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上梁山前猛如虎,武松甘拜下風,上山後卻被宋江無視,淪爲炮灰

耳東品文史 2024-02-03 00:06:27

《水浒傳》中的梁山好漢是怎樣一幫人?其實讀過原著的人都知道,梁山之上也不乏惡人,甚至可以反過來說,真正算得上是好人的,壓根沒幾個,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梁山高手如雲”。

“光耀飛離土窟間,天罡地煞降塵寰。說時豪氣侵肌冷,講處英風透膽寒。仗義疏財歸水泊,報仇雪恨下梁山。堂堂一卷天文字,付與諸公仔細看。”

(梁山好漢劇照)

原著第七十一回中,梁山衆好漢在聚義廳共聚大義時,那場面怎能不讓人熱血沸騰,不過話說回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計一百零八位好漢聚在一起,這接下來的戲份該如何展開?對于作者而言,無疑是個幸福的煩惱,他難免厚此薄彼,于是也出現了不少好漢上山前後的表現存在落差的情況。

一、梁山群雄

在多數人的認知裏,似乎那七十二地煞多半都是湊數的,而真正的強者只存在于三十六天罡之中。

其實不然,若你真這麽認爲,便是大錯特錯了,就功能性而言,地煞之中也不乏頂級人才,比如“神醫”安道全和“紫髯伯”皇甫端,這二人雖然戲份不算多,但他們的存在卻是衆好漢背後堅實的後盾。

再看戰鬥力,地煞中還有那“轟天雷”淩振,這人擅長使用火炮,試問一個武將再強,又如何抵擋得過他的黑科技,奈何這人戲份也不是很多,有種被雪藏的意思。

而另一位地煞則不同,筆者所指即是“混世魔王”樊瑞。

那樊瑞與公孫勝一樣,是會法術的高手,比如征方臘的過程中,他就施展法術助關勝克敵。

你且看原著描述:“二將交馬,鬥不數合,那鄭彪如何敵得關勝,只辦得架隔遮攔,左右躲閃。這包道乙正在城頭上看了,便作妖法,口中念念有詞,喝聲道:‘疾!’念著那助咒法,吹口氣去,鄭魔君頭上,滾出一道黑氣。黑氣中間,顯出一尊金甲神人,手提降魔寶杵,望空打將下來。南軍隊裏,蕩起昏鄧鄧黑雲來。宋江見了,便喚混世魔王樊瑞來看,急令作法。並自念天書上回風破暗的密咒秘訣。只見關勝頭盔上,早卷起一道白雲,白雲之中,也顯出一尊神將。”

關勝搞不定的敵人,他一做法就能克敵。

(武松劇照)

是啊,如此一個小角色都占了不少戲份,那必然也會有人因此而被搶走戲份,比如本文要提到這人,即“青面獸”楊志。

二、武松敬佩之人

楊志有多強?

其實多數人壓根沒體會到楊志的強,書中最直觀的證據有三點。

其一是當初晁蓋等八位好漢一同劫走生辰綱一事,參與那次行動的有劉唐、晁蓋、吳用、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公孫勝、白勝,其中白勝、吳用武功差點(事實上原著中的無用的武器是銅鏈,一招就能分開雷橫和劉唐,其實力不差),如此八人面對楊志也不敢直接硬搶,而是選擇略施小計,將楊志迷暈才敢下手,可見楊志在他們心中有多強。

試想楊志真與他們動起手來,只怕後來梁山一百零八將就要少幾個人了。

其二則是楊志大戰林沖,書中只道是:“林沖正沒好氣,那裏答應,睜圓怪眼,倒豎虎須,挺著樸刀,搶將來鬥那個大漢……林沖與那漢鬥到三十來合,不分勝敗。兩個又鬥了十數合,正鬥到分際,只見山高處叫道:‘兩個好漢不要鬥了。’林沖聽得,蓦地跳出圈子外來。”

(林沖、楊志劇照)

這場戰鬥若持續下去,結局會如何還真不好說,至少從這三十回合的對決來看,楊志的武藝與林沖絕不會相差太多,他至少也有准五虎級別的實力。

其三則是在二龍山的表現,當時二龍山的老大是魯智深,楊志則坐了第二把交椅,武松則排到了第三位。

要知道武松是何等心高氣傲之人,若非楊志真有些本領,武松如何會甘心屈居人下。

事實上也確實有實戰戰績能支撐這種說法,比如呼延灼率軍征討二龍山時,魯智深和楊志就先後出戰了,武松卻沒敢出戰,無疑是因爲兩位兄長都鬥不過那猛將,他去了多半也是徒勞。

所以武松無疑是十分尊敬楊志的,也認可了楊志的實力。

可爲何楊志如此猛將,上了梁山之後卻被邊緣化了?

三、被邊緣化的強者

在後續的劇情中,有不少情節都能看到武松和魯智深的身影。

(武松、魯智深劇照)

比如打東昌府時,二人就一同鬥了那“沒羽箭”張清,書中只道是:“張清在馬上喝聲:‘著!’一石子正飛在魯智深頭上,打得鮮血迸流,望後便倒。張清軍馬一齊呐喊,都搶將來。武松急挺兩口戒刀,死去救回魯智深,撇了糧車便走。”

又比如征方臘時,面對那“靈應天師”包道乙,這一次換成了魯智深救武松:“早望見魯智深、武松一路殺來,正與鄭彪交手。那包天師在馬上,見武松使兩口戒刀,步行直取鄭彪。包道乙便向鞘中掣出那口玄天混元劍來,從空飛下,正砍中武松左臂,血暈倒了。卻得魯智深一條禅杖,忿力打入去。救得武松時,已自左臂砍得伶仃將斷。”

而楊志呢?早就被宋江邊緣化了,似乎他在梁山的地位遠不如武松和魯智深。

(楊志劇照)

他最後的結局更是可笑,書中只提到一句:“于路病故正偏將佐一十員:正將五員:林沖、楊志、張橫、穆弘、楊雄。”

簡直莫名其妙,這可是前期戰平林沖,力壓武松奪下二龍山二把手的高手,怎麽就落得如此結局。

只歎書中登場角色太多,以至于施耐庵沒法讓每位好漢都得到充足的戲份,才造成了角色實力前後不一的情況。

0 阅读: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