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600年不積水,到現代專家這裏就被淹,竟是現代科技惹的禍?

宇宙天文館 2024-05-18 14:46:03

近期,北方多地的大暴雨可謂是觸目驚心,其中北京更是遭受近140年來最大的暴雨。

或許人們怎麽也想不到,一個本來遠在中國另一邊的“杜蘇芮”會給北京帶來如此大的損失,甚至傳言稱就連600多年不積水的故宮也被淹了。

這種說法是真的嗎?難道是現代排水系統惹的禍?故宮積水到底從何而來?

過去每當出現大暴雨時,故宮“600年不積水”經常會被單拎出來講,似乎古人的排水系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積水問題,而本次的積水是現代人所謂智慧幹預的“惡果”。

其實“故宮600年不積水”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一些史料曾經記載北京是多發水災的地區,每2~3年就會發生一次水,因此故宮也經常受災。

比如光緒十一年的陰曆四月,故宮水災導致東華門等地出現積水。

另外在《少年溥儀》中有這樣的一幕,在溥儀小時候,有一次故宮下暴雨,雨水直接湧入養心殿,而溥儀則在養心殿裏玩水,後來還因此感染腳癬。

史料有關于故宮積水的記載並不少,故宮排水系統不能完全杜絕積水問題。

根據故宮工作人員介紹,故宮排水系統足以輕松應對60分鍾內達到大約20毫米的降水。

在本次暴雨期間,北京的降水量一度達到200毫米以上,這相當于故宮排水量的10倍,而在降雨量高于排水量的情況下,故宮自然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積水。

所以更准確一點來講,故宮不是不會積水,而是有了積水之後,很快也能夠排出去。

比如本次北京突發暴雨之後,有網友拍到慈甯宮的一角出現積水,積水高度一度達到17厘米,但是工作人員發現之後迅速開展排水工作,在雨後半個小時之內便解決了積水問題。

畢竟故宮是古代建築的“天花板”,排水功能在古代建築中絕對的頂尖的,但是故宮排水系統如何運作?

當下故宮擁有兩套排水系統,它們是相互獨立、互不幹擾的。

其中一套是現代排水系統,主要是滿足遊客使用廁所等旅遊需求。

另外一套是古代沿用至今、有著600多年曆史的古排水系統,這套承擔了故宮絕大部分排水需求。

故宮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防水災的問題,爲此設計了複雜系數相當高排水系統。

以太和殿爲例,雨水降落至主體建築的屋頂後會落到台基上,然後再彙總至廣場的地面上。

太和殿廣場的設計是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雨水會順著地勢進入暗溝、明溝,然後彙總流入金水河,最終進入城中的河流。

如今故宮內部分布著大量溝渠,而雨水會在地勢的影響下流入這些溝渠,然後逐漸排出故宮,彙入城市河流。

但是,一旦縱橫交錯的排水系統有任何一條溝渠出現堵塞,那麽都有可能會導致故宮積水。

比如本次慈甯宮出現積水之後,工作人員明顯發現慈甯宮的排水能力有所下降。

故宮每年都要針對溝渠開展清淤等一系列保養工作,這被稱爲“淘修”。

目前故宮清淤的頻率是一年三次,分別是在春夏秋三個季節。

定期清淤加上本就合理的排水系統,故宮應該極少出現積水才對,但是爲何本次慈甯宮還是出現積水呢?

過去一般可能造成故宮溝渠堵塞的是落葉等自然生成的淤積物,這些淤積物通常會在雨水沖刷或者日常人工清理被清除,但是近年來工作人員在清淤時發現影響故宮排水的確實是現代人。

工作人員在清淤過程中發現過塑料袋、礦泉水瓶等現代才有的東西,相比較自然形成的樹葉等東西。

這些現代化的産物不容易被降解,因此會持續性堵塞在溝渠裏。

故宮的排水系統如同人體的經絡,一旦有某個部位出現堵塞,就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所以出現積水並不是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情。

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故宮的排水系統還不足以被稱爲“黑科技”。

相比較高樓密布的現代化城市,故宮的建築分布不算密集,故宮對于排水能力的要求低于現代化城市,兩者的排水難度並不在同個級別。

加上故宮作爲皇家宮殿,排水系統自然要強于其他古代建築。

與其一味吹捧故宮的排水系統,或許更應該思考爲何在故宮溝渠裏會出現塑料袋、礦泉水等人類制造的垃圾。

每個人前往故宮都是爲了一睹這一古代建築瑰寶的風貌,感知古代中國的輝煌大氣,然而最後有的人卻還給故宮埋下積水的隱患,這確實不應該出現!

0 阅读:349
评论列表
  • 2024-05-18 19:10

    用你的所謂智慧去挑戰人家的九族?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萬物皆可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