的構想,並通過堅持不懈的實踐,成功培育出高産的雜交水稻。袁隆平的實踐不僅驗證了理論的正確性,更讓理論得到了升華,使他的研究成果在全球範圍內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用自己的行動诠釋了實踐的價值,讓我們看到了實踐是如何將知識轉化爲改變世界的力量。

學習與實踐相互促進。學習與實踐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相互推動,共同發展。“兩彈一星”功勳鄧稼先,他在學習核物理理論的同時,積極參與科研實踐。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時,他又通過進一步的學習來尋找解決方案。他不斷地在學習和實踐之間往返,使兩者相互促進,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正是這種學習與實踐的良性循環,讓他在核科學領域取得了卓越成就,爲國家的國防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鄧稼先的經曆告訴我們,只有將學習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我們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則知之益明。”讓我們在學習中不斷充實自己,在實踐中勇敢探索,讓學習與實踐這對雙翼助力我們在人生的天空中自由翺翔。

0 阅读:1

小高語文在線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