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把火,給美國輿論機器CPU幹燒了

烏鴉校尉 2024-03-04 15:33:54

大家好,我是烏鴉。

2月25日在以色列駐美大使館門前自焚身亡以抗議美以在加沙進行種族滅絕的25歲現役美空軍亞倫·布什內爾,以身證道,成了近期震驚世界的事件。關于這位義士的生平簡介、抗議行動本身和以後的價值、意義,這兩天想必各位也聽了、看了不少了,今天烏鴉來談談這次自焚抗議事件發生後,也許更加值得細品的一些狀況。

1

相比于“阿拉伯之春”導火索——突尼斯小販自焚事件(2010)中西方主流媒體報道的連篇累牍和明確的導向,此次事件後,這些“專業”、“客觀”而且“敏銳”的大媒體,報道分析突出一個緩慢和低調。以至于在英國媒體報道此事時,有不少英國觀衆/讀者誤以爲美國媒體尚未報道,還感到奇怪。

英國天空新聞電視台報道下方的評論區, 高贊評論誤以爲當時沒有美國媒體報道此事

如何做到“低調報道”?顯然我們並不需要什麽新聞專業知識,也明白首要的是在標題上做文章。

正常一則報道,標題最好是能以最高效的方式聚合“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諸要素(因爲是“新聞”,時間要素反而可以選擇弱化),而在西方主流媒體對這次自焚抗議事件的第一批報道中,標題基本都只有“地點人物結果”三個要素,即《某人在以色列使館自焚》這樣的表達,最多會加一個“空軍”或“現役空軍”的人物身份。

各位看出問題了嗎?“起因”,它們不約而同地忽略掉了這個因素。

4家主流媒體的報道標題:(按四象限順序)路透、紐約時報、CNN、華盛頓郵報

其中紐時的標題最爲極品——《警方表示:一男子在華盛頓的以色列使館外自焚》

在周一也就是26日,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的報道中,還這樣表達:“截至今晨,NPR尚無法獨立證實此人(布什內爾)的(自焚)動機。”(NPR was not able to independently verify the man's motives)

WTF?到了第二天你們居然還能說出“我們不知道起因”?

我們回顧一下布什內爾實施自焚前,在直播鏡頭中對自己這種選擇“起因”的明確描述,也是他的“遺言”:

“我將不再參與種族滅絕,我即將采取極端的抗議行動。但與巴勒斯坦人民在殖民者手中的遭遇相比,這一點也不極端,這就是我們的統治階級所認定的正常現象。”

隨後他點燃航空汽油並多次高喊“Free Palestine”直至倒下。

以西方各路主流媒體的“專業水平”,他們當真可能對這些一無所知嗎?

或許正是因爲他們“足夠專業”,才能集體性采取最有效的方法來規避“起因”這個因素。

實際上,因爲布什內爾在直播中的話有非常多的政治標簽,標題想要體現自焚事件的原因本來是非常容易的。但在西方主流媒體的報道標題中,最能直觀表明布什內爾行爲原因的三個關鍵詞——“加沙”(Gaza)“種族滅絕”(genocide)乃至“抗議”(protest)字樣均未出現。

報道正文的內容當然要比標題更加詳細,但西方媒體人們也是花了心思的,大部分(首批)報道中沒有錄入布什內爾自焚前在直播中的話(美國主流媒體對這段話的首次公布應該是在CNN的電視節目),當然,更不會錄入布什內爾生前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那段帶有“體制批判”色彩的留言:“如果我生活在奴隸時代會怎麽樣?是在吉姆·克勞法下繼續受種族壓迫?還是被種族隔離?如果當前我的國家正在實施種族滅絕,我該怎麽辦?”

有的美國博主都在調侃:“美國主流媒體的報道標題,還趕不上西班牙的體育報紙(指馬德裏的《馬卡報》)的信息全面啊!”

《馬卡》曆史地位飙升的一貼—— 《美空軍在以使館自焚爲巴勒斯坦發聲: “我不會再當種族滅絕的同謀”》

除此之外,報道內容中還有些巧妙的“曲筆”安排,人家布什內爾明確表示在抗議“對巴勒斯坦的種族滅絕”,但不少報道中,巧妙地將他的抗議轉化爲“反戰”,是在抗議“哈以戰爭”(Israel-Hamas war protest)。

比如美聯社:

維基百科也將“亞倫·布什內爾自焚事件”詞條列爲“在美抗議哈以戰爭活動的一部分”(詞條正文則沒有任何提及“哈以戰爭”的內容):

2

而比這些挖空心思想方設法進行的“低調處理”更可悲的是,美國的“主流輿論”很快發現了更狠的應對辦法——幹脆抹黑亞倫·布什內爾這個人。

其實不少人都已經分析過了,布什內爾這次自焚抗議行動,做得已經是非常冷靜,避免留下被攻擊的把柄了。比如他未采取任何攻擊行爲,除了自己沒有傷害任何人;在直播鏡頭前非常清晰地公布自己的身份和行動的原因;未直白地反對美以政府和制度等。但畢竟死無對證,主流媒體想搞你那怎麽都是能搞的。

其中的一個方向就是給你貼一些在美國“政治不正確” 的標簽。華盛頓郵報這篇尤爲典型。

標題爲《自焚的空軍在宗教場所長大,有無政府主義的過往》。顯然,這樣的標題在強烈暗示布什內爾的行爲可能受到極端宗教和極左思想的影響。

其實華盛頓郵報這篇文章的正文內容,並沒有標題這麽唬人,不過就是講了講布什內爾的生平而已,也許作者自己也明白,想在一整篇文章中把“極左”和“極右”安在同一個人頭上實在有點難度吧……

更好用的潑髒水帽子,則是“精神問題”。雖然布什內爾自焚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鎮靜,但這絲毫不妨礙大媒體們對他的精神狀況做出種種“猜測”。

《國會山報》在這一期視頻封面,公然打出了“英雄還是精神病?”的標題:

相比于這種攻擊性過強容易招來反效果的表達,有一些媒體就表現得聰明多了。

我們來看看MSNBC對此事的視頻報道是怎麽操作的。

前面還挺正常,就是對事件的報道,畫面也在播報員和現場鏡頭之前互相切(順帶一提MSNBC的說辭也是“抗議哈以戰爭”),然後話鋒突然一轉:“如果你發現有人有心理健康風險,請及時撥打預防自殺熱線XXXXX……”

這在暗示什麽,還用多說嗎?你還沒法跟它杠。人家新聞裏也沒說你可能是精神病啊,報道內容“公平客觀”,我就是提一嘴讓觀衆關愛心理健康、防範自殺風險不行嗎?

這招顯然是更好用,不少西方主流媒體都開始用了。咱們前面提到華盛頓郵報的那篇文章,中間也給你插一條預防自殺熱線的“小貼士”。

另一家媒體《新聞周刊》,現在則會在每一篇有關布什內爾的文章文末附上預防自殺熱線的信息。比如下面這篇文章只是關于美國左翼議員伯尼·桑德斯對布什內爾事件的評論,內容跟布什內爾本人其實無甚關系,也要附上這麽一段……

此情此景,這讓我想起了之前在寫西方各國駐外部隊殘殺當地平民的文章中,曾經去看了這樣一個案例。

2012年3月11日淩晨3點,駐紮阿富汗坎大哈的美陸軍上士羅伯特·貝爾斯離開營地,闖入附近兩座村莊,先後開槍射殺16名阿富汗平民,包括9名兒童和3名婦女。

這,就是著名的“坎大哈屠村事件”。

此後,在阿富汗民衆的強烈反對之下,美方仍將貝爾斯送回美國關押受審。

審理一直到第二年6月才結束。

這中間一年多,美國主流媒體對此人進行了大量的輿論洗白。

就在貝爾斯屠殺暴行發生後一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驚天地泣鬼神的洗白奇文。

文章稱貝爾斯是一個“嘗試做正確事情、令人喜愛的年輕人”:

朋友說他“受歡迎”,戰友叫他“好士兵”,他是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孩子心中的好父親。

鄰居看了他暴行的消息,都說:“那不是我們的鮑比,他身上肯定發生了什麽可怕的事才這樣的。”

同一天,美國廣播公司(ABC)也說貝爾斯“並非一個十惡不赦的人”。

他們喪心病狂到什麽地步呢?回頭去翻紐時從當年3月17日發布報道以來,三天時間內,就這一家媒體,密集發表了10篇相關文章,除了兩篇純資訊報道,另外8篇全部是從各個角度給貝爾斯開脫洗白。

你要是真點開文章細讀,你會發現好像內容也沒那麽逆天,但是,標題往往代表著媒體想要引導讀者去往的方向。這些文章的創作,無不爲了證明在阿富汗屠殺平民的貝爾斯本性不壞,只是壓力太大,怪你就怪那些該死的戰爭。哦,你還不能提這些“該死的戰爭”是哪個混蛋發動的。

同樣是對美國軍人,對自焚明志的英雄,它們掘地三尺、無中生有也要找出他的黑點來;而對于濫殺無辜的殺人犯,它們絞盡腦汁、沒活影整也要挖出他一點閃光點來。也許,英雄和罪犯,終點都是被歸爲“精神病”,這也許也能算一種“公平”?

3

之前其實烏鴉有不少朋友,並非出于反駁或者杠的因素,向我真誠地肯定過西方主流媒體的“公平客觀”,他們如此判斷的依據是:它們會列出各方面的說法,不會忽略正反兩面的觀點。

而從這次的事件報道評論,我們且不說前面提到的“標題的引導性”問題,咱來看華盛頓郵報網站上的兩篇“對立”的評論文章。

一篇題爲《自焚不是政治抗議的表達手段我們不應爲之慶祝》,另一篇爲《同樣是自殺抗議爲什麽有的是英雄有的卻是瘋子》。

後一篇中提及了很多中文媒體中提到的對布什內爾和“阿拉伯之春”自焚事件的“雙標”問題,看起來是爲布什內爾說話了。好了,看起來郵報這是公平公正,讓正反方辯手都上場辯論,各顯其能。

但實際上呢?前一篇文章那是毫不留情地批判布什內爾;後一篇卻相當擰巴,雖然說到了“雙標”問題,又批判布什內爾的政治主張“極端、荒謬、愚蠢、找罵”,末了來一句“雖然他的行爲不對,但是這個美國也要反思啊”來和稀泥。

敢問這正反辯方對等嗎?

這種“技巧”烏鴉之前介紹已故國際主義記者弗爾切克時,就曾經提到過。邊芹老師的著作、中國不少學者接受西方媒體連線采訪時的遭遇,都給過我們證明:正反雙方確實都出場了,甚至都說話了,可那就意味著“公平客觀”嗎?

以《自焚不是政治抗議的表達手段我們不應爲之慶祝》爲代表,有些美國人反對布什內爾的一個原因是:這外國人的事,你扯美國幹什麽。

這恐怕跟現在還存在于不少美國人腦中的幾種觀念有關:其一,不知道美國對以色列的實際支持力度;其二,知道美國對以的支持,但覺得支持得對;其三,知道這些,但不認爲美國應受指責。

這連“共轭父子”的英國網友也疑惑不解:

“美國人居然嘲諷布什內爾,老美也太奇怪了吧。”

有人在回複中用美國人引以爲豪的“上帝選民”來陰陽:“天龍人是這樣的。”

但最近的消息,顯示布什內爾可能不是認爲美國“間接”幫助以色列種族滅絕,而是直接參與了。這些消息由《紐約郵報》(注意紐約郵報是偏右媒體,真實性自辨)披露,稱布什內爾的朋友說“(布什內爾)告訴我,我們在那些隧道裏有軍隊,美國士兵參與了殺戮”,“(情報)出現了美國軍方參與種族屠殺的情況”。

當然,這個所謂朋友說法真實性待考,不過我們不妨看看其他主流媒體是怎樣“轉述”紐約時報這篇報道的。

國會山報這期節目的標題是這樣的:

《紐約郵報報道:朋友聲稱,亞倫·布什內爾有內部機密顯示美軍正在加沙作戰》

它還特意標注了來源——紐約郵報,它真的嚴謹我哭死,但是你們媒體之間這顆粒度沒對齊啊:人家原文明明白白寫的“killing”“genocide”,怎麽到你這就“fighting”了?可以說是把避重就輕發揮到極致了。

說破大天,正如布什內爾自己說的那樣,說我極端,跟加沙人民受種族滅絕的情況相比,這也算極端?

要知道,去年12月就已經有美國人在以色列駐亞特蘭大領事館門口,拿著巴勒斯坦國旗自焚抗議,而這位女士至今沒有報道提到過她的姓名。很可能布什內爾這次事件的策劃,是吸取過亞特蘭大自焚案教訓的。即便如此,他也躲不過惡意的編排。

他不“極端”,行嗎?

參考資料:

The Humanist Report:Media’s Tone Deaf Coverage of Aaron Bushnell’s Death Omits Crucial Context

天空新聞:US airman who set himself on fire in front of Israeli embassy in Washington DC dies

華盛頓郵報:Airman who set self on fire grew up on religious compound, had anarchist past

紐約郵報:US airman Aaron Bushnell claimed to haveified knowledge of US forces fighting in Gaza tunnels on night before setting himself on fire: pal

新聞周刊:Bernie Sanders Breaks Silence on Aaron Bushnell Self-Immolation

2 阅读:256
评论列表
  • 2024-03-05 09:31

    美盜。

  • 2024-04-02 02:30

    昂撒政客和鱿魚資本遲早被掃進曆史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