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河北|河北衡水:聆聽創建故事感受城市幸福

河北新聞網 2024-04-12 11:21:09

文明城市創建,是爲了服務群衆,也需要依靠群衆。記者日前走進衡水市的社區、市場和居民家中——

聆聽創建故事 感受城市幸福

文明是一個城市最美的底色。

近年來,衡水市以爲民、利民、惠民爲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一項項便民之舉、利民之策開始實施,市民生活質量、文明素養顯著提高。

春日裏漫步衡水市區,公園裏、道路旁,繁花似錦,草木蔥郁;大街小巷、社區院落,整潔幹淨,秩序井然;公共場所,市民舉止文明……每一個細微之處,都彰顯著文明的力量。

近日,記者來到衡水市,走進社區、市場、居民家中,聆聽一個個文明城市創建的故事,感受著這座城市有形無形的變化。

日前拍攝的格林家園小區場景。 衡水市文明辦供圖

場景一

老舊小區“逆生長” 居民樂享新生活

“地面重鋪了,牆面粉刷了,飛線整理了,管道疏通了……從裏到外,大變樣了!”說起小區改造,衡水市桃城區格林家園小區居民劉建峰高興地說,“在這兒住了20多年,我們變老了,小區卻越來越‘年輕’了。”

建于2003年的格林家園小區,共有16棟樓633戶居民。車輛隨意停、雜物任意堆、窨井總漫水、牆皮常落灰……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這些問題讓小區居民和社區管理人員頭痛不已。

瞄准群衆急難愁盼的實際問題,衡水市在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在提升人居環境等方面持續發力。

老舊小區改造,改哪裏、怎麽改?對此,居民最有發言權。

改造前,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在居民議事廳多次召開交流會和協調會,征集居民意願。

“車輛越來越多,應該多規劃一些停車位。”

“一下雨下水道就漫水,管道得改造一下。”

“樓頂防水得重新做一下。”

…………

衡水市桃城區紅星社區居委會主任秦碩介紹,“我們將居民最關心、最直接的訴求列入改造計劃,反複與設計方溝通,最終確定了改造方案,包括飛線治理、牆體粉刷、停車位施劃、道路硬化等項目。”

不到5個月的時間,改造項目竣工。格林家園小區粉飾一新的牆面、幹淨寬敞的柏油路面,還有規範設置的停車位都讓人眼前一亮。小區裏還增設了微型消防站、樓道裏配備了滅火器,爲居民生活加上了一道安全鎖。

“面子”提升了,“裏子”也要規範。後續如何管理好小區?

爲推進規範化治理,格林家園小區打造了“社區黨組織+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委員會”多元治理模式,構建以黨建爲引領,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共同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如今,小區每個月都要組織幾次居民議事會,讓社區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物業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代表坐到一起,圍繞小區的建設出謀劃策。

“小區現在環境好了,我建議設立居民文明獎、先進單元獎等,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文明小區建設”“小區裏老人、孩子多,建議增加一些適合他們的健身設施”……

“居民的意見建議,我們會詳細記錄下來,逐一解決反饋,爭取讓大家都滿意。”格林家園物業服務中心負責人商秀環表示。

把老舊小區真正改到居民心坎兒裏,格林家園小區是很好的樣板。

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中,衡水市秉承創建爲民惠民的理念,在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打造了多個像格林家園小區這樣的優秀樣板,包括桃城區的衡中家屬院和廣廈家園一期、冀州區的冀建胡同小區……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老舊小區改造938個,改造總建築面積926萬平方米,惠及居民9萬戶,推動了居住環境的整體改善提升。

3月27日上午,衡水市桃城區新華路“微市場”陸陸續續有市民前來買東西。 河北日報記者 高珊攝

場景二

流動攤販有了“家” 城市更添煙火氣

“老板,來個肉夾馍,加個雞蛋。”

“好嘞。”

3月27日7時許,衡水市桃城區新華路“微市場”攤販安運廣經營的肉夾馍攤位上,已經圍了一圈客人了。

“自打有了這個‘微市場’,再也不用到處‘打遊擊’了,生意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呢!”安運廣笑容燦爛,切肉、夾馍,手上的活兒一刻未停。

安運廣的攤位在衡水市桃城區新華西路和康甯街交口處,此處緊臨衡水市第四人民醫院,周圍還有衡水市第四中學、衡水市育才街小學,每天人來人往、車水馬龍。也正因此,這裏曾經是流動攤販的聚集地。

“賣早餐的、賣水果的、賣日用品的,每天早上不到7點,這裏就堵得水泄不通,衛生差、噪聲大,一出門就鬧心。”在附近居住的劉阿姨曾經深受其擾。

此外,由于流動攤販沒有營業執照和固定營業場所,監管部門往往難以對其進行監管,經常“你追我跑”,矛盾不斷。

安運廣對此深有感受:“以前我們的攤位都是流動的,城管來了我們就走,等他們走了我們再來。總是換著地方擺攤,客人來了都找不到,生意沒法保證。”

一頭,是占道擺攤帶來的交通影響和“髒亂差”;另一頭,是藏在市井裏的服務攤點,是民生需求。妥善管理好流動攤販,是考驗城市管理的一道難題。

衡水市將城市管理、基層治理與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同步推進,針對民生需求和城市管理之間的矛盾,探索打造了馬路“微市場”,通過規勸、清退、安置的方式,從源頭上解決攤販需求,讓流動攤販從“遊擊隊”變身“正規軍”,有個“家”。

“對于銷售日用品的攤販,我們規勸他們到附近的便民市場擺攤;有固定經營場所的,勸導他們返回經營點;留下的攤販,按照相關規定讓他們進行健康檢查、辦理小食品經營備案卡。”衡水市桃城區中華大街街道辦事處綜合執法隊隊長吳旭英介紹,他們在不影響交通的區域設置了固定經營點,每個經營點由攤販們輪換使用,既不影響往來車輛通行,又方便周邊居民生活。

“有了這個‘微市場’,周邊環境幹淨多了。”方便又整潔的“微市場”,讓劉阿姨十分滿意。

爲了讓馬路“微市場”真正成爲群衆受益的“民心市場”,桃城區中華大街街道辦事處引入了第三方管理機構,由他們負責提供衛生和周邊交通秩序管理,同時爲固定攤位的商戶提供相關服務,讓居民和商戶都滿意。

因地制宜,科學規劃,衡水市按照“定時間、定區域”的方式,采取第三方管理和商戶自主管理相結合的方式,已建設涵蓋早餐、快餐、便利店等在內的馬路“微市場”96處,惠及市民10萬余人。

“我們今後還將進一步規範流動攤販的管理,讓城市既有煙火氣,又整潔文明。”吳旭英說。

日前,學生們來到沁園社區家風館參觀。 衡水市文明辦供圖

場景三

志願服務“我做起” 文明實踐育新風

“到這裏,咱們家風館所有展出的內容都介紹完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些收獲呢?”

3月27日上午,沁園社區家風館講解員侯喜威的講解受到了參觀者的好評。

侯喜威是衡水市桃城區沁園社區昊和沁園小區的一位居民,作爲志願者參與到家風館的講解活動中。如今,在沁園社區處處可見像侯喜威一樣的志願者,大家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爲社區的各項活動獻計獻策。

“這在過去,根本不敢想。”侯喜威介紹,由于沁園社區地處城鄉交界處,社區人員混雜,常有矛盾。

爲了營造和諧社區,2021年,沁園社區整合昊和沁園小區公共空間,打造了以“家風家訓”爲主題的家風大道,聚焦家風家訓故事、名言警句,以文化人,潛移默化中用中華傳統文化滋養居民家教家風。去年,又在家風大道旁建設了家風館。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尊師以重道,愛衆而親仁”……漫步家風大道,一面面融入了家風、家訓內容的文化牆,將小區環境裝點得古樸典雅。

中華家文化脈絡、中華名門家訓、社區家風……走進家風館,涵蓋了傳統家文化、紅色文化、新時代家文化等內容的9個展區,爲居民傳遞著優秀家庭教育理念。

這些,都成了居民家門口的文明“大講堂”。以好家風引領好作風,依靠這些“大講堂”,沁園社區常態化開展了一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月滿則虧,要理解人生的苦悲,許多事情需順其自然……”3月27日下午3時,昊和沁園小區居民活動中心的一間活動室裏,衡水市作家協會文學院副院長端木杉,正向學員們講述著《滕王閣序》中蘊藏的人生哲理。

由沁園社區組織開展的“國學經典 親子共讀”活動,聘請國學講師爲社區居民講解經典名篇,已經吸引了上百名社區居民參與其中。

“這兩年,我們不斷發掘黨員、教師、文藝愛好者、熱心居民等小區‘骨幹’,在大家的協助下成立了模特隊、合唱團、太極隊、健步走隊等居民文體組織。”沁園社區昊和沁園居民活動中心負責人王金秀告訴記者,每逢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社區還會組織大家一起猜燈謎、包粽子、包餃子。

“去年中秋節,我們組織了一場鄰裏百家宴,當時號召大家一家帶一道菜來。一開始心裏沒底,怕活動搞不好。”王金秀說,沒想到當天居民們有帶排骨的,有拿肘子的,有端牛肉的,都是自家的拿手菜,擺了整整15桌。

豐富多彩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遞著正能量,大大提升了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歸屬感。截至目前,沁園社區已開展各種主題活動300余場。爲引導大家爭做先進,社區裏陸續修建了公德榜、公德林,評選公布好人好事,年底在公德榜雕刻留名,鼓勵居民向上向善。

文明城市創建,離不開群衆的參與。衡水市堅持將開展活動與百姓所需結合起來,不斷豐富群衆精神生活。目前,全市依托名家工作室、文化場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等,培育建設公共文化空間185個,開展各類線上線下文化活動4000余場,惠及群衆400余萬人次,實現百姓共建共享。(河北日報記者 高珊 邢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