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權正在被取代,蘇聯沒做到的,我們做到了,終于輪到美國著急了

交鋒新視野 2024-04-12 11:16:58

中國北鬥悄悄幹了件大事,美國很著急,直呼GPS的霸主地位正在被北鬥取代。不過,美國此舉背後還有另一層意思,中國不得不防。

一、在這個領域,美國正輸給中國?

耶倫剛結束訪華之行,就遭到了自己人的“炮轟”。美媒宣稱,中國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在使美國的GPS系統失去主導地位。

文章不無擔憂地表示,在衛星導航領域,美國曾是無可爭議的王者,就連蘇聯也沒能打敗美國。然而,到了今天,美國面臨著來自中國的強力競爭。

更讓他們著急的是,中國的北鬥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不斷發射衛星,改進導航服務。

美媒認爲,GPS系統目前的能力遠不如北鬥系統。也就是說,蘇聯沒有做到的事,中國做到了。

(相關報道截圖)

不僅如此,美媒故技重施,炒作起了“中國威脅”。

他們“擔心”,如果中國掌握了“衛星導航霸權”,就將對美國構成“重大風險”。

畢竟,中國的北鬥系統被視爲共建“一帶一路”的關鍵要素。一旦這條“太空絲路”建成,勢必會鞏固中國對全球基礎設施的“控制”,很多地區將對中國的技術、基礎設施、服務等産生新的、更強的依賴。

相應地,美國在關鍵地區的影響力將因此而削弱。

因此,美國必須趕快行動,在今後10年重新奪回衛星導航方面的領軍地位。

二、中國北鬥發展飛速、後勁十足

美媒的破防,說明了一件事,那就是中國北鬥的發展,確實非常迅速。

2020年,北鬥導航系統完成部署,並正式開始提供全球服務。

北鬥的出現,讓中國成爲了繼美、俄之後,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而且,正如中方所說,北鬥不只是中國的北鬥,我們的目標是讓北鬥服務世界。

目前,北鬥系統的服務已經覆蓋了230多個國家和地區,總用戶數達到了15億以上。

不僅如此,北鬥基礎産品已經進入了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東盟、南亞、非洲等地區,都成功用上了北鬥的各種服務,例如精准農業、數字施工、智慧港口等。

(北鬥系統服務全球)

而這得益于北鬥系統的不斷完善和改進。

如今,北鬥系統已經擁有了50多顆在軌衛星。

要知道,這個衛星規模幾乎是GPS系統的2倍。

而且,北鬥系統監測站的數量也達到了GPS的10倍以上。

去年年底,北鬥系統被國際民航組織接納,成爲全球民航通用的衛星導航系統。

這意味著,北鬥系統提供的全球服務,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當然了,中國也沒有因此驕傲自滿,而是繼續穩紮穩打地推進下一步的發展。

據北鬥研發團隊透露,他們將在北鬥系統的衛星上進行一系列“超前”布局。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衛星在軌程序重構。

據悉,這項技術能把地面編好的程序上傳到衛星上。這樣一來,衛星就能做到在軌升級內部程序。也就是說,不用再發射,我們也能擁有“新衛星”。

不過,我們也要承認,雖然北鬥系統的發展可以用突飛猛進來形容,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已經擁有足夠的實力,可以撼動美國GPS系統的霸主地位。

(北鬥和GPS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美媒之所以極力渲染中國北鬥系統的“威脅”,主要是因爲他們對北鬥系統的飛速發展非常忌憚。

按照美國的套路,此舉很有可能是爲接下來的遏制鋪路。

畢竟,比不過就遏制、打壓,已經成了美國的慣用手段。

三、美國的“紅眼病”該治了

最近這段時間,中國的電動汽車、光伏産品等接連遭遇美國的遏制大棒。

就拿電動汽車來說吧。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將“産能過剩”的帽子扣在了中國電動汽車頭上,宣稱中國造成的“産能過剩”給美國企業和工人帶來了傷害。

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更是直接表示,中國此舉給美歐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政治損害”,使得本土企業“難以生存”。

這顯然是無稽之談。

實際情況是,全球範圍內的優質産能,不是過剩,而是不足。

而美國這麽做,無非是“紅眼病”發作,妄圖遏制中國在這些新興行業的發展。

某些美國政客抱著在一切領域力爭“天下第一”的心理。一旦技不如人,就想方設法地遏制、打壓。

(美國妄圖阻撓中國新興行業的發展)

然而,事實早已證明,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美國這套根本行不通,不僅達不到遏制對方發展的目的,反而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道理很簡單,美國根本離不開全球大市場。但美國肆意打壓中國等國企業的行爲,讓人不能不擔心,美國隨時都有可能制造麻煩。而這無疑會給美國的營商環境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

沒有穩定、有序的營商環境,企業怎麽可能踏踏實實地創造財富?更不要說促進行業發展了。

其實,在這一方面,美國真的得跟中國好好學學。中國不僅下苦功搞好自己的發展,也樂見其他國家發展進步。不僅如此,中國還希望和有誠意的國家開展合作,共謀發展。而這無疑是當今這個時代的主流。

美國恐怕要好好反思一下,遏制、打壓別國,給美國帶來了什麽?是好處,還是災難?

7 阅读:3224