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玄宗不幹涉,任由哥舒翰固守,唐軍能在潼關擋住安祿山嗎?

陋室文史 2024-04-28 15:29:18

在安史之亂中,大唐名將哥舒翰的戰敗,對李唐政權可謂是致命打擊。

不少史學家認爲,哥舒翰帶領的唐軍輸給安祿山的叛軍,唐玄宗李隆基難辭其咎。

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一場戰爭的走向,無論在戰爭開始之前局勢有多麽明朗,但最終的結局誰都不敢斷定。

戰場上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能不能抓住機會在很多時候往往能決定一場戰爭的最終勝負。

而唐玄宗本人的對哥舒翰的錯誤指揮和強行命令,則是在最不合適的時機,放棄最大的優勢,打一場最關鍵的戰役,大唐的敗局在一開始早已注定。

那麽,如果在潼關之戰中,唐玄宗沒有瞎指揮哥舒翰,或者哥舒翰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爲理由拒絕了唐玄宗的送命行爲,那大唐的命運是否會改寫呢?

異族出身的大唐名將

哥舒翰並非是中原漢人出身,他其實是一個胡人,生于阿克蘇地區的西突厥部族。

讓一個異族人當大將,在別的朝代是很不尋常的事情,但唐朝國力強盛,風氣開明,各國各族的人都有機會到大唐來尋求機遇,哥舒翰也是其中一份子。

身爲異族,可謂是先天劣勢,無法和漢人的士紳階級讀書人競爭功名利祿,于是哥舒翰走向了對異族人來說最有前途的一條路——參軍。

大唐軍隊裏的嫡系精銳,當然全都是漢人出身的良家子弟,但其他部隊卻充斥著很多西域北境的異族士兵。

一是因爲這些駐守邊疆的軍隊往往就地征兵,二是因爲多數漢人不願意到條件艱苦的邊疆服役,三就是因爲很多異族士兵都想要以服役積累軍功,來換取在大唐的社會地位。

哥舒翰的家族在阿克蘇是名門望族,這得以讓他接受教育,具備比別的士兵更多的優勢。

哥舒翰進入河西鎮軍後迅速就爬上了高位,更得到了皇帝的心腹大將王忠嗣的青睐,一時風頭無二,春風得意。

安史之亂臨危受命

安史之亂前幾年,哥舒翰接替了王忠嗣的位置,成爲了大唐軍隊裏位置最高的幾名將領之一。

安史之亂爆發後,回過神來的唐玄宗,首先讓高仙芝、封常清兩名大將率兵鎮壓安祿山。這兩位大將久經沙場,在分析了情況後做出了正確的判斷:據險固守,以逸待勞,等待叛軍主動來攻打自己,屆時方可取勝。

然而,皇帝沒有給他們這個機會,兩位將軍堅守陣地,不主動出擊攻打叛軍被唐玄宗視爲消極怯戰,甚至可能勾結叛軍。

此時朝堂上各方勢力都暗藏禍心,在宦官的花言巧語和自己的疑心暗鬼影響下,這兩名本能挫敗叛亂,挽救大唐的英雄將領屈辱的死在了唐玄宗自己的屠刀下,而接替他們位置的,正是臨危受命的哥舒翰。

錯殺了高,封二位大將之後,戰局對唐軍更加不利,接二連三的失敗使得唐玄宗在朝野之上的政治地位更加艱難。

此時的唐玄宗急需一場勝利來爲自己挽回威望和信譽,否則官僚和軍隊可能會集體背刺他這個龍椅都坐不穩的皇帝。

李隆基只能指望大將哥舒翰能夠力挽狂瀾,打一場大勝仗來爲自己助威。

他調撥了足足二十多萬大軍給哥舒翰,兵馬糧草全部源源不斷的運往哥舒翰駐守的潼關,以支持哥舒翰的軍隊能夠全力殺敵。

哥舒翰身爲皇帝此時唯一的指望,背負的壓力可想而知,打贏了叛軍,升官發財,飛黃騰達。打輸了,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位將軍的遭遇就是自己的結局。

不過,哥舒翰畢竟是個良將,在仔細分析了叛軍的行軍布陣,後勤補給等多方因素後,哥舒翰也做出了和高,封二位將軍相同的判斷:堅守潼關,等叛軍主動來送死。

蠻橫的命令,錯誤的指揮

後世的史學家和軍事家在複盤潼關之戰後,得出結論:哥舒翰的戰術完全正確,如果唐玄宗沒有逼迫哥舒翰主動出擊,那在潼關只要防守三個多月,安祿山的叛軍就會主動潰敗。

原因有以下幾點:

唐軍的數量本就遠超敵軍,而且糧草補給源源不斷,資源充足;

潼關天險是絕對的地理優勢,在防禦上可謂是占盡了先機;

叛軍此前已經多次輸給了高仙芝等將領的軍隊,本就士氣低下,軍心渙散,只要繼續和叛軍耗下去,叛軍自己可能就會變成一盤散沙。

哥舒翰的戰術正是如此,幾十萬大軍駐守在潼關,還有內地源源不斷的資源供應,叛軍根本耗不過唐軍。

更何況,叛軍因爲缺乏糧草,在江南等地燒殺搶掠來維持軍隊消耗,早已搞得民間對叛軍恨之入骨,叛軍想從民間掠奪軍需資源就更加艱難。

再者說,叛軍多是輕騎兵,擅長機動作戰,以騎射聞名,而唐軍多是重甲,防守厲害,機動戰就非常笨重了。

只要以逸待勞,堅守潼關三個多月,等大唐的援軍抵達之後,方可主動出擊,徹底擊敗安祿山的叛軍。

然而,早已經焦頭爛額的唐玄宗哪能等三個月呢?

深陷政治危機的李隆基逼迫哥舒翰主動出擊,放棄防禦的優勢去找叛軍決戰,李隆基急需一場巨大的勝利來穩固自己的皇位,但戰爭是急不得的。

在李隆基的蠻橫命令下,哥舒翰如果再不聽命恐有性命之危,要被唐玄宗以抗命甚至某逆的罪名處死。

哥舒翰只能帶著幾十萬大軍跌跌撞撞的主動離開了防禦陣地,最終陷入了叛軍的包圍圈中,唐軍大敗,大唐的命運也因此走向了不可挽回的衰敗。

結語:

所以說,哥舒翰的戰術是正確的,如果沒有唐玄宗的錯誤指揮,哥舒翰完全可以贏得潼關戰役的勝利,打敗安祿山的叛軍。

可惜,外行指導內行,只會帶來失敗,唐玄宗在政治上很厲害,但在軍事上一竅不通,錯誤的命令導致幾十萬大軍就此被葬送,連帶著大唐也就此逐步衰亡。

1 阅读:353
评论列表
  • 2024-04-28 19:27

    安祿山造反開始,李隆基對將領已經開始不信任了,封常清高仙芝安思順都被殺,若王忠嗣不死可快速平亂[墨鏡]

  • 2024-05-17 21:58

    李隆基前半生英雄豪傑,後半生混蛋透頂。

  • 2024-04-29 01:33

    兒子一天能殺三個的狠人還說其它。

  • 2024-04-29 08:17

    李唐也不是漢人,鮮卑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