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十余年魏建軍微博首次發聲透露了什麽信號?

依點資訊 2024-04-12 16:35:47

3月26日,魏建軍注冊了十幾年的微博,突然開始發聲,得到了諸多網友的反饋,可惜的是,該賬號似乎並非魏建軍本人操作,相關網友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回複。

根據依點資訊觀察,魏建軍的微博似乎不是其本人運營,魏建軍第一條微博內容提及的“3月30日,我們將迎來“全球坦克用戶大會”,我們將邀請熱愛越野的全球車主前往雲南,感受中國越野文化”。

有意思的是,直到截稿日的4月12日,“全球坦克用戶大會”的內容也沒有在魏建軍的微博上展現。

3月28日,魏建軍出席小米汽車發布會,與雷軍互動。

分析人士認爲,京津冀地區是曾經的新能源領頭羊,在北汽勢微之後,如今孱弱不堪,北京方面或許有意撮合北汽、長城和小米來強化當地的産業發展。

只是,長城汽車到目前爲止,尚未有與第三方成功合作的先例,小米亦是如此,所以業界對此方案的前景並不太看好。

十分突然的碰面

全網熱議的小米汽車首款産品SU7發布會當天,雷軍邀請了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的三位創始人李斌、李想、何小鵬,以及剛剛接任北汽集團董事長的張建勇出席,並且將其安排坐在了一起。

此前看似和小米毫無瓜葛,並沒有直接聯系的長城汽車董事長、CEO魏建軍,在小米汽車上市發布會之前,突然開啓了自己塵封了多年的微博賬號,似乎是要學習互聯網公司,公開面對輿論。

關注了小米官方直播的,能看著魏建軍坐著車到來,然後與雷軍進行了一次商務會晤式的儀式,魏建軍送給雷軍的是一輛頂配的坦克700 Hi4-T指導價:70萬元(一說50萬元),而雷軍則回贈了自家的頂配SU7(指導價:29.99萬元),賬面上兩者相差40萬元。

當然,按照傳統的習慣,主家喜事,客人送的禮物一般價值要高于主家的伴手禮,這也值得理解。

只是,在中國汽車行業曆史上,在發布會現場互相送車的情況並不多見,出于什麽考量,外人很難知道真相,既可以理解爲,魏建軍與雷軍之間的互相欣賞,惺惺相惜,也可以看成是商家之間借機商業互吹的套路橋段。

之後,魏建軍還在微博上發布了自己帶隊體驗小米SU7的相關視頻,並且高度贊譽了小米的成績,雷軍也在微博互動了一次。

魏建軍時隔多年再次出現在微博,應該不是一時興起,推測是和長城汽車的戰略有關,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借小米SU7發布,獲得更多的關注,畢竟魏建軍十分刻意的坐著“高山”帶“坦克”去送禮。

根據依點資訊的查詢,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9月1日,在此之前的8月18日,湖北小米長江産業基金合夥企業 (有限合夥) 投資參股了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開資料顯示,蜂巢能源是一家電動電池研發生産商,公司成立于 2018 年,法定代表人爲楊紅新,經營範圍包含:集成電路芯片及産品銷售;集成電路芯片設計及服務;集成電路芯片及産品制造等,該公司的實際受益人爲:魏建軍。

因此,雷軍和魏建軍應該早就有過接觸,只是在小米汽車發布之前,雙方沒有公開層面的體現。

有分析人士指出,盡管小米汽車入駐北京亦莊汽車産業園,與北汽和長城都有了地域上的聯系,但是雷軍和魏建軍都屬于偏集權型的領導,雙方展開合作的可能性不高。

小米汽車上市之後,微博熱度不斷,魏建軍此後並未再參與相關話題,長城汽車與小米汽車也沒有進一步的交集。

産品線需要破局

回顧最近幾天的情況,相比SU7的全網熱議,長城汽車2月底剛剛上市的坦克700Hi4T顯得相對平淡,有網友認爲,魏建軍在小米汽車首款新車上市當天帶著新車贈送雷軍,多少有點蹭流量的嫌疑。

以魏建軍一慣的強硬作風來看,我們更願意相信,長城汽車並不是打算傍上小米的流量大腿,這從和雷軍互動之後,魏建軍就再沒有參與與小米汽車有關的話題就能看出。

根據長城汽車公布的最新銷量數據顯示,坦克700Hi4T在3月銷量爲2235輛,當然,坦克700Hi4T的起售價更高,目標受衆更小,首月銷量並不反應其實際表現。

3月29日,長城汽車(601633.SH)發布2023年全年業績報告。報告顯示,2023年其實現營業收入1732.12億元,同比增長26.1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0.22億元,同比下降15.06%;銷售毛利率爲18.73%,同比下降0.64個百分點。

銷量方面,2023年長城汽車實現銷量約123萬輛,同比增長15.85%。其中,海外年銷售31.40萬輛,同比增長 82.37%,國內銷量91.6萬輛,同比微增2.46%。

值得一提的是,長城汽車2023年銷量當中,20萬元以上車型銷量爲22.58萬輛,占比18.36%,同比增長3.09個百分點,其單車平均收入也提升至14.14萬元,與2022年相比增幅達1.2萬元。

整體來說,以SUV打拼市場的長城汽車,在SUV領域的表現依舊不俗,但是相比老對手如吉利汽車、比亞迪汽車等來看,其在新能源和轎車領域的表現,依然有所欠缺。

特別是在轎車領域,雖然歐拉品牌小有成就,但是其主要定位女性市場的原因,難以成爲主流市場的銷量支撐。

2021年的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正式推出新的智能電動車品牌沙龍智行及首款智能電動車機甲龍。

在原本的規劃當中,沙龍項目是長城全資子公司,注冊資金5億人民幣,高端新能源車品牌,主打價位40-80區間,將會有純電和氫燃料電池車。計劃首款車型機甲龍將在2022年上市並實現交付。未來5年每年推出1-2款機甲産品,將覆蓋轎車、SUV、MPV、COUPE、CROSS等種類。

當時的負責人向媒體透露,沙龍的目標是做特斯拉、小鵬之後,全球第三家全棧自研的智能電動車企。

2022年12月,長城汽車對營銷體系進行變革,歐拉和沙龍組織架構合並。

2023年5月,沙龍汽車CEO文飛離職,後被曝光入職了小米汽車,長城汽車的轎車項目似乎要再次折戟。

人才流失是個問題

前不久流傳出人才持續流失,留不住人,一直是長城汽車的風評。此前業界有傳聞,小米汽車之所以能夠3年時間快速發展,一個關鍵因素就是它挖到了吉利研究院的院長和相關骨幹。

網上有疑似長城前高級技術人才描述的長城汽車內部的氛圍,看完多少令人感到壓抑。

由于篇幅較長,小編總結爲:長城的內部管理仍然不夠人性化,過分追求程序正義,多種複雜的考核,導致最終薪酬大幅縮水, 內部爲了應付考核,充斥著內鬥,並高成本空轉運行,“用高很多的成本去做一件很簡單的事”,“一群這樣的人,他們工資低微,不懂專業,也不想進取,因爲哪怕王鳳英在這裏都沒有安身立命的能力。”

人事方面,重要崗位都由收入相對不高的老長城把持,外來引進人才被當成“萃取”對象,“長城沒有漲薪晉升文化,即使有,也憑的是老板的一句話,並且沒有與之匹配的薪資提升。”

簡單來說,長城希望以最小的代價,“萃取”到外來人才的經驗,加上原本許諾的薪酬往往很難實現,這或許是外來人才爲什麽會快速流失的關鍵所在。

相對應的,據業界人士描述,同樣是民企的吉利汽車對待離職的高管或技術人才就比較人性化,甚至會安排其到相關行業的工作。

分析人士指出,企業內部過于集權的好處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壞處則是,任何事都只能由一把手去判斷和把握,下面的人是不會擔任何責任的。

魏建軍個人精力始終是有限的,長城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後就難有突破,原因或許也在這裏。

長城的老對手們如吉利、比亞迪甚至奇瑞,都已經跑在前面,長城汽車過去幾年盡管也有諸多動作,但似乎缺乏持久,品牌之間內部之間互相掣肘。

魏建軍能不能改變這一切,我們認爲很難,或許真如曆史上那般,需要老魏退居幕後,帶走一批老臣,小魏站到台前,帶給長城全新的氣象,前提還必須是,小魏身邊有足夠的人才。

0 阅读:226

依點資訊

簡介:關注當前行業重要新聞,解讀最新資訊和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