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縣隆興寺遊記:太美麗!太震撼!

神秘阿飯 2024-04-25 18:01:56

如果來到正定縣只去一個地方,那一定是隆興寺。隆興寺,當地人也叫大佛寺,始建于隋代,擁有十分悠久的曆史,其寺內“六最”,個個都堪稱國寶級震撼。

老實說,我在正定城內是感覺身心疲憊的,唯有在隆興寺的時候,我是感覺興奮的,是感覺到這次旅行有意義的。

早上從酒店出發,爲了減輕肩膀的負擔,我沒有先退房,把背包放在房間裏,打算上午逛完隆興寺後,再趕回去。

一路上哼著小調走近隆興寺,隆興寺8點半開門,此時正是清早,正定街上行人很少,既安靜又幹淨,路過那些看起來很有年代感的巷子和建築時,我有種身處北京的錯覺。是的,這裏的氣質跟京城蠻像。

隆興寺外,有一處照壁,照壁長22.9米,既壯觀又好看,中間圖案爲二龍戲珠,我在這裏看了幾分鍾,然後回身去售票處排隊買票。

現場買票是50元,在網上買則便宜一兩塊,但我喜歡在現場買,因爲紙制門票可以用于自己收藏,對自己來說有紀念意義。

雖然此時才剛剛8點半,但隆興寺前已經聚集了不少遊客。大多是中老年人,一下買好多張票。

拿票過閘機後,首先進入的便是天王殿,這座天王殿正面供奉著彌勒佛,彌勒佛背後兩側則是四大天王的雕像。

也由此開始,我發現來到隆興寺的人們都無比虔誠。除了少數年輕人外,幾乎每個遊客,從天王殿前的彌勒佛開始,便俯身跪拜,磕很多頭。由于想磕頭的人很多,甚至需要在一旁排隊。

跪拜完畢之後,他們都會拿出一些零錢,虔誠的放入功德箱或者案桌上。功德箱上也貼有收款二維碼,但人們還是覺得把現金投入功德箱更莊重和具有儀式感。

我看到有一位大姨,她拎著一個紅色塑料袋,裏面放著一些新鮮水果,她在佛像前雙手合十鞠躬,然後虔誠得將自己帶的水果也擺放在貢桌上,希望佛祖可以享用。

隆興寺是旅遊景區,也是文保單位,目前不附帶有宗教功能,因此沒有上香這些環節。否則的話,必將香霧缭繞,香火更加鼎盛。

這是隆興寺給我的第一場震撼,我在其他地方去一些景區寺廟,絕無看到過如此多的遊客對每一尊佛像進行參拜。

由此,我也發現,來隆興寺的遊客有兩種,一種是欣賞建築、雕塑與壁畫的,另一種是專門過來參拜每一尊佛像的。因爲我看到他們很多人參拜完後就起身出去了,也無需任何導遊講解。

過了天王殿,繼續往裏走,便看到了天覺六師殿遺址。此處是高高的地基,上面並無建築。但這裏仍然設有香爐和蒲團,虔誠的遊客們在此繼續參拜。

這座天覺六師殿始建于宋代,在民國時由于年久失修而坍塌。從它巨大的地基來看,能感受到它當時必然是宏偉的。

繼續向前,這裏的幾處主殿大多始建于宋代,因此在樣式上跟遼金風格的佛殿有些接近,檐飛鸱奇,很是好看。

雖是初春,但寺內的綠植皆常青,有種郁郁蔥蔥之感,一些樹枝上刮著紅色布條,上面是人類的各種美好寓意。

接下來到了摩尼殿,摩尼殿外觀重跌雄偉、富于變化。它的建築形制爲十字平面型,完全遵照宋代《營造法式》。被梁思成譽爲古建築孤例。

我在摩尼殿外拍照許久,因爲這座建築的鸱吻真的非常好看,同時,這裏的鴿子很多,鴿子偶爾會飛落在鸱吻旁邊,成爲鸱吻隊列中的一部分。建築與生靈融爲一畫,真當美麗。

進入摩尼殿後,壯觀的場景顯現在我的眼前。壁上是一座宋代的泥塑五彩懸山,懸山上共有佛像30余身,從側面看去,感覺眼前仿佛就在西天聖地,雲海翻騰,各路佛神顯現,神態各異。而在這座五彩懸山正中間部位,則是被魯迅先生譽爲“東方美神”的倒座觀音。

觀音左足踏蓮,右腿踞起,面容恬靜,姿態優雅。我從未見過如此潇灑的觀音像,真算得上最美了。

在這裏,無數人對著這座觀音像傾倒。參拜的人從殿內排到了殿外,我親眼看到一位阿姨跪在蒲團上,用極高頻率磕頭,連磕10下,迅速起身,將兩張紙幣投入功德箱內。

由于這座五彩懸山實在太美,一些遊客忍不住掏出了手機。殿內站著的工作人員急忙發聲制止,說:請大家保護文物,不要拍照。

在制止下,許多人收起了手機,也有部分人趁不注意趕忙偷拍了兩張。有兩位年齡較大的遊客則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沿著雕像下圍處用手機錄像。仿佛像是研究者,要細致的弄清楚美處圖案。

我旁邊有位背著單反相機的年輕女生,她對工作人員的制止顯得有點逆反。轉身去旁邊工作人員看不到的僻靜處,一邊欣賞壁畫,一邊喀喀喀拍了幾張。

我也來到殿內四周的壁畫處,這裏沒有人,可以很安靜的欣賞。我發現這些壁畫亦十分美麗,精細程度不輸雕像。這裏,即是佛的世界。

在隆興寺所有的殿內,工作人員都是不允許拍照的。但我仍然想說明的是:科學來講,在不開閃光燈的情況下拍照錄像,對任何建築、雕塑、壁畫等,均是無害的,我國目前也沒有任何法律規定遊客不許對文物拍照。

在離開正定的當晚,我就在手機上刷到一條新聞:山西五台縣的兩座唐代建築景區佛光寺與南禅寺,均不再禁止遊客在殿內拍照,並將禁止拍照的提示牌改爲禁止閃光燈。

離開摩尼殿,繼續往前,便是戒壇。在這裏,我看到一位中年婦女,用響亮的聲音在說著什麽,我沒聽清其他,只聽到她的最後一句話是:彙報完畢。

後來,我又在其他佛像處看到她在“彙報”。當她彙報時,很多人都扭頭産生出疑惑的神情,但她顯然不會受到影響。彙報完畢後,她當即坐在一塊石頭上笑呵呵與同鄉人聊天,並從袋子裏掏出食品請她的那位同伴一起吃。

來到了轉輪藏閣,我在這裏看到了巨大的轉輪藏,是木制的,直徑達7米。值得一提的是,這座轉輪藏是宋代的,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轉輪藏。

出了轉輪藏閣,接著走,看到了一些碑,這些碑是曆代修繕隆興寺時留下的。古人這個習慣真好,石碑易保存,因此過了幾百上千年,我們依然可以從這些碑刻上讀取到當時的信息,對研究這座隆興寺的曆史起到了關鍵作用。

看完了碑,眼前即是大悲閣。大悲閣內供奉著聞名遐迩的宋代銅鑄“千手千眼觀音菩薩”。這座千手觀音銅像高21.3米,目前呈黑色。進入殿內,站在銅像之下,感覺自己無比渺小。

上圖來源于網絡

說真的,但從視覺壯觀度上,僅摩尼殿的倒坐觀音塑像與大悲閣的千手觀音銅像,便足以讓這座隆興寺名垂千古,位列石家莊旅遊景點之首了。

由于工作人員不斷制止其他遊客拍照,出于敬畏心理,我也未敢在內拍照。但千手觀音銅像的震撼卻記在了心裏。

坐在大悲閣外,屋檐如天涯,鸱吻如衛士。身邊千年古樹環繞,天空群鳥盡飛,在此禅定一刻,人生恍若三秋。

當然,在這麽古老和美麗的地方,偶爾也會自我營造的意境瞬間被破防,例如在寺內又看到了“這麽近,那麽美,周末到河北”的廣告牌。

最後盤點一下隆興寺的“景點六最”,分別爲:形制最奇特的摩尼殿,最美五彩懸朔觀音像,最古老的轉輪藏,現存最早的楷書碑刻隋《龍藏寺碑》,最高大、最古老的千手千眼觀音,中國古代最精美的銅鑄毗盧佛。

之後,我就沒有再進入殿內了,而是在隆興寺的休閑風景處逛了一番。隆興寺占地面積達8萬多畝,真是很大,我那天上午並沒有完全走完寺內全境。

上午10點半,隆興寺內的遊客已經很多。人們逛遍了大殿後,便如春遊一般去欣賞和研究寺內的花草樹木。在後面的龍騰苑內,這裏像是一座後花園一般,有假山與涼亭。

我很喜歡通往假山的那片竹林,但我並未上去,而是坐在長椅上欣賞了一番園內的經幢。一位年輕女遊客面對經幢雙手合十,祈願著新年的美好期許。

我穿過一處寫有“三世中丞”的牌坊,看到附近有一群石像。而在面前的更遠處,則是一潭湖水,許多遊客在這裏用面包屑投餵金魚。

我對湖中央的一處建築感到很有興趣,它上面雕刻著四條龍,附近有鴿子不時飛到龍上面,威嚴的龍只能幹瞪眼,場面十分有趣。

11點,我差不多得回酒店了,于是便離開了隆興寺。隆興寺前,依然有源源不斷的遊客在買票准備進入,有源源不斷的遊客對著佛像虔誠跪拜。

我在正欲離開時,突然發現隆興寺旁邊便是正定縣博物館,考慮到我的酒店離此有點遠,于是我當即決定用最快的速度逛一遍這個博物館,然後再迅速打車回去。

正定縣博物館很特別,它地上只有一層,參觀該博物館是自上而下的,因爲它在負一層和負二層也都有展廳,螺旋下去。

我粗略看了一下,感覺它跟石家莊市博物館不遑多讓。館內有多個文創區,消費後可蓋章。我實在趕時間,在裏面待了半個小時,便離開了這裏。

回酒店收拾完東西,離開了正定古城內,下午准備參觀石家莊城市館。

0 阅读:78

神秘阿飯

簡介:爲了忘卻的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